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区域调查 2
第一章 规划概况 2
一、范围和面积 2
1.规划区域 2
2.环丹霞山景观控制地带 2
二、规划原则 2
目录 2
三、技术文件 3
1.法律法规 3
2.规划成果 3
四、目标和任务 4
1.保护和发展 4
3.文献及研究成果 4
4.现场踏勘、访谈、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 4
2.改善和优化 5
3.控制和监管 5
五、后续规划 5
第二章 区域现状 7
一、自然条件 7
1.地质 7
2.地貌 7
表录 8
表2-1 丹霞山区域气候指标 8
4.水文 8
3.气候 8
6.动物 9
5.植物 9
二、社会经济基础 10
1.历史沿革 10
2.行政区划 10
3.居民村落 10
4.经济基础 10
5.交通状况 11
6.土地利用 11
三、旅游产业发展 12
1.景区开发 12
2.管理体制 12
表2-2 2002年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比较 13
3.产业发展 13
第三章 资源分类评价 14
一、资源类型分析 14
表3-1 丹霞山旅游资源分类表 14
表3-2 丹霞山旅游资源分类定量统计表 16
二、旅游资源评价 17
1.丹霞山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7
表3-3 丹霞山主要旅游资源定量分析表 19
2.定量评价 19
表3-4 丹霞山主要景区总体旅游资源定量分析表 23
一、丹霞山在广东省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地位显著 26
第二部分 环境分析 26
第四章 宏观环境分析 26
二、相关城市规划对丹霞山区域的发展性质、土地使用情况及城镇发展做出明确规定 27
三、相关旅游规划对丹霞山旅游发展的定位及影响 27
四、综合分析 28
3.通畅的外部交通 29
4.长期发展的经验 29
2.日渐提高的知名度 29
1.优越的资源基础 29
一、优势条件(Strength) 29
第五章 微观环境分析 29
1.基础建设薄弱 30
2.建筑对景观的破坏 30
3.景区开发的滞后 30
4.过于依赖单一客源市场 30
5.近距离的客源市场 30
二、弱势条件(Weakness) 30
1.政府全力打造“丹霞山旅游”的世界品牌 31
三、发展机遇(Opportunity) 31
2.旅游交通即将有更大改善 31
3.旅游投资形成热潮,周围景区发展势态良好 32
4.旅游市场消费升温,生态旅游倍受青睐 32
四、竞争与威胁(Threat) 32
1.其他名山和周围景区对丹霞山的竞争威胁 32
2.多头管理造成的潜在建设、执行困难 33
3.面积大带来一定管理难度 33
4.现有形象对以后形象定位和形象认知的负面影响 33
5.旅游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矛盾 33
表5-1 SWOT综合评估表 34
1.旅游接待情况分析(年、月、周、季节变化) 35
第六章 市场消费研究 35
一、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35
图录 35
图6-1 丹霞山1980~2003年旅游接待情况 35
图6-2 丹霞山1995~2003年收入情况 36
图6-3 丹霞山2002、2004年黄金周游客接待人数 36
2.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36
图6-5 丹霞山2002、2003年各月旅游接待情况 37
图6-4 丹霞山旅游市场空间结构 37
1.现有旅游消费品调查 38
图6-6 丹霞山2003年任意一周旅游接待人数 38
二、旅游消费现状分析 38
图6-8 丹霞山游客旅游纪念品购买构成 39
2.旅游消费分析 39
图6-7 丹霞山游客旅游消费构成 39
图6-9 丹霞山游客出游方式构成比例 40
1.现阶段客源市场分析 40
三、旅游客源市场趋势分析 40
图6-10 丹霞山游客出游交通方式构成比例 41
图6-11 丹霞山游客出游目的构成 41
2.客源主体需求变化趋势 41
四、旅游市场消费展望 42
1.客源市场发展趋势 42
2.旅游产品的开发 43
第七章 同类案例研究 44
一、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44
4.融入自然的公园游憩设施 45
5.公园活动的自然魅力 45
3.解说系统 45
2.人员管理 45
1.控制性开放 45
二、英国湖区国家公园 46
1.规划原则 46
2.保护措施 46
3.管理 47
三、武夷山 47
1.形象定位和市场开拓 47
2.规划和融资 48
3.管理和服务 48
4.文化产品的开发 49
四、武陵源 49
1.规划历程 49
2.管理现状 50
3.反思 51
五、综述 52
第三部分 规划布局 56
第八章 目标与定位 56
一、多元思考——产业联动 56
1.旅游与经济——依托的关系——一体的选择 56
2.旅游与城市——服务的关系——差异的选择 56
二、发展观念 57
1.发展思路 57
2.发展观念 57
4.旅游与居住——兼顾的关系——平等的选择 57
3.旅游与生态——共生的关系——自然的选择 57
2.品牌目标 58
1.生态目标 58
三、发展目标 58
2.“生态丹霞”旅游主题 59
3.社会目标 59
四、发展定位 59
1.“科学丹霞”旅游主题 59
4.“爱情丹霞”旅游主题 59
3.“文化丹霞”旅游主题 59
表9-1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景区划分方案 61
