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逻辑元研究 1
第一节 研究主题 1
第二节 研究价值 16
第三节 研究期待 18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范围 20
第一节 研究对象 20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7
第三章 中国逻辑存在论 37
第一节 中国有逻辑 37
第二节 特殊性和普遍性 39
第三节 中外逻辑异同 41
第四章 中国逻辑研究方法论 44
第一节 特殊和普遍 44
第二节 同和异 48
第三节 肯定和否定 49
第五章 全球化和中国逻辑研究 55
第一节 研究层次 55
第二节 研究性质 5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58
第四节 研究价值 62
第一节 中国逻辑研究 63
第六章 中国逻辑研究百年 63
第二节 传统逻辑研究 71
第三节 现代逻辑研究 83
第七章 中国、印度和希腊逻辑比较 93
第一节 因明三支式与亚氏三段论 93
第二节 因三相与亚氏三段论规则 97
第三节 墨辩三物和因明三支式、亚氏三段论 102
第四节 自语相违、说谎者悖论和言尽悖论 105
第八章 日本学者论中国逻辑 108
第一节 引言 108
第二节 中国有无逻辑之争 109
第三节 墨家逻辑 115
第四节 荀子逻辑 122
第五节 公孙龙子逻辑 125
第九章 末木刚博论东西方逻辑比较 130
第一节 引言 130
第二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形式逻辑 133
第三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辩证逻辑 138
第四节 东西方文化中两种合理性 141
第十章 末木刚博论逻辑史 145
第一节 中国逻辑学 145
第二节 印度逻辑学 161
第三节 西方逻辑学 166
第十一章 深泽助雄论《名理探》翻译 168
第一节 引言 168
第二节 翻译的底本 169
第三节 翻译的对象和内容 172
第四节 译文特色 174
第五节 若干问题 178
第十二章 中国逻辑简史 186
第一节 引言 186
第二节 中国诡辩派 187
第三节 中国逻辑派 207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逻辑研究 232
第五节 印度逻辑及其东渐 234
第十三章 中国的指号学和语言逻辑 245
第一节 引言 245
第二节 名 246
第三节 辞 259
第四节 辩说 264
第十四章 墨家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273
第一节 概念论 273
第二节 判断论 278
第三节 推理论 283
第四节 规律论 288
第十五章 墨家逻辑的成就 290
第一节 概念范畴 290
第二节 推论方式 295
第三节 辩证思维 297
第十六章 墨家的辩证逻辑 302
第一节 辩证思维形态论 302
第二节 辩证思维规律论 306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论 311
第十七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314
第一节 引言 314
第二节 梁启超的研究 316
第三节 胡适的研究 319
第四节 沈有鼎的研究 322
第五节 研究展望 324
第十八章 墨家逻辑的性质 326
第一节 普遍性 326
第二节 求真工具 332
第三节 科学性 335
第十九章 墨家逻辑是求真工具 338
第一节 概念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338
第二节 判断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339
第三节 推理论和认识科学真理 340
第四节 疑义相与析 341
第二十章 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 349
第一节 墨家逻辑和百家争鸣 349
第二节 墨家逻辑和科学认识 363
第二十一章 墨家逻辑范畴的演进 368
第一节 引言 368
第二节 辩 369
第三节 名 374
第四节 辞 377
第五节 说 379
第六节 知 384
第二十二章 胡适与墨家逻辑 390
第一节 比较研究法 390
第二节 历史地位 395
第三节 世界意义 396
第四节 现代价值 397
第二十三章 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 398
第一节 准确诂解元典 398
第二节 肯定成就 401
第三节 方法 411
第四节 意义 413
第一节 引言 415
第二十四章 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 415
第二节 《墨经》确解 418
第三节 具体分析 420
第四节 评价 421
第二十五章 儒家智者的逻辑 424
第一节 概念论和语言论、本体论、认识论 424
第二节 概念论和判断论、推理论 432
第三节 概念论和诡辩论 434
第四节 概念论和语言规范化、华夏大一统 439
第一节 墨荀逻辑之同 442
第二十六章 墨荀逻辑的同异与教训 442
第二节 墨荀逻辑之异 448
第三节 墨荀逻辑的教训 453
第二十七章 谬误和诡辩 459
第一节 释义 459
第二节 论据不足型 461
第三节 心理相关型 465
第四节 语言歧义型 468
第五节 避免 475
第二十八章 诡辩和谬误辨正 477
第一节 性质 477
第二节 种类 478
第三节 辨正 482
第二十九章 《墨经》的哲学价值 484
第一节 世界观 484
第二节 认识论 487
第三节 方法论 490
第四节 逻辑学 493
第五节 哲学价值 496
第三十章 《墨经》的科学精神 499
第一节 实证原则 499
第二节 方法思想 505
第三节 理论意识 507
第三十一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转型 512
第一节 引言 512
第二节 研究主体 513
第三节 研究对象、层次、语言、方法和成果 515
第四节 研究作用、后果和评价 520
第三十二章 墨学的现代化和元研究 521
第一节 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 521
第二节 墨学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523
第三节 古今墨学元性质 525
第四节 兼收博采,与时俱进 534
第一节 元研究的典范 535
第三十三章 世界逻辑元研究 535
第二节 元研究的进展 539
第三节 元研究的荟萃 544
第四节 均衡发展和宏观综合 545
附录一 《墨经》分类译注 547
一、哲学和社会科学 549
1.世界观 549
2.认识论 558
3.逻辑学 564
4.方法论 606
5.历史观 618
6.经济学 619
7.政治学 620
8.伦理学 622
二、自然科学 626
1.数学 626
2.力学、物理学和简单机械学 632
3.光学 637
4.心理学 641
三、大取 642
四、小取 657
附录二 本书作者论著索引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