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元林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223339X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为高职高专师生而编写的,介绍了微生物细胞、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遗传和变异、生长和环境条件、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形态等。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1

1.1.1 微生物的概念 1

1.1.2 微生物的特点 1

1.2 微生物的类群及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2

1.2.1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

1.2.2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3

1.3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 4

1.3.1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4

1.3.2 微生物学的分科 4

1.4 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的关系 4

本章小结 6

思考题 6

2.2 微生物的发现 7

2.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

第2章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7

2.3 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8

2.3.1 巴斯德、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 8

2.3.2 其他科学家对科学成果的扩展 10

2.4 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融合 11

本章小结 12

思考题 13

第3章 原核微生物 14

3.1 细菌 14

3.1.1 细菌的大小、形态 14

3.1.2 细菌的细胞结构 16

3.1.3 细菌的繁殖 28

3.1.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9

3.2 放线菌 30

3.2.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30

3.2.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1

3.2.2 放线菌的繁殖 31

3.2.4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32

3.2.5 几种放线菌 32

3.3 蓝细菌 34

3.3.1 蓝细菌的形态 34

3.3.2 蓝细菌的重要特点 34

3.4 其他原核微生物简介 35

3.4.1 支原体 35

3.4.2 衣原体 36

3.4.3 立克次氏体 36

3.4.4 螺旋体 36

3.5 古细菌 37

3.5.1 古细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37

3.5.2 古细菌的生活环境 38

3.5.3 几类主要的古细菌 38

阅读材料:生命从不可能开始 39

本章小结 39

思考题 41

第4章 真核微生物 42

4.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42

4.1.1 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44

4.1.2 细胞核和染色体 45

4.1.3 细胞器和其他具膜结构体 45

4.1.4 鞭毛和纤毛 47

4.2 酵母菌 47

4.2.1 酵母菌和人类的关系 48

4.2.2 酵母菌的形态、大小 48

4.2.3 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49

4.2.4 酵母菌的繁殖 52

4.2.5 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55

4.3 霉菌 55

4.3.1 霉菌的形态、构造 55

4.3.2 霉菌的繁殖 58

4.3.3 霉菌的培养特征 61

4.3.4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62

4.4 真菌的分类 63

本章小结 65

思考题 65

第5章 病毒 66

5.1 概述 66

5.1.1 病毒的研究史 66

5.1.2 病毒的定义 67

5.2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 67

5.2.1 病毒的形态、大小 67

5.2.2 病毒粒子的结构 68

5.2.3 病毒的化学组成 70

5.3 病毒的增殖 70

5.3.1 病毒增殖的过程 71

5.3.2 烈性噬菌体与一步生长曲线 75

5.3.3 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 76

5.4 昆虫病毒与植物病毒 77

5.4.1 昆虫病毒 77

5.4.2 植物病毒 78

5.5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9

5.5.1 病毒的培养 79

5.5.2 病毒的鉴定 79

5.5.3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80

5.6 亚病毒 81

5.6.1 类病毒 81

5.6.2 拟病毒 81

5.6.3 朊病毒 82

本章小结 82

阅读材料:艾滋病简介 82

思考题 83

6.1.1 碳源 84

第6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84

6.1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功能 84

6.1.2 能源 85

6.1.3 氮源 86

6.1.4 生长因子 86

6.1.5 无机盐 88

6.1.6 水 89

6.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89

6.2.1 光能自养型 90

6.2.2 光能异养型 90

6.2.3 化能自养型 90

6.2.4 化能异养型 91

6.3 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91

6.3.1 单纯扩散 93

6.3.2 促进扩散 93

6.3.3 主动运输 93

6.3.4 基团转位 94

6.4 微生物的培养基 95

6.4.1 培养基的选用和设计原则 95

6.4.2 培养基的种类 99

本章小结 102

阅读材料: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的来历 102

思考题 103

第7章 微生物的代谢 104

7.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04

7.1.1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104

7.1.2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109

7.1.3 光能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10

7.1.4 微生物的能量消耗 112

7.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13

7.2.1 糖的分解 113

7.2.2 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125

7.2.3 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 127

7.3 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 128

