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推广篇第一章 植物保护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3
第一节 病虫防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3
第二节 植物检疫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9
第三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2
第四节 农药械推广与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6
第五节 植物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8
第六节 植物保护专业统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30
第七节 植物保护联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1
第二章 山西省农业主要病虫草鼠发生记述 34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主要病虫草鼠发生纪实 34
第二节 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因素及演变规律 61
第三节 建国以来飞机防治病虫害纪实 63
第一节 病虫预测预报的主要成就 65
第三章 农业主要病虫草鼠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 65
第二节 病虫草鼠害种类及天敌普查结果 68
第三节 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 69
第四节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综合治理 72
第五节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与综合治理 83
第六节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与综合治理 96
第七节 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 116
第八节 果树病虫害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 123
第九节 地下害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127
第十节 蝗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134
第十一节 草地螟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143
第十二节 农田杂草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 147
第十三节 农田害鼠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 151
第十四节 马铃薯病害的防治 154
第一节 植物检疫法规建设 155
第四章 植物检疫 155
第二节 植物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草的发生分布 158
第三节 植物检疫的主要成就 162
第五章 农药、药械应用与发展 171
第一节 化学农药的应用与发展 171
第二节 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和应用 174
第三节 植物保护机械的使用与发展 176
第六章 农药监督与管理 178
第一节 农药法规与机构建设 178
第二节 农药登记与市场管理 180
第三节 农药质量与残留检测 184
第四节 农药广告审查 188
第一节 山西省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193
科学研究篇第一章 山西省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193
第二节 山西省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差距 195
第三节 山西省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展望与任务 198
第四节 发展山西省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建议 200
第二章 植物病害研究 202
第一节 山西省植物病害研究与发展史 202
第二节 小麦锈病研究 211
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及黑腥病研究 217
第四节 小麦黑胚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219
第五节 麦类病毒病的研究 219
第六节 玉米真菌病害的研究 223
第七节 玉米病毒病的研究 228
第八节 棉花病害及抗病育种 233
第九节 蔬菜病虫害的研究 237
第十节 胡麻病害的研究 240
第十一节 向日葵菌核病的研究 242
第十二节 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 243
第三章 植物虫害研究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第二节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新体系研究 250
第三节 小麦害虫研究 251
第四节 杂谷螟虫研究 254
第五节 干果类虫害研究 257
第六节 山楂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59
第七节 沙棘病虫草害调查及防治研究 260
第八节 储粮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262
第九节 黏虫测报防治研究 263
第十节 果园蛀果害虫研究 265
第十一节 地下害虫研究 267
第十二节 马铃薯地下害虫区系调查及防治研究 267
第十三节 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研究 271
第十四节 温室白粉虱综合防治研究 271
第十五节 山西省蜻蜓目资源调查研究 272
第十六节 球蚧类调查及防治研究 273
第四章 生物防治研究 274
第一节 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274
第二节 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 275
第三节 赤眼蜂利用研究 276
第四节 昆虫性诱剂研究 280
第五节 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283
第六节 绿僵菌应用技术研究 284
第七节 微生物杀菌剂研究 285
第八节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 286
第五章 农林鼠害研究 290
第一节 农田鼠害研究的发展史 290
第二节 中华鼢鼠的研究 293
第三节 达乌尔黄鼠的研究 294
第六章 农药与杂草防除研究 296
第一节 农药研究的发展史 296
第二节 农药使用技术研究 298
第三节 农药新品种的研究 310
第四节 杂草防除研究 311
教学篇第一章 山西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教育的回顾与成就 31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17
第二节 植物保护教学 318
第三节 5-2-1教学模式与实践 328
第二章 科学研究 336
第一节 昆虫分类与生物学研究 336
第二节 昆虫生态和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337
第三节 昆虫毒理与植物抗虫性研究 337
第五节 植物萎蔫病的致病抗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 339
第六节 植物真菌病害及分类研究 339
第七节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 340
第八节 农作物化学调控与化学除草研究 340
第三章 重点学科 342
第一节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学科 342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学科 348
第三节 农药学学科 350
第一节 概述 355
地市篇第一章 运城市 355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357
第三节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与培训 359
第四节 病虫测报与防治 364
第五节 农药、药械供应与推广 376
第六节 植物检疫 378
第四节 昆虫病理与生物防治研究 378
第二章 临汾市 382
第一节 概述 382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384
第三节 植物检疫成绩辉煌 385
第四节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与培训 388
第五节 病虫测报体系日臻完善 391
第六节 农药、药械供应与推广 392
第一节 概述 394
第三章 晋城市 394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395
第三节 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 397
第四节 有害生物防治史 398
第五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400
第六节 植物检疫 401
第七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402
第八节 植物保护技术与培训 403
第四章 长治市 405
第一节 概述 405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406
第三节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409
第四节 植物检疫 417
第五节 农药械与农药管理 420
第六节 植物保护成就 423
第五章 晋中市 425
第一节 概述 425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425
第三节 测报与防治 426
第四节 植物检疫 435
第五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437
第六节 植物保护技术与培训 438
第六章 吕梁地区 441
第一节 概述 441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442
第三节 测报与防治 444
第四节 植物检疫 451
第五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453
第六节 植物保护技术与培训 456
第七章 阳泉市 459
第一节 概述 459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460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测报 461
第四节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 463
第五节 植物检疫 468
第六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470
第七节 植物保护技术与培训 474
第八章 太原市 476
第一节 概述 476
第二节 病虫测报 478
第三节 病虫防治 485
第四节 植物检疫 490
第五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492
第六节 植物保护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495
第七节 植物保护技术与培训 495
第九章 忻州市 499
第一节 概述 499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500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病虫鼠害 501
第四节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 504
第五节 植物检疫 505
第六节 农作物病虫鼠害的防治 506
第七节 农药与农药管理 510
第八节 植物保护服务组织 511
第二节 植物保护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514
第一节 概述 514
第十章 朔州市 514
第三节 测报与防治 515
第四节 植物检疫 518
第五节 农药、药械应用与管理 519
第六节 植物保护技术培训 519
第七节 科技成果 520
第十一章 大同市 521
第一节 概述 521
第二节 植物保护机构的沿革 522
第三节 主要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历程 524
第四节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540
第五节 危险性病虫普查及植物检疫 542
第六节 农药的应用推广与管理 544
第七节 科技进步及科研成果 546
学会篇第一章 山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发展概况 549
第二章 山西省昆虫学会发展概况 556
第三章 山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发展概况 560
一、大事记 567
(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567
(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588
(三)地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596
二、植物保护主要获奖成果 638
(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638
(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43
(三)山西农业大学 647
(四)地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648
(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657
三、出版植物保护著作及科教书籍 657
(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58
(三)山西农业大学 658
(四)地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659
四、植物保护系统历届领导 661
(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661
(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62
(三)地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662
五、高级技术人员名单 665
(一)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 665
(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65
(三)山西农业大学 667
(四)地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667
六、统计表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