一、历史规划成果回顾 61
第九章 初步方案比选 61
1.《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方案 61
2.《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方案 62
1.初步方案一:传统 63
二、方案比选 63
3.历史规划成果评析 63
三、方案深化 64
2.初步方案二:聚落 64
1.深化解构 65
2.深化思路 65
3.深化措施 66
4.深化方案 66
3.兼顾自然保护和地质保护分区进行功能分区 68
第十章 总体规划布局 68
一、规划指导理念 68
1.“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理念 68
2.大地块的发展模式 68
5.旅游发展与社区建设的同步 69
4.项目独立性与整体性的兼顾 69
6.关注开发建设经济性 69
二、空间规划布局 70
1.规划区域 70
表10-1 总体功能区划表 72
2.环丹霞山景观控制地带 72
三、分区项目布局 73
1.锦江生态观光带 74
2.东部大众旅游区 75
3.西部徒步旅游区 77
4.东部丹霞山度假带 77
表10-2 规划区域功能区开发建设主要措施 79
第十一章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2
一、“科学丹霞”旅游产品开发 82
1.产品形式与功能 82
2.资源分析(Resource Analysis) 82
3.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83
4.规划设计要点 83
二、“生态丹霞”旅游产品开发 83
1.产品形式与功能 83
2.资源条件分析 84
3.开发要点 84
三、“文化丹霞”旅游产品开发 85
1.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85
2.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87
3.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89
四、“爱情丹霞”旅游产品开发 90
1.资源条件分析 90
2.开发要点 91
第十二章 游览线路规划 92
一、大丹霞旅游圈发展规划 92
1.“大丹霞”旅游线路设计 92
2.规划要点 92
二、景区内部游览线路设计 93
1.陆路线路设计 93
2.水上线路设计 94
3.空中线路设计 95
第四部分 基础配套 98
一、现状分析 98
1.外部交通 98
2.内部交通 98
3.停车场 98
4.索道 98
第十三章 交通系统规划 98
2.道路交通建设的目标:“风景道” 99
3.公路交通规划 99
1.规划原则 99
二、交通系统规划 99
表13-1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1
表13-2 停车场规划 102
4.游览步行道规划 103
表13-3 主要游览步行道规划 103
5.水上交通规划 104
6.特种交通规划 105
第十四章 景观绿地规划 106
一、景观类型划分 106
二、现状分析 106
三、规划原则与目标 107
2.绿化分区规划 107
1.目标 107
四、山林抚育与绿化规划 107
1.原则 107
2.树种选择 107
3.人工绿地规划 108
3.建筑风格 108
2.建筑原则 108
1.现状 108
五、人居景观规划 108
4.管理措施建议 108
2.规划原则 109
1.丹霞山典型景观类型与特征分析 109
六、典型景观规划 109
3.主要典型景观设计指引 110
第十五章 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111
一、现状分析 111
1.分布不平衡 111
2.规划区域内没有发展余地 111
3.服务范围和内容局限,档次不高 111
表15-1 丹霞山酒店宾馆情况 111
3.服从于景观保护规划 112
4.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高,还存在拉客、宰客现象 112
二、规划原则 112
1.与游赏系统相配合 112
2.开展更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112
1.一级服务中心 113
三、旅游服务中心系统规划 113
4.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合理规划高、中、低档接待设施 113
2.二级服务中心 113
3.三级服务中心 113
4.四级服务中心 113
表15-2 主要旅游服务中心布局规划表 114
表15-3 旅游接待设施配置标准表 115
四、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115
五、旅游服务中心住宿设施及人口发展规模 116
表15-4 规划期末(2020年)各旅游服务中心规划人口发展 117
六、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117
1.交通导引解说系统 117
2.接待设施中的解说系统 118
3.景区解说系统 118
4.向游客开放“世界丹霞地貌博物馆” 118
七、安全救护系统规划 118
1.游客的安全管理 118
2.火灾的防范 119
3.医疗救护管理 119
八、重要节点设计指引 119
1.入口及游客中心 119
2.服务购物网点 120
3.休憩观景平台 120
4.停车场、码头 120
5.游览道路 120
6.环保设施 121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规划 122
