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细菌性痢疾 1
概述 3
第一章 流行病学 7
第一节 流行环节 7
一、传染源 7
(一)病人 7
(二)带菌者 8
二、传播途径 8
(一)经生活接触传播 8
(二)经水传播 9
(三)经食物传播 9
(四)经生物媒介传播 9
三、人群易感性 9
二、季节分布 10
三、人群分布 10
一、地区分布 10
第二节 流行特征 10
四、流行形式 11
(一)散发 11
(二)水型暴发或流行 11
(三)食源型暴发或流行 11
第三节 影响流行的因素 11
一、生物因素 11
(一)菌型分布与变迁 11
(二)耐药谱变化与流行关系 12
二、自然因素 12
三、社会因素 13
(三)卫生监督机构 14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4
(一)卫生行政部门 14
第一节 组织管理 14
第二章 预防控制 14
一、明确职责分工 14
(四)医疗保健机构 15
二、监督检查 15
第二节 经常性预防措施 15
一、建立、健全肠道门诊 15
二、监测 16
(一)常规疫情监测 17
(二)监测点监测 18
(三)症候群监测 19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1
四、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建设 21
(三)学校的饮用水管理 22
六、食品卫生管理 22
(四)医疗机构的污水管理 22
(二)井水、河水、塘水的管理 22
(一)自来水的管理 22
五、水的卫生管理 22
七、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23
八、粪便与污物的卫生管理 23
九、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23
(一)交通部门 23
(二)服务行业 24
(三)外来人口聚集地 24
十、学校、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 24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24
(二)开展疫情监测 24
(一)散发的判断标准 25
一、散发疫情控制 25
第三节 疫情控制措施 25
十一、特殊人群集体单位的卫生管理 25
(六)加强宣传教育 25
(五)搞好环境卫生 25
(四)提供安全食品 25
(三)提供安全饮用水 25
(二)散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处置 26
二、暴发疫情控制 26
(一)暴发的判断标准 26
(二)暴发疫情的报告 26
(三)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27
三、灾区疫情的预防控制 32
(一)加强灾区疫情监测和报告 32
(二)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4
(三)搞好食品卫生 35
(五)搞好灾区环境卫生 36
(四)消灭苍蝇 36
(六)加强健康教育 37
第三章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38
第一节 病原学 38
一、形态与染色 38
二、培养特性 38
三、生化特性与分类 39
(一)生化反应 39
(二)生化分群 39
四、抗原构造与分型 44
(一)菌体(O)抗原 44
(二)表面(K)抗原 44
(三)血清分群 45
(四)属间抗原关系 47
(二)抗原构造变异 48
(一)形态变异 48
(五)菌群分布与变迁 48
五、变异性 48
(三)毒力变异 49
六、抵抗力 49
七、致病性 50
(一)侵袭力 50
(二)内毒素 50
(三)外毒素 51
八、免疫性 52
九、耐药性 52
第二节 实验室诊断 53
一、标本采集、运送 53
(一)标本的采集 53
(二)标本的运送 54
(二)粪便常规 55
(三)病原分离、鉴定 55
(一)外周血象 55
二、实验室诊断 55
(四)药物敏感试验 66
(五)志贺菌属检验程序 72
(六)毒力检测 73
(七)质粒检测 77
(八)PFGE分型 81
三、菌种保存与管理 86
(一)建立菌株保存档案 86
(二)菌种的保存 87
(三)菌种的保管、使用与运送 87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 88
(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88
(二)人员技术质量考核 91
(三)室内质量控制(IQC) 91
(四)室间质量评价(EQA) 96
第一节 发病机制 97
第四章 临床学 97
第二节 病理变化 9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99
一、临床分型 99
(一)急性菌痢 100
(二)中毒型菌痢 100
(三)慢性菌痢 101
二、小儿及老人痢疾的特点 102
(一)小儿痢疾的特点 102
(二)老人痢疾的特点 102
三、并发症 103
(一)志贺菌败血症 103
(二)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10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04
一、诊断 104
(三)关节炎 104
四、再感染 104
(四)其他少见并发症 104
(一)疑似病例 105
(二)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 105
二、鉴别诊断 106
(一)其他感染性腹泻 106
(二)阿米巴痢疾 107
(三)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107
(四)需与中毒型菌痢高热惊厥相鉴别的疾病 107
(五)慢性菌痢应同其他疾病相鉴别 108
第五节 治疗 109
一、治疗原则 109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10
二、一般及对症治疗 110
(二)中毒型菌痢的治疗 111
三、抗生素治疗 113
四、并发症治疗 116
(一)志贺菌败血症 116
(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116
(三)关节炎 116
(四)中毒性心肌炎 116
五、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118
六、中医药治疗 120
(一)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120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20
(三)针灸疗法 122
(一)护理常规 123
七、护理 123
(五)电针疗法 123
(四)耳穴疗法 123
(二)中毒型菌痢患者的护理 124
(三)慢性菌痢患者隔离治疗时的护理 125
八、出院标准 126
附件 127
附件一 细菌性痢疾疫点消毒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127
附件二 不同水体的管理与消毒方法 128
附件三 常用灭蝇方法和注意事项 131
附件四 细菌性痢疾防治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要点 136
附件五 表格 139
附表1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139
附表2 __省__市__县(区)痢疾疑似患者粪便采样登记表 144
附表3 __省__市__县(区)外环境采样登记表 145
附表4 __省__市__县(区)腹泻患者调查表 146
附表5 __省__市(县)__年痢疾菌株鉴定登记表 147
附表6 __省__市(县)__年痢疾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记录表 148
附件六 培养基制备与使用方法 149
下篇 阿米巴痢疾 163
概述 165
第一章 流行病学 166
第一节 流行过程 166
一、传染源 166
二、传播途径 166
三、易感人群 166
四、流行形式 167
五、影响流行因素 167
第二节 预防控制措施 167
一、预防措施 167
二、控制措施 168
一、滋养体 169
二、包囊 169
第二章 病原学和实验诊断 169
第一节 病原学 169
第二节 实验诊断 171
一、粪便检查 171
(一)粪便检查注意事项 171
(二)涂片检查 172
(三)活组织检查 179
(四)人工培养 179
第三章 临床学 181
第一节 发病机制 181
第二节 病理变化 181
一、急性期病变 181
一、临床分型 182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 182
二、慢性期病变 18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82
(二)急性阿米巴痢疾(重型) 183
(三)慢性阿米巴痢疾 183
(四)轻型 183
二、并发症 183
(一)肠道并发症 183
(一)疑似病例 184
(二)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 18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84
一、诊断 184
(二)肠外并发症 184
二、鉴别诊断 186
(一)细菌性痢疾 186
(二)血吸虫病 186
(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86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 187
第五节 治疗 187
(四)肠结核 187
(六)克隆病 187
(五)结肠癌 187
二、病原治疗 188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 188
(二)暴发型阿米巴痢疾 188
(三)慢性阿米巴痢疾 188
(四)轻型及排包囊者 188
三、中医药治疗 189
(一)鸦胆子仁 189
(二)白头翁 189
(三)紫皮大蒜 189
第六节 出院标准 189
参考文献 190
结语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