7.3.1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128

7.3.2 CO2的固定 131

7.3.3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133

7.3.4 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135

7.4 微生物代谢调节及其应用 136

7.4.1 酶合成调节 136

7.4.2 酶活性调节 139

7.4.3 代谢调节的应用 141

本章小结 142

阅读材料:固氮酶 142

思考题 142

第8章 微生物的生长 144

8.1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144

8.1.1 细胞壁与质膜的延伸 144

8.1.2 DNA的复制 144

8.2.1 分批培养 145

8.1.3 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145

8.2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145

8.2.2 连续培养 150

8.2.3 同步培养 151

8.2.4 丝状真菌的生长规律 152

8.3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152

8.3.1 细胞数量的测定 153

8.3.2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154

8.4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55

8.4.1 温度 155

8.4.2 水分及其可给性 157

8.4.3 氧 159

8.4.4 辐射 159

本章小结 160

思考题 160

9.1.1 基本概念 161

第9章 微生物的控制与菌种保藏 161

9.1 消毒与灭菌 161

9.1.2 常用的消毒方法 162

9.1.3 常用的灭菌方法 165

9.1.4 影响灭菌与消毒的因素 170

9.2 菌种保藏 171

9.2.1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172

9.2.2 菌种保藏的目的 173

9.2.3 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173

9.2.4 菌种保藏机构简介 179

本章小结 182

思考题 182

第10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84

10.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84

10.1.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84

10.1.2 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187

10.2.1 基因突变 191

10.2 基因突变及其意义 191

10.2.2 突变的意义 196

10.3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197

10.3.1 转化 197

10.3.2 转导 198

10.3.3 接合 200

10.3.4 原生质体融合 201

10.4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201

10.4.1 有性杂交 201

10.4.2 准性生殖 202

本章小结 202

阅读材料: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203

思考题 203

11.1.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204

11.1.1 传染与传染病 204

11.1 传染与免疫的基本概念 204

第11章 传染与免疫 204

11.1.3 机体的免疫力 207

11.2 非特异性免疫 208

11.2.1 机体的屏障结构 208

11.2.2 细胞因素 209

11.2.3 体液因素 209

11.2.4 炎症反应 210

11.3 特异性免疫 211

11.3.1 免疫器官 211

11.3.2 免疫细胞 212

11.3.3 免疫分子 214

11.4 免疫学方法及应用 219

11.4.1 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19

11.4.2 免疫学技术 221

思考题 223

本章小结 223

第12章 微生物的生态 225

12.1 生态系统 225

12.1.1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225

12.1.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226

12.1.3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 226

12.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228

12.2.1 土壤中的微生物 228

12.2.2 水体中的微生物 229

12.2.3 空气中的微生物 230

12.2.4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230

12.2.5 人及动物体上的微生物 231

12.2.6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231

12.3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 232

12.3.1 互生 232

12.3.2 共生 233

12.3.4 寄生 234

12.3.3 拮抗 234

12.4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35

12.4.1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235

12.4.2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236

12.4.3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237

12.4.4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239

12.5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239

本章小结 242

阅读材料:有趣的赤潮 243

思考题 243

第13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245

13.1 概述 245

13.2 微生物的分类原则 245

13.2.1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246

13.2.2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246

13.3 微生物分类的方法 247

13.2.3 分类单元的命名原则 247

13.3.1 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248

13.3.2 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 249

13.3.3 数值分类法 252

13.4 微生物分类系统 254

13.4.1 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类系统与伯杰氏手册 257

13.4.2 真菌分类系统 259

13.5 微生物的鉴定 260

13.5.1 微生物鉴定的依据 261

13.5.2 微生物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261

本章小结 262

阅读材料: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研究进展 262

思考题 263

主要参考文献 264

附录Ⅰ 国内外微生物学期刊 266

附录Ⅱ 微生物研究相关网站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