一、现状分析 122
表16-1 现状土地利用 122
二、土地利用目标 123
三、土地利用原则 123
1.严格保护风景区资源 123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123
3.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 124
4.注重土地可持续利用 124
四、土地利用策略 124
五、具体征用措施 124
第十七章 生态保护规划 126
一、生态环境现状及分析 126
1.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现状及分析 126
2.水环境现状及分析 126
3.植被环境现状及分析 127
4.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及分析 127
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27
1.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 127
2.生态环境规划指标 127
3.互动原则 128
三、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128
2.双赢原则 128
1.生态优先原则 128
4.社区参与原则 128
表17-1 丹霞山各景区环境容量测算表 129
5.分区保护原则 129
四、丹霞山环境容量分析 129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0
1.严格执法,加强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130
2.加强风景区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 130
3.保证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 130
4.对景区实行分级保护措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31
5.避免人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工作 131
6.做好风景区的防灾工作 131
7.将景区现有居民纳入景区规划系统之内,避免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31
8.实行VERP工程模式 131
表17-2 不同保护分区的规划控制措施 132
六、生态环境分级保护规划 132
1.核心特级保护区 133
2.一级生态环境保护区 133
3.二级生态环境保护区 133
4.外围生态环境保护地带 134
七、重点生态景观保护规划 134
1.地质地貌保护规划 134
2.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35
3.人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36
4.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137
2.实行退耕还林 138
1.加强防火、治安 138
3.注重生态效益,部分景点实行有条件关闭 138
八、其它生态保护措施 138
一、形象策划与定位 140
第十八章 形象策划与市场推广 140
1.现有形象调查 140
图18-1 丹霞山现有形象调查(游客游完丹霞山之后) 140
第五部分 经营管理 140
图18-2 韶关市民对丹霞山的总体印象 141
图18-3 各地质公园互联网检索结果 142
图18-4 各地质公园占各省旅游比例检索 142
2.丹霞山现有形象问题诊断 143
图18-5 游客信息获得渠道调查 144
3.丹霞山旅游新形象策划 144
二、客源市场定位及游客量预测 145
1.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145
2.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147
表18-3 Power(幂函数)预测结果 148
表18-2 Linear(一元线性)预测结果 148
表18-1 客源预测表 148
表18-4 Exponential(指函数)预测结果 149
表18-6 综合预测结果 149
表18-5 时间序列曲线预测结果 149
2.现有市场推广策略分析 149
1.市场类型 149
三、市场推广策略 149
3.综合预测客源数量 149
3.旅游形象推广 150
第十九章 社会居民调控规划 153
一、居民社会调控理论 153
二、居民现状分析 153
三、社区居民调研 154
1.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个别村落自然萎缩 154
2.村落居民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服务的意愿和热情非常高 154
3.区内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经济发展落后 154
4.瑶塘新村的社区旅游模式需要创新 155
3.控制规划区内村落人口 156
2.将部分位于景点出入口的村落规划为旅游村 156
1.适当外迁村落居民 156
四、调控原则 156
4.规划区内的村落景观塑造 156
5.树立居民法制观念 156
3.控制型 157
6.促进产业经济提升 157
五、居民调整规划 157
