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述 1
第一章 不孕症的概念 1
第二章 不孕症的患病率 4
第三章 不孕症的病因 6
第一节 女方不孕因素 6
第二节 男方不孕因素 8
第三节 男女双方因素 8
第四章 不孕不育症分类 10
第一节 常用分类法 10
第二节 新分类法 11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13
第二篇 女性生殖医学基础 15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 15
第一节 女性外生殖器 15
第二节 女性内生殖器 19
第二章 女性生殖生理学 30
第一节 卵巢 30
第二节 输卵管 40
第三节 子宫 41
第四节 受精及着床 47
第三章 生殖内分泌学 52
第一节 下丘脑生殖内分泌功能 52
第二节 垂体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57
第三节 卵巢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60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生殖内分泌功能调控 63
第五节 妊娠期的生殖内分泌调控 68
第四章 生殖免疫学 71
第一节 配子免疫 71
第二节 胚胎免疫 76
第三节 胎儿免疫 78
第四节 胎盘免疫学 80
第五章 生殖遗传学 84
第一节 配子发生与性细胞结合 84
第二节 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 97
第三节 不育与遗传 99
第三篇 中医学理论基础 105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105
第一节 整体观念 105
第二节 辨证论治 108
第二章 中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110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0
第二节 脏腑学说 112
第三节 寒热学说 114
第四节 气血学说 115
第一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117
第三章 中医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7
第二节 中医关于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学说 123
第三节 嗣育 127
第四章 不孕症的古训今释 136
第一节 病名源流 136
第二节 证候与病象 137
第三节 病因病机学说 142
第四节 治则治法 157
第四篇 不孕症的诊断 193
第一章 不孕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193
第一节 病名诊断标准 193
第二节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94
第二章 不孕症的现代医学检查与诊断 196
第一节 病史和体格检查 196
第二节 排卵功能的检查 198
第三节 输卵管通畅性检查 220
第四节 性交后试验 227
第五节 免疫功能检查 230
第六节 男方检查 234
第五篇 不孕症的治疗 238
第一章 不孕症的治则治法 238
第一节 治疗原则 238
第二节 治疗方法 239
第二章 女性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247
第一节 分证论治 247
第二节 名医、专家论治不孕症 256
第三节 名医、专家治疗不孕症经验方 269
第三章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 279
第一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 279
第二节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297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320
第四节 高催乳素血症不孕 337
第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353
第六节 未破裂卵泡黄体化综合征不孕 378
第七节 免疫性不孕 386
第八节 子宫肌瘤不孕 394
第九节 生殖器官畸形不孕 410
第十节 席汉综合征不孕 430
第十一节 神经性厌食症不孕 437
第四章 中医治法与西医病因病理 444
第一节 排卵障碍与补肾疏肝法 444
第二节 输卵管梗阻与活血化瘀法 448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补肾化瘀法 451
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祛湿化痰法 455
第五章 辨证应用中药人工周期 460
第一节 经后期补肾滋阴、益精养血 461
第二节 经间期活血化瘀理气促排卵 462
第三节 经前期补肾温阳、益气养血 463
第一节 针刺促排卵治疗不孕的机制 465
第六章 针灸治疗不孕症 465
第二节 针灸促排卵治疗不孕的常用穴位 467
第三节 针灸促排卵治疗不孕的方法 470
第七章 药膳治疗不孕症 475
第一节 肾虚药膳 475
第二节 气血虚药膳 483
第三节 肝郁药膳 485
第四节 祛湿药膳 486
第五节 血瘀药膳 488
第八章 内镜及显微外科技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492
第一节 宫腔镜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492
第二节 输卵管镜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517
第三节 腹腔镜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528
第四节 显微外科技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540
第一节 人工授精 556
第九章 辅助生育技术 556
第二节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563
第三节 体外受精中的控制超排卵 570
第四节 卵泡发育的监测和卵子的收集 576
第五节 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衍生的新助孕技术 583
第六节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586
第七节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589
第八节 细胞核移植技术 591
第六篇 不孕症的近代中医研究 593
第一章 理论研究 593
第二章 临床研究 599
第三章 实验研究 622
附录 669
英汉名词对照 669
方剂索引 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