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型职务犯罪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厚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854047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我国现行挪用型职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解读与评述阐述了个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规定。

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绪论 1

一、挪用型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

二、挪用型职务犯罪的立法演变 3

第一篇 挪用公款罪 9

第一章 刑法与挪用公款罪 12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条件 12

一、挪用公款罪的客体 14

二、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 17

三、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21

四、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 45

第二节 刑法第384条解读 46

一、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47

二、关于“挪用”的理解 51

三、关于“公款”的理解 55

四、关于“归个人使用”的理解 60

五、关于“非法活动”的理解 62

六、关于“营利活动”的理解 64

七、关于“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理解 70

八、关于“不退还”的理解 75

第三节 刑法第185条第2款解读 83

一、犯罪主体 84

二、犯罪对象 85

第四节 刑法第272条第2款解读 86

一、犯罪主体 86

二、犯罪对象 87

三、犯罪行为 87

第二章 司法解释与挪用公款罪 89

第一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90

一、《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解读与评述 90

二、《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读与评述 93

三、《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解读与评述 120

四、《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间问题的批复》解读与评述 124

五、《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解读与评述 129

第二节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134

一、《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解读与评述 134

二、《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解读与评述 138

三、《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解读与评述 139

四、《关于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解读与评述 141

第三章 立法解释与挪用公款罪 146

第一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1款的解释》解读 147

一、第1项: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147

二、第2项: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147

三、第3项: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153

第二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1款的解释》评述 156

二、本解释对刑法第384条的修改 157

一、本解释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的修改 157

三、本解释存在的缺陷 161

第四章 挪用公款罪的修正与完善 163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的现状分析 163

一、挪用公款罪的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综述 163

二、挪用公款罪的问题分析 165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的修正与完善 177

一、挪用公款罪的修正思路 177

二、修正后挪用公款罪的特点 184

一、挪用资金罪的设立 188

第一节 挪用资金罪概述 188

第一章 挪用资金罪 188

第二篇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 188

二、挪用资金罪的立法演变 189

第二节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条件 194

一、挪用资金罪的客体 194

二、挪用资金罪的客观方面 197

三、挪用资金罪的主体 200

四、挪用资金罪的主观方面 203

第三节 挪用资金罪的认定 203

一、挪用资金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204

二、挪用资金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 206

三、共同犯罪问题 209

一、基本处罚 210

第四节 挪用资金罪的处罚 210

二、加重处罚 211

三、处罚规定存在的问题 211

第二章 挪用特定款物罪 217

第一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条件 217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体 217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观方面 221

三、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 224

四、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观方面 226

第二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认定 227

一、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227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228

二、处罚规定存在的问题 230

第三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处罚 230

一、法定刑幅度 230

结束语 统一挪用型职务犯罪的设想 234

一、犯罪客体的统一 235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统一 237

三、犯罪主体的统一 240

四、犯罪主观方面的统一 242

五、罪状和罪名的统一 243

六、法定刑的统一 245

参考文献 246

附录 254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