1.搬迁型 157
2.萎缩型 157
六、外来人口调控 158
4.聚居型 158
一、经济发展现状与分析 159
第二十章 产业经济发展 159
表20-1 丹霞镇周边农村收入情况 159
表20-2 丹霞山规划区域主要乡镇经济情况 159
二、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 160
1.经济发展战略 160
2.发展旅游业,促进整个丹霞山规划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60
3.以“大丹霞”、“大产业”的理念,推动韶关地区的产业联动 161
三、空间布局及控制 161
第二十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 163
一、现状分析 163
图21-1 丹霞山旅游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163
表21-1 丹霞山景区内旅游从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结构 164
图21-2 丹霞山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结构 164
二、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164
三、人力资源开发 164
1.开发目标 164
2.开发措施 165
表21-2 丹霞山旅游从业人数预测 166
四、旅游业就业预测 166
第二十二章 管理创新与规划实施 167
一、管理机制变革历程 167
二、现行机制的利弊 167
2.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丹霞山旅游集团或股份公司 168
1.政府主导,建立高规格的丹霞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168
三、行政机制改革 168
3.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169
4.促进村民参与 169
5.发挥志愿者组织(NGO)的作用 170
四、近期规划实施要点 170
1.制定丹霞山保护条例 170
2.调整丹霞山的管辖范围,划入环丹霞山景观控制地带 170
6.多种交通管理方式 171
5.延长门票有效期 171
4.调整住宿设施布局 171
7.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171
3.加快连接高速交通网 171
9.调整锦江水电设施 172
8.统一建筑风格 172
第二十三章 分期开发规划 173
表23-1 分期规划项目安排 173
一、分期开发 173
1.分期开发的原则 173
2.建设期目标 173
3.投资预算 174
表23-2 近期建设投资预算 174
表23-3 中期建设投资预算 175
表23-4 远期建设投资预算 176
表23-5 近中期建设投资预算 177
表23-6 远期建设投资预算 177
2.企业投资 178
三、投融资计划 178
1.政府投入 178
二、经济效益分析 178
表23-7 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 178
3.银行贷款 179
4.申请股票上市 179
5.发行企业债券 179
第六部分 技术附件 182
技术附件一 游客调查问卷SPSS线性分析结果 182
技术附件二 游客调查问卷SPSS客源数量预测结果 186
技术附件三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调查问卷 189
技术附件四 居民调控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193
一、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 193
1.年龄 193
2.教育背景 193
3.经济收入 193
二、旅游开发意愿 193
三、居民搬迁意愿 194
技术附件五 居民调研问卷 195
技术附件六 居民旅游开发影响访谈 196
01 地理区位分析图 199
第七部分 规划图件 199
02 区域交通条件分析图 200
03 区域空间发展分析图 201
04 规划区域与控制区域图 202
05 现状道路、水系分析图 203
06 土地利用现状图 204
07 主要旅游资源评价图 205
08 现状景点设施分布图 206
09 初步方案分析一:传统 207
10 初步方案分析二:聚落 208
11 方案分析深化:解构 209
12 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一 210
13 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图二 211
14 总体规划布局示意图 212
15 东部分区布局示意图 213
16 东部丹霞山度假带布局示意图 214
17 中部分区布局示意图 215
18 西部分区布局示意图 216
19 交通道路系统规划图 217
20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218
21 生态景观系统规划图 219
22 居民村落调控规划图 220
23 大丹霞区域旅游线路规划图 221
24 分期开发建设规划图 222
25 客源市场规划图 223
26 小品、设施初步设计图一 224
27 小品、设施初步设计图二 225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