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五四”思想的遗产与“‘五四’后期人物” 1
第一章 “‘五四’之子”:文化养成和学业背景(1919—1937) 16
一、耕读之家的叛逆者 16
二、“‘五四’之子”的文化养成 23
三、走进北平学术文化圈 36
第二章 西南联大七年的岁月(1938—1944) 45
一、炮火落在中国文教圈 45
二、“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4
三、校园中的浮动分子 64
一、“不及格的士兵” 78
第三章 思想的自我放逐之旅(1945—1949) 78
二、步入舆论的尖锋 83
三、《中央日报》主笔 89
第四章 自由主义思想由背景走向前台(1950—1956) 107
一、通向失望的阶梯 107
二、台湾大学“第一人” 114
三、台湾科学实证论的浮现 120
四、加入《自由中国》集团 128
五、“发现”海耶克 140
六、风波中的《自由中国》 155
七、东方色彩与西方精神 160
一、1957年,不寻常的开端 175
第五章 “跟着‘五四’的脚步前进”(1957—1960) 175
二、传承与开新 180
三、重整“五四”精神 196
四、“传统之内”与“传统之外” 203
五、走向全面的社会批判 215
六、“反对党问题”与“雷震案” 233
第六章 “我不分享这个时代的价值”(1961—1965) 248
一、在中西文化论战的漩涡中 248
二、独自出发寻找出路与答案 264
三、对海耶克与波普尔的重新解读 280
四、重估自由主义的思想片断 294
一、毕竟是书生 303
第七章 “志未酬”:晚年的思想与学术(1966—1969) 303
二、向友朋和学生求助 312
三、揭开心灵深处多年来的“紧张” 323
四、“云散水流处,寂然天地空” 334
五、定位于“‘五四’后期人物” 349
结语 殷海光与“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的演进 363
一、思想转进的意义 366
二、“‘五四’后期人物”的思想方向 372
三、思想发展的内在限制 384
主要征引书目 388
后记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