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制区划 38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8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建置区划 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建置区划 39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建置区划 39
第一节 集镇 42
第二章 镇村概况 42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44
第三节 各村概况 44
第二编 自然地理 52
第一章 地理环境 52
第一节 位置面积 52
第二节 土壤 52
第三节 河流 55
第四节 桥梁 58
第二节 气温 60
第二章 气候 60
第一节 季节特征 60
第三节 日照 61
第四节 降水 61
第五节 风、霜、雹、寒潮 61
第六节 潮汐 62
第三章 自然灾害 63
第一节 旱灾 63
第二节 涝灾 63
第三节 风灾 64
第四节 其他灾害 65
第四章 物产 66
第一节 动物 66
第二节 植物 66
第三编 政治 军事 70
第一章 党派群团 7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70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80
第三节 群众团体 8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85
第二章 政权 8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国后的政权机构 87
第三章 军事 101
第一节 境内驻军 101
第二节 民兵 102
第三节 兵役 104
第四节 兵事 106
第一节 优抚救济 112
第四编 民政 公安 司法 112
第一章 民政 112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116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17
第四节 婚姻登记 120
第五节 殡葬改革 121
第六节 地名工作 122
第七节 村民自治 122
第一节 机构 123
第二章 公安 123
第二节 户籍管理 124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24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27
第五节 消防 127
第三章 司法 128
第一节 机构 128
第二节 法制宣传 128
第三节 人民调解 129
第五节 协办公证 130
第四节 法律咨询服务 130
第五编 农业 水利 134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134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3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3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3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3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38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38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39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40
第四节 植保 141
第五节 肥料 142
第六节 农机具 144
第七节 主要作物面积产量 147
第三章 水利建设 150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50
第二节 河道建设 152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53
第四章 农业管理服务机构 154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站 154
第二节 水利管理服务站 155
第三节 农机管理服务站 156
第六编 多种经营 158
第一章 种植业 158
第一节 蔬菜 158
第四节 绿化林木 159
第三节 食用菌 159
第二节 西瓜 159
第五节 药材 160
第二章 养殖业 160
第一节 家禽 160
第二节 家畜 161
第五节 渔业大队 162
第六节 特种养殖 162
第四节 捕捞 162
第三节 水产 162
第三章 手工副业 163
第一节 土纺土织 163
第二节 花边刺绣 164
第三节 竹器制作 165
第四节 编织业 166
第四章 管理服务机构 166
第一节 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 166
第二节 畜牧兽医站 167
第一节 家庭工业 171
第七编 工业 171
第一章 个体私营工业 171
第二节 作坊 172
第三节 手工业联社 174
第四节 私营工业 174
第二章 乡镇工业 183
第一节 镇办工业 183
第二节 村办工业 213
第三节 企事业单位办工业 222
第四节 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2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28
第一节 概况 228
第二节 治理 228
第三节 组织机构 229
第四章 工业管理体系 22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29
第二节 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 230
第三节 劳动所 231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私营商业 234
第八编 商业 234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34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私营商业 239
第二章 集体商业 239
第一节 合作商业 239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243
第三节 其他商业 257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62
第一节 粮食管理所 262
第二节 食品站 266
第三节 国药店 267
第四章 集市贸易 268
第一节 王市集贸市场 268
第二节 花庄木材市场 269
第三节 花庄农贸市场 270
第四节 镇南农贸市场 270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270
第一节 机构 270
第二节 职能 271
第九编 财税金融 280
第一章 财政 280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80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81
第二章 税收 284
第一节 农业赋税 284
第二节 工商税收 286
第二节 信用社 289
第一节 典当 289
第三章 金融 289
第三节 农业银行 291
第四节 中国银行 297
第五节 保险 297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298
第十编 交通邮电 300
第一章 交通运输 300
第一节 陆路交通 300
第二节 水上交通 309
第三节 搬运站 311
第四节 运输站 312
第五节 交通管理所 312
第六节 公共汽车站 313
第二章 邮政电信 313
第一节 沿革 313
第二节 邮政 314
第三节 电信 316
第一节 规划 320
第二节 建设 320
第十一编 镇村建设 320
第一章 市镇建设 320
第三节 创建卫生镇 324
第二章 农村建设 325
第一节 农民住宅建设 325
第二节 农村道路建设 326
第三节 公益事业建设 327
第一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328
第三章 建设管理 328
第二节 个人建房用地管理 329
第三节 房产管理 329
第四节 市镇建设管理 330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 330
第四章 管理机构 331
第一节 建设管理所 331
第二节 国土管理所 331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公司 332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所 332
第十二编 教育 科技 334
第一章 学校教育 334
第一节 私塾 334
第二节 幼儿教育 334
第三节 小学教育 33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348
第二章 成人教育 351
第一节 业余教育 351
第二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 352
第一节 科技活动 353
第三章 科学技术 353
第二节 科技成果 355
第十三编 文化 体育 档案 362
第一章 文化机构及团体 362
第一节 文化站 362
第二节 书场 363
第三节 俱乐部 364
第四节 文艺宣传队 364
第六节 电影放映队 365
第五节 图书室 365
第二章 文化艺术 366
第一节 民间文艺 366
第二节 书画金石 372
第三节 文学作品 374
第四节 地方刊物 384
第三章 广播电视 384
第一节 广播电视站 384
第三节 有线电视 385
第四节 自办节目 385
第二节 有线广播 385
第四章 文物古迹 386
第一节 碑刻 386
第二节 古迹 388
第五章 体育 390
第一节 群众体育 39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93
第六章 档案 397
第一节 个体中医及诊所 400
第一章 医疗机构 400
第十四编 医疗卫生 400
第二节 联合诊所 401
第三节 卫生院 401
第四节 卫生室 405
第二章 医疗制度 406
第一节 公费医疗 406
第二节 劳保医疗 406
第三节 合作医疗 406
第一节 妇女保健 407
第三章 妇幼保健 407
第二节 儿童保健 408
第四章 疾病预防 40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409
第二节 环境卫生 409
第三节 食品卫生 410
第四节 饮水卫生 410
第五节 预防接种 411
第六节 传染病防治 412
第七节 浮肿病防治 414
第十五编 社会 416
第一章 人口 416
第一节 户籍 416
第二节 民族 姓氏 419
第三节 人口控制 419
第二章 人民生活 422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 422
第二节 起居 424
第三节 服饰 426
第四节 饮食 428
第五节 行旅 429
第三章 地方习俗 429
第一节 岁时节日 429
第二节 生活习俗 435
第三节 地方陋习 439
第四节 新风尚 440
第四章 宗教 442
第一节 佛教 442
第二节 道教 443
第三节 基督教 444
第五章 地方语言 445
第一节 方言 445
第二节 谚语 450
第三节 歇后语 453
第一节 国家级 458
第二节 江苏省级 458
第一章 集体荣誉 458
第十六编 荣誉 458
第三节 苏州市级 460
第四节 常熟市级(市委、市政府) 462
第二章 个人荣誉 471
第一节 国家级 471
第二节 江苏省级 472
第三节 苏州市级 473
第四节 常熟市级(市委、市政府) 474
第一章 名人传略 482
第十七编 人物 482
第二章 革命烈士 492
第一节 烈士传略 492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495
第三章 著名人物名录 496
志余 502
一、革命故事 502
二、民间传说 508
三、命案 513
四、意外事故 516
编后记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