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OCDMA系统综述 1
1.1 OCDMA系统技术的现状 1
1.1.1 光纤信道复用及寻址技术 1
1.1.2 O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 2
1.1.3 OCDMA技术的研究动态 4
1.2 OCDMA网络基本结构原理 5
1.2.1 OCDMA接入网拓扑结构 5
1.2.2 相干和非相干OCDMA系统结构 6
1.2.3 光交换和上下路 7
1.3 O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8
1.3.1 用户地址码码字结构 8
1.3.2 光编码器和解码器 11
参考文献1 17
第二章 OCDMA系统设计的数学基础 25
2.1 群、环、域和Galois理论 25
2.1.1 群论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5
2.1.2 环和域、分裂域、有限域 27
2.1.3 有限Galois域 29
2.2 射影几何的相关内容 32
2.2.1 有限射影空间的几何模型 32
2.2.2 射影坐标的变换关系 35
2.2.3 仿射平面及其性质 38
2.3 组合论的相关内容 39
2.3.1 Steiner系统及其性质 39
2.3.2 Hadmamard矩阵及其构造 40
2.4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1
2.4.1 高斯过程和泊松过程 41
2.4.2 常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2
参考文献2 43
第三章 OCDMA系统素数码的构造与分析 45
3.1 光素数地址码的相关性分析 45
3.1.1 光素数地址码的码字结构 45
3.1.2 素数码的码字相关性分析 47
3.1.3 码字相关性导致的误码率分析 52
3.2 异步OCDMA系统素数地址码的设计和分析 55
3.2.1 修正二次素数码的设计 55
3.2.2 扩展二次素数码的设计 56
3.2.3 MSPC和ESPC的相关性分析 57
3.3 同步OCDMA系统素数码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58
3.3.1 内循环素数码的结构和性能 58
3.3.2 同步OCDMA系统的非线性SSPC地址码设计 60
3.3.3 同步SSPC的相关性分析 62
3.3.4 SSPC码字的性能分析 63
3.3.5 SSPC码字与OPC内循环码的性能比较 65
3.4 本章小结 65
参考文献3 66
第四章 OCDMA系统光正交码的设计和分析 69
4.1 光正交地址码的结构及其相关性检测方法 70
4.1.1 OOC码字的结构表示和图示 70
4.1.2 OOC的码字相关性检测 71
4.2 光正交码码集的码字容量 72
4.2.1 OOC码字容量的Johnson界 73
4.2.2 对称OOC码字(L,w,1)的容量上界 74
4.2.3 对称OOC(L,w,λ)的码字容量 76
4.3 有限射影几何法设计光正交码 76
4.3.1 有限射影几何与OOC设计的对应关系 76
4.3.2 GF(qm+1)向量离散对数与OOC码字脉冲位 78
4.3.3 由射影平面PG(2,q)生成(q2+q+1,q+1,1)OOC码字 80
4.3.4 由高维射影空间生成OOC((qm+1-1)/(q-1),q+1,1)码字 83
4.3.5 由k维流形设计光码字的理论分析 86
4.4 有限区组设计理论设计光正交码 87
4.4.1 区组设计参数与OOC码字参数的对应 88
4.4.2 对称OOC码字(L,w,λ)的区组矩阵 89
4.4.3 Latin方阵及其与有限域上直线的对应 90
4.4.4 由Latin方阵生成OOC码字 91
4.4.5 基于OLS的LSOOC性能分析 92
4.4.6 对称OOC单码字(L,w,1)的循环全间隔集 93
4.4.7 由部分间隔集生成多码字OOC(L,w,1) 94
4.5 有限域上STEINER系统设计OOC码字 95
4.5.1 STEINER系统参数与OOC码字参数的对应 95
4.5.2 仿射平面的部分点阵对应的STEINER系 96
4.5.3 有限域上STEINER系生成STOOC码字 97
4.5.4 STOOC(qk,k,1)的码字基数和性能分析 99
4.6 变重光正交码简介 99
4.7 码字结构比较 100
4.8 本章小结 100
参考文献4 101
第五章 OCDMA系统二维码的设计与分析 105
5.1 二维λ-t光地址序列码的码字结构 105
5.1.1 二维λ-t码的码字矩阵和码字图示 105
5.1.2 二维λ-t码字的相关特性及检测 106
5.1.3 对称二维码集Ф(N×L,w,1)的码字容量 108
5.1.4 对称二维码集Ф(N×L,w,λ)的码字容量 109
5.2 二维λ-t素数序列码的构造和分析 109
5.2.1 跳频扩时素数码(FHPC)简介 109
5.2.2 由SSPC生成二维λ-t素数码 110
5.2.3 2D-SSPC的相关性分析 112
5.2.4 2D-SSPC的码字容量 113
5.2.5 2D-SSPC的误码性能 114
5.3 二维λ-t正交序列码的构造和分析 115
5.3.1 1D-OOC到2D-OOC的构造过程 115
5.3.2 2D-OOC码字的相关性分析 117
5.3.3 2D-OOC(L×L,w,1)的码字容量 117
5.3.4 2D-OOC(L×L,w,1)的误码性能 118
5.4 二维λ-t系统RS序列码的构造和分析 120
5.4.1 GF(p)上一维RS码字的构造 120
5.4.2 2D-RSC码集(p×(p-1)p,p-1,0,1)的构造 121
5.4.3 2D-RSC(p×(p-1)p,p-1,0,1)的相关性分析 123
5.4.4 2D-RSC(p×(p-1)p,p-1,0,1)的码字容量 124
5.4.5 2D-RSC(p×(p-1)p,p-1,0,1)的误码性能 125
5.4.6 2D-RSC(p×p′(p-1),p-1,0,1)的构造与分析 125
5.5 本章小结 127
参考文献5 128
第六章 OCDMA系统地址编解码技术 131
6.1 光纤延时线时域编解码技术 132
6.1.1 固定和可调光纤延时线结构简介 132
6.1.2 可调光纤延时线结构的延时控制 133
6.1.3 OCDMA系统的时域编码和信号合成 135
6.1.4 OCDMA系统的时域解码和信号恢复 135
6.1.5 时域编解码OCDMA系统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136
6.2 基于FBGs的非相干光谱域编解码技术 138
6.2.1 FBGs编解码器的编码原理 139
6.2.2 信号编码、叠加与发送 140
6.2.3 数据接收、检测与恢复 141
6.2.4 信号功率谱不均匀的SAC编码过程 143
6.2.5 SAC编解码系统的传输性能 145
6.3 二维λ-t地址码的OCDMA系统编解码技术 146
6.3.1 一维和二维OCDMA系统网络结构比较 147
6.3.2 基于FBGs加光纤延时线的二维编码器 148
6.3.3 基于AWGs加光纤延时线的二维编码器 149
6.3.4 二维编码和信号叠加 149
6.3.5 二维OCDMA系统的解码和信号恢复 151
6.4 本章小结 153
参考文献6 153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155
7.1 总结 155
7.2 OCDMA前景展望 157
参考文献7 158
略语表 159
符号表 160
图形索引 161
表格索引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