一、化学及其研究的对象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化学的发展史 2
三、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3
四、化学学习方式的优化 4
实验1-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5
第二章 溶液生理盐水 7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 7
一、分散系 7
二、溶液的组成 8
第二节 国际单位制 9
一、国际单位制简介 9
二、物质的量 9
一、物质的量浓度 12
第三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2
二、质量浓度 13
三、质量分数 14
四、体积分数 14
五、比例浓度 15
第四节 溶液的配制 15
第五节 渗透现象及渗透压 17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7
二、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18
三、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 18
第六节 生理盐水 21
一、生理盐水的特征 21
二、生理盐水的主要应用 21
一、溶胶的性质 22
第七节 胶体溶液 22
二、高分子溶液 23
实验2-1 生理盐水的配制和酒精的稀释 24
第三章 物质结构同位素 29
第一节 原子及其构成 29
第二节 核素、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 30
一、核素同位素 30
二、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31
第三节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32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33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3
第四节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3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4
二、元素周期律 35
三、元素周期表 36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38
第五节 分子的形成及性质 40
一、分子的形成——化学键 40
二、分子的极性 42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43
实验3-1 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 44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 49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9
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49
二、氧化还原反应 50
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52
四、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53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53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53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4
一、化学平衡 56
第三节 化学平衡 56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57
实验4-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9
第五章 人体中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64
第一节 正常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64
一、人体内的水平衡 64
二、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65
第二节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67
一、水的解离 67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67
三、酸碱指示剂 68
第三节 离子反应和盐类的水解 69
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69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69
三、盐类的水解 70
第四节 缓冲溶液 72
一、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72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72
三、缓冲作用原理 72
实验5-1 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 73
第五节 人体中的酸碱平衡 75
一、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75
二、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76
三、人体正常pH的维持 76
四、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 77
第六章 人体中的宏量元素 80
第一节 氯 80
一、氯气的性质 80
一、硫的性质 82
第二节 硫 82
三、氯在生物机体中的存在和作用 82
二、常见金属氯化物 82
二、硫的化合物 83
三、硫在生物机体中的存在和作用 85
第三节 氮 85
一、氮气的性质 85
二、氨和铵盐 86
三、硝酸和硝酸盐 87
四、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88
五、氮和磷在生物机体中的存在和作用 88
第四节 钠 88
一、钠的性质 88
二、钠的化合物 89
三、钠和钾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91
四、钙和镁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91
一、基本性质 94
第七章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94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94
二、微量非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97
实验7-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99
第二节 金属元素 100
一、金属概论 100
二、铁 102
三、微量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104
实验7-2 金属的性质 108
第三节 其他元素 109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和医学的关系 112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112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2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12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13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14
第二节 烃 116
一、烷烃 116
二、不饱和烃 118
三、闭链烃 121
第三节 醇、酚、醚 124
一、醇 124
二、酚 126
三、醚 127
实验8-1 醇和酚的性质 127
第四节 醛、酮 128
一、醛和酮的结构 128
三、醛和酮的性质 129
二、醛和酮的分类与命名 129
第五节 羧酸、羟基酸和酮酸 130
一、羧酸 130
二、羟基酸 131
三、酮酸 132
第六节 酮体和糖尿病 132
实验8-2 醛、酮和羧酸的性质 133
第七节 核酸和遗传物质 134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 134
二、核酸与遗传物质 136
第九章 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139
第一节 脂类 139
一、油脂 139
二、类脂 141
三、脂类的生理作用 144
第二节 糖类 145
实验9-1 油脂的性质 145
一、单糖 146
二、双糖 148
三、多糖 149
四、糖类的营养价值 151
实验9-2 糖类的性质 151
第三节 蛋白质 152
一、氨基酸 152
二、蛋白质 155
实验9-3 蛋白质的性质 159
第十章 化学药物 162
第一节 化学药物的不稳定性 162
一、药物的水解反应 162
二、药物的氧化反应 162
六、二氧化碳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163
第二节 常见药用无机化合物 163
三、药物的异构化反应 163
五、药物的脱羧反应 163
四、药物的聚合反应 163
一、酸类药物 164
二、碱类药物 164
三、盐类药物 164
四、单质、氧化物类 167
第三节 常见药用有机化合物 168
一、烃类 168
二、醇类 169
三、酚类 170
四、醛、酮类 170
五、酸类 171
六、糖类 174
七、生物碱类 175
八、杂环类 177
九、胺类 180
第四节 配位化合物 182
第十一章 化学消毒剂 186
第一节 消毒剂概述 186
一、消毒与灭菌 186
二、物理消毒法 186
三、化学消毒法 187
第二节 无机消毒剂 188
一、含氯消毒剂 188
二、含碘消毒剂 190
第三节 有机消毒剂 191
一、醛类消毒剂 191
二、醇类消毒剂 192
五、季铵盐类消毒剂 193
三、酚类消毒剂 193
四、过氧乙酸 193
六、烷基化类消毒剂 194
第十二章 食品添加剂 196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概述 196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96
二、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与使用原则 197
第二节 食品防腐剂 197
一、概述 197
二、几种常见的化学合成防腐剂 198
三、影响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因素 200
第三节 食品抗氧化剂 201
一、概述 201
二、常见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201
三、常见天然抗氧化剂 202
第一节 概述 205
一、人类环境的组成 205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205
第十三章 环境与健康 205
三、环境污染 206
四、污染物质的毒性 206
第二节 苯并[a]芘 208
一、理化性质 208
二、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 208
三、苯并[a]芘的毒性及危害 209
四、防止苯并[a]芘污染食品的措施 209
第三节 N-亚硝基类化合物 209
一、理化性质 210
二、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 210
第四节 黄曲霉毒素 211
三、防止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211
一、理化性质 212
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其对食品的污染 212
三、防止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措施 213
第五节 农药 214
一、概述 214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214
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215
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措施 216
主要参考书目 219
附录 220
一、SI基本单位 220
二、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220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