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源压缩编码及信道传输理论与新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子一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3916822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实现多媒体综合通信,特别是图像通信的前沿技术,比如,无线移动和固定网的传输技术(OFDM调制技术),在IP网上传输多媒体业务(IPTV技术),信源压缩编码新技术(目前压缩效率最高的ITU H.264标准),以及利用小波变换实现的JPEG2000标准和可伸缩的视频压缩编码(SVC)技术。本书介绍这些新技术(含其应用)不仅是一般概念上的阐述,而且力求提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在阐述新技术(有的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方法上,力求深入浅出,将新技术的有关理论系统化地介绍给读者。本书是一本科技专著,还可作为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行业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这些行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JVT/H.264/AVC视频压缩编解码 1

1.1 视频压缩编码相关标准 2

1.1.1 标准组织介绍 2

1.1.2 相关标准介绍 3

1.1.3 MPEG-4概述 4

1.1.4 H.264概述 9

1.2 H.264标准的内容与特点 10

1.2.1 编码、解码框架 10

1.2.2 类(profile)与级(level) 11

1.2.3 H.264码流语法结构 13

1.2.4 概念与新技术 14

1.2.5 传输与存储 15

1.3 H.264算法基础 17

1.3.1 变换与量化 17

1.3.2 基于空域的帧内预测技术 24

1.3.3 帧间预测技术 31

1.3.4 熵编码 37

1.3.5 去块效应滤波器 42

1.3.6 SP和SI片 45

1.4 H.264仿真质量评估 47

1.4.1 B帧的使用 47

1.4.2 参考帧的数目 48

1.4.3 率失真优化(RDOpt)的模式选择 49

1.4.4 环内滤波器 49

1.4.5 CABAC和CAVLC 49

1.4.6 运动补偿的8×8子块 50

1.4.7 隔行视频编码 50

1.5 H.264的新增内容FRExt 51

1.5.1 FRExt的新增技术 51

1.5.2 新增的类和级 51

1.5.3 压缩效率 52

1.6 H.264编解码标准的应用 55

1.6.1 视频流的应用 55

1.6.2 实时视频通信的应用 57

1.6.3 广播电视的应用 58

小结 60

参考文献 60

第2章 小波变换与图像压缩基础 61

2.1 傅里叶变换的能力及局限性 62

2.2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65

2.3 连续小波变换(CWT)及离散小波变换(DWT) 68

2.4 分段近似(piecewise approximation) 71

2.5 多分辨率分解(MRA) 74

2.6 信号编码 78

2.7 离散正交小波变换系数的矩阵求法 82

2.7.1 分解变换的矩阵形式 82

2.7.2 综合变换的矩阵形式 86

2.7.3 实例分析 86

2.8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组 91

2.9 提升 92

2.9.1 提升格式 92

2.9.2 提升在帧间编码的应用 95

2.10 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编码 96

2.10.1 二维小波变换 97

2.10.2 基本的阈值编码方法 99

2.10.3 EZW编码 102

2.10.4 SPIHT编码 107

小结 112

参考文献 112

第3章 静态图像小波压缩标准JPEG 2000 114

3.1 JPEG 2000的编码、解码结构 116

3.1.1 图像数据划分和分片 117

3.1.2 水平偏移 118

3.1.3 分量变换 118

3.1.4 小波变换 118

3.1.5 量化 119

3.1.6 小波系数量化编码 119

3.2 小波域嵌入式比特层编码 120

3.2.1 空间小波树 120

3.2.2 嵌入式比特层编码 121

3.2.3 基于上下文的熵编码 122

3.2.4 嵌入式编码的率失真优化 126

3.3 小波图像编码器概述 128

3.3.1 EZW编码器 128

3.3.2 SPIHT编码器 129

3.3.3 EBCOT编码器 129

3.4 优化截断嵌入块编码(EBCOT) 129

3.4.1 位平面的条件编码——tier1 132

3.4.2 优化截断位流排序——tier2 139

3.4.3 质量层 142

3.5 MQ算术编码 147

3.5.1 有限精度的算术编码 147

3.5.2 二进制算术编码 148

3.5.3 MQ算术编码 150

3.6 EBCOT量化编码的复杂度考虑 156

3.6.1 失真度的查表计算 156

3.6.2 EBCOT的优化截断 158

3.7 JPEG 2000标准中可变编码参数及其影响 159

3.7.1 切片大小 159

3.7.2 分量变换 160

3.7.3 小波基的选择 160

3.7.4 小波分解层数 161

3.7.5 量化 161

3.7.6 码块大小 161

3.7.7 图像渐进性 161

3.8 JPEG 2000码流格式 162

3.8.1 主标头 162

3.8.2 拼接块标头 163

3.8.3 拼接块部分标头 164

3.8.4 包 164

3.9 JPEG 2000文件格式 164

3.9.1 标准文件格式 164

3.9.2 ADV202的文件格式 166

3.10 JPEG 2000的其他特性 166

3.10.1 用户感兴趣区域编码 166

3.10.2 ROI效果评估 167

3.11 JPEG 2000性能仿真 167

3.11.1 JPEG 2000静态图像压缩性能仿真 167

3.11.2 JPEG 2000运动图像压缩性能仿真 170

小结 173

参考文献 173

