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临界:阴影之谷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13
第一节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16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28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 39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52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60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61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63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64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84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85
附释一 “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86
附释二 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89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96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96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成为“主词” 108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121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122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135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143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143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158
展开个案:偶在论分析第七章 偶在范畴 177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177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212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229
第八章 偶在现象 259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259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276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290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308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316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335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348
尾声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359
第二十节 悬置 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359
第二十一节 回归 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364
落幕启蒙:落日前的凭吊——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385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