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研究 1
第一章 源远流长——《论语》的命名、作者、体例与历代研究情况 1
一、《论语》的命名与由来 1
二、《论语》的版本与体例 2
三、《论语》的历代注释及其版本 6
第二章 不平凡的时代,不平凡的身世——《论语》成书的社会背景及孔子生平 9
一、社会背景 9
二、孔子生平 13
第三章 时代新思潮的集中升华——《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21
一、仁的基本含义 21
二、仁与礼的关系 27
三、对仁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31
第四章 实践理性与辩证法——《论语》的哲学思想 40
一、《论语》的天命观 40
二、《论语》的中庸思想 45
第五章 和平变革的政治构想——《论语》的政治思想 50
一、仁德政治 50
二、贤人政治 55
三、维护名分制度,争取和平变革 56
四、向往大同,倡原始民主之遗风 60
五、《论语》政治思想的社会属性 62
六、批驳一种错误论断 63
第六章 首创完整的道德伦理体系——《论语》的伦理思想 68
一、重视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 68
二、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 69
三、重视学习与实践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70
四、重义轻利的道德评价 71
五、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73
六、“君子”与“小人”概念的变化 80
七、完整的“三纲”伦理学说,非自《论语》始 84
第七章 “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论语》的教育思想 87
一、“有教无类”与“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87
二、值得借鉴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 91
第八章 兴、观、群、怨,尽善、尽美——《论语》的美学文艺思想 98
一、对艺术的社会作用及其审美本质的认识 98
二、在美学艺术领域中贯彻中庸思想 104
第九章 早期的散文,典范的语录——《论语》的文学价值 110
一、《论语》中的人物 110
二、《论语》的语言艺术 118
《孟子》研究 125
第一章 孟子其人,《孟子》其书——《孟子》的作者、体例和历代研究情况 125
一、《孟子》的作者 125
二、孟子生平 126
三、《孟子》的体例 128
四、历代研究《孟子》情况 128
第二章 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孟子》的仁政思想 132
一、充分重视人民的力量与作用 132
二、关心人民疾苦,号召统治者与民同忧乐 134
三、企图解决土地问题,注意发展生产 135
四、坚持社会分工,重视商业活动 138
五、反对战争,但不反对正义的统一战争 140
六、矛盾与局限 143
第三章 对旧的局限的初步突破——《孟子》的哲学思想 146
一、天命观 146
二、认识论 151
三、方法论 152
第四章 对道德起源和道德修养的深入探索——《孟子》的伦理思想 155
一、重视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 155
二、先义后利的义利观 156
三、性善的道德起源论 164
四、“尽心、知性、知天”的道德修养论 170
第五章 卓越的美学见解——《孟子》的美学及文艺思想 177
一、关于善美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177
二、关于美感普遍性、共同性和审美活动社会性的论述 180
三、关于“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论述 182
第六章 形象的政论与哲理——《孟子》的文学价值 185
一、语录体的发展 185
二、以孟子为中心的人物群象 187
三、形象的议论 189
四、独特的语言风格 198
附录 关于孔子何以被尊祟的问题——与匡亚明、蔡尚思等同志商榷 199
跋 211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