第4章 带运动补偿的小波图像压缩 176

4.1 分级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 177

4.1.1 传统的混合分级编码 178

4.1.2 小波视频分级编码 179

4.2 运动补偿时域滤波(MCTF) 181

4.2.1 整数精度运动补偿时域滤波 181

4.2.2 小数精度运动补偿时域滤波 183

4.3 MC-EZBC 185

4.3.1 运动估计算法 186

4.3.2 MCTF滤波 186

4.3.3 时域子带帧编码 186

4.3.4 性能仿真 187

4.4 小波视频压缩的发展方向 190

4.4.1 小波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 190

4.4.2 运动预测技术的研究 190

小结 190

参考文献 190

第5章 无线衰落信道 195

5.1 无线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及衰落分类 195

5.1.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195

5.1.2 无线移动信道的基本衰落类型 196

5.2 小尺度衰落中的幅度衰落 199

5.2.1 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 200

5.2.2 莱斯衰落(Ricean fading) 202

5.3 小尺度衰落中的色散 203

5.3.1 时间色散 204

5.3.2 频率色散 207

5.4 小尺度衰落信道模型 210

5.4.1 信道模型的数学描述 210

5.4.2 统计测试模型 214

5.5 抗小尺度衰落的基本方法 217

5.5.1 3种典型的系统性能状况 217

5.5.2 抗小尺度衰落的基本方法 218

小结 219

附录A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多径信道模型 219

附录B IMT-2000多径信道模型 220

参考文献 221

第6章 OFDM多载波传输技术 223

6.1 OFDM发展简史 224

6.2 OFDM的基本原理 225

6.2.1 OFDM的系统结构 225

6.2.2 OFDM的抗多径原理 228

6.2.3 OFDM系统基本参数设计 231

6.3 OF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233

6.3.1 分集技术 233

6.3.2 同步技术 235

6.3.3 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 235

6.3.4 峰均功率比抑制技术 236

小结 237

参考文献 237

第7章 OFDM系统中的信道编码 239

7.1 信道编码理论基础 239

7.1.1 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240

7.1.2 码重与码距 241

7.2 Reed-Solomon(RS)码 242

7.2.1 有限域理论 243

7.2.2 RS编码 245

7.2.3 RS解码 246

7.3 卷积码 248

7.3.1 卷积码编码 248

7.3.2 卷积码解码(Viterbi解码) 249

7.4 TCM 252

7.5 Turbo码 254

7.5.1 Turbo码编码 254

7.5.2 Turbo码解码 255

7.6 LDPC码 257

小结 258

参考文献 258

第8章 OFDM系统中的同步与均衡 260

8.1 OFDM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260

8.2 OFDM系统中的同步 262

8.2.1 相位噪声 262

8.2.2 载波频率偏移和多普勒频移 263

8.2.3 定时误差(符号同步) 264

8.2.4 采样频率偏差 265

8.2.5 OFDM系统中的同步技术 265

8.3 OFDM系统中的均衡 270

8.3.1 时域均衡 271

8.3.2 频域均衡 274

8.3.3 OFDM系统的二维均衡 275

小结 276

参考文献 276

第9章 OFDM-CDM及CI技术 278

9.1 OFDM-CDM系统原理 278

9.1.1 OFDM-CDM系统结构 278

9.1.2 OFDM-CDM系统特性分析 279

9.2 CI技术 280

9.2.1 CI信号的概念 280

9.2.2 CI信号的特性分析 282

9.2.3 CI技术的意义与应用 289

9.3 CI技术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294

9.3.1 系统结构及实现方案 294

9.3.2 低峰均功率比(PAPR)特性 298

9.3.3 系统传输容量和性能的提高 302

小结 306

参考文献 306

第10章 OFDM技术的应用 309

10.1 无线宽带局域网标准(802.11a) 309

10.2 无线宽带广域网标准(802.16a) 314

10.2.1 IEEE 802.16a物理层组成 314

10.2.2 模式AL(OFDM)的帧结构 316

10.2.3 模式BL(OFDMA)的帧结构 318

10.3 Hiperlan 2 321

10.4 数字广播 322

10.4.1 数字音频广播(DAB)标准 322

10.4.2 数字视频广播(DVB)标准 324

10.5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标准 332

10.6 后三代移动通信 334

小结 336

参考文献 336

第11章 IP-TV技术 338

11.1 Internet 338

11.1.1 三大网络 338

11.1.2 基于IP分组传输的系统设计 339

11.2 IP-TV 340

11.2.1 传输方式 340

11.2.2 播放方式 341

11.2.3 数据 341

11.2.4 服务器 342

11.2.5 协议 342

11.3 QoS 348

11.3.1 拥塞控制 349

11.3.2 差错控制 351

11.3.3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356

小结 358

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