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1
1.1 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4
1.2 “木桶上最短的一块”——农民收入 5
1.3 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巨大差距 6
1.4 贵州农民收入趋势预测 11
2 贵州省农民收入的特点 14
2.1 贵州农民收入分析 14
2.2 贵州省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 17
3 贵州省农民增收的特殊困难及主要制约因素 26
3.1 农民增收难的一般性原因 27
3.2 贵州农民增收的特殊困难 32
4 以征地制度为核心“多取”的制度性制约 87
4.1 水能资源开发中征地制度对农民的“多取” 90
4.2 现行征地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弊端 111
5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 126
5.1 做大一种经济——夯实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 127
5.2 发展一大产业——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136
5.3 加大农业投入和服务——铸造公共资源分配的“多予”机制 139
5.4 改革征地制度——构建“少取”机制 143
5.5 促进两大转移——形成“分母”减少机制 145
6.1 做大“农民工经济”的必要性 147
6 做大农民工经济——夯实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 147
6.2 贵州“农民工经济”的主要特点 154
6.3 贵州“农民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58
6.4 贵州“农民工经济”的横向比较与差距 171
6.5 “农民工经济”条件下贵州农村出现的主要问题 173
6.6 进一步做大“农民工经济”的政策对策研究 177
6.7 留住农民——“农民工统筹”的城市管理和发展理念 203
6.8 抓住机遇,实现贵州农村经济质的历史性跃迁 209
7.1 改造以粮为主的单一种植业自给半自给性小农经济 219
7 发展一大产业——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219
7.2 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形式与稳定增收的现实选择 227
7.3 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的实践与效益 233
7.4 特色农业产业开发的政策措施 236
8 加大投入和服务——铸造公共资源分配的“多予”机制 240
8.1 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240
8.2 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增收 250
8.3 服务的“多予”与增收 253
8.4 农村金融的“多予”体制促增收 257
8.5 医疗资源的体制“多予” 264
9 以征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少取”机制建立 266
9.1 征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条件:法律法规转轨 267
9.2 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性思路——“等价征购” 278
9.3 “等价征购”的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282
9.4 “等价征购”的基本内容 286
9.5 “等价征购”的可行性 288
9.6 “等价征购”与国家、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 289
9.7 “等价征购”的计算思路 290
9.8 过渡性措施——提高补偿补助标准 295
10.1 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增收 300
10 调整产业结构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300
10.2 大力发展畜牧业增收 302
10.3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收 305
10.4 提高烤烟质量促增收 314
10.5 退耕还林增收 316
10.6 发展旅游业增收 317
11 乡镇企业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319
11.1 发展乡镇企业增收 319
11.2 龙头企业带动增收 328
12.1 农业科技驱动增收 332
12 科技驱动增收的实证分析 332
12.2 沼气建设与农民增收 334
12.3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 336
12.4 农业信息化与农民增收 340
13 农民经济自组织化与增收的实证分析 342
13.1 农村经济自组织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 342
13.2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增收 346
13.3 市场主体良性互动增收 350
14 贫困农民增收 352
14.1 以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库区、少数民族地区为扶贫增收主攻方向 352
14.2 将库区明确纳入新时期扶贫增收重点地区 353
14.3 帮扶入户、脱贫增收 355
14.4 开放式挂钩扶贫 356
14.5 扶贫到户贷款贴息 357
14.6 提高农民素质与增收 358
15 促进两大转移与实现两大减少 362
15.1 促进两大转移 362
15.2 实现两大减少 365
主要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