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外国绵羊改良实践 3
二、我国引进繁殖和杂交改良的历史 4
三、东北细毛羊的成功之路 7
四、关于绵羊改良若干问题的认识 12
(一)关于绵羊品种改良的适应性问题 12
(二)如何评价蒙古羊 13
(三)绵羊品种需要时间检验 14
(四)种公羊对品种形成的重要作用 15
(五)缩短世代间隔与“后裔测验” 17
五、关于联合育种的几点认识 19
六、关于改良蒙古羊的建议 22
第二章 东北地区绵羊改良的背景 25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草原资源 25
二、东北地区本地羊资源与性状 26
三、新中国建国前绵羊改良概况 28
(一)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细毛羊引进繁殖 28
(二)日本入侵东北地区后的情况 29
(三)伪满时期绵羊繁殖改良 35
第三章 新中国建立后东北地区的细毛羊事业 40
一、农牧群众的绵羊杂交改良 40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地区绵羊场点分布和绵羊改良概况 42
三、引进国外纯种进行风土驯化 44
(一)引进细毛羊的基本情况 45
(二)镇南种羊场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 49
(三)各品种的繁殖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 51
(四)各品种羊生活习性和疾病死亡情况 54
(五)1964年前繁殖率和产毛性能的衰退 55
(六)引进前苏联等4个品种风土驯化结果分析 59
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东北改良羊的自群繁育 65
(一)基础种羊来源及其生产性能 65
(二)加强饲养管理 68
(三)自群繁育结果 70
五、后来参加联合育种的大型羊场前期状况 77
(一)银浪羊场 77
(二)小东种畜场 84
(三)双辽种羊场 87
(四)双辽种羊场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育种 89
第四章 东北细毛羊育种——父本的培育 111
一、导入杂交设计 112
(一)采用导入杂交的依据 112
(二)父本种公羊的选择 113
(三)杂交方案设计 115
二、一代杂种的选配 116
(一)组群设计及种羊性能 116
(二)一代杂种产羔情况 117
(三)一代杂种羊的体重发育 118
(四)一代杂种羊的生产性能比较 121
(五)一代杂种羊重复试验 126
(六)4289号种公羊的资料 128
(七)小结 130
三、含1/4斯达夫洛普血液种羊选配及其试验结果 132
(一)含1/4斯达夫洛普血液东北改良羊选配及试验结果 132
(二)含1/4斯达夫洛普血液东北改良羊重复试验 143
(三)两批含1/4斯达夫洛普血液育成羊生产性能比较 147
(四)小结 149
(一)1957年杂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151
四、不同斯达夫洛普血液含量组对比试验 151
(二)1958年不同组配试验结果 157
(三)东北改良羊10年自群繁育结果 166
(四)小结 168
五、为联合育种提供父本——培育种公羊 169
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历年使用的种公羊和羊群历年繁殖与生产性能(资料) 173
(一)1949—1959年间参加配种的种公羊 173
(二)1949—1967年间繁殖成活统计 177
(三)1949—1967年平均产毛量统计 180
一、东北三省联合育种的缘起 183
第五章 东北细毛羊的三省联合育种 183
二、基础种羊的生产性能 188
(一)产毛量 189
(二)被毛长度 191
(三)种羊体重 192
(四)被毛细度 194
(五)种羊鉴定等级 195
三、联合育种方针和任务指标 196
(一)育种方针与选种选配原则 197
(二)选育指标 198
(三)理想型种羊标准 199
(四)数量要求 200
四、选育措施 200
(一)统一使用种公羊 200
(二)充实育种核心群 203
(三)加强种公羊、种羊选择和培育 203
(四)羔羊定向培养,实行冷舍育羔 205
(五)统一饲养方法和饲养标准 206
(七)统一标准,组织联合鉴定检查 208
(六)统一管理办法和措施 208
五、遭遇自然灾害,育种方向的大辩论 209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10
(二)关于育种方向的大辩论 212
(三)饲养条件与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213
(四)使用含1/4斯达夫洛普血液东北改良羊的效果 214
(五)确定育种方向不变 217
(六)修改育种指标 218
六、全面实现育种目标 220
(七)阿伦河畜牧场加入联合育种 220
(一)东北细毛羊的体型外貌 221
(二)实现的性能指标与1959、1963年计划比较 223
(三)兼有肉用型特点——体大发育快 227
(四)生理指标、羊毛的物理及工艺特性 235
(五)鉴定验收的评价 237
第六章 东北细毛羊的血缘关系及其遗传特性 239
一、东北细毛羊的血缘关系 239
(一)东北细毛羊母本的血液来源 240
(三)联合育种始末所使用的种公羊组成的演变 241
(二)东北细毛羊父本的血液来源 241
二、东北细毛羊品种的结构 259
(一)4289号种公羊的后裔占全群80% 259
(二)连续使用含1/8~1/4斯达夫洛普血液种公羊的结果 260
(三)这批种公羊代表了东北细毛羊的整体水平 263
(四)东北细毛羊群体结构 264
三、东北细毛羊的遗传特性 265
(一)一级羊数量逐代演进 265
(二)如何解决被毛长度不够问题 268
(三)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277
(四)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79
四、遗传性的后续效应 282
(一)双辽种羊场的东北细毛羊繁殖情况 282
(二)小东种畜场东北细毛羊繁殖情况 286
(三)东北细毛羊的推广 294
(四)纵观东北细毛羊的发展 298
第七章 东北细毛羊的经济评价及几个相关问题 303
一、东北细毛羊的经济评价 304
(一)东北细毛羊鉴定后18年表现及其经济效益 304
(二)关于经济评价方法 305
二、东北细毛羊育种的机遇与创新 306
(一)几次机遇对选育工作的影响 307
(二)采用“导入杂交”方法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310
(三)选育出优秀种公羊并予以高效利用 312
(四)利用幼龄公羊选配,缩短世代间隔 313
三、东北细毛羊育种的横向比较 317
(一)东北细毛羊鉴定数量及性能 318
(二)新疆细毛羊 319
(三)前苏联的几个优良细毛羊品种 324
四、关于提高细毛羊双羔率问题 327
(四)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由蒙古羊育成的细毛羊新品种 327
(一)绵羊双胎羔属于二卵性 328
(二)细毛羊双胎遗传规律的探讨 330
(三)双羔细毛羊的饲养价值 350
五、关于“二年三产”试验的回顾 358
(一)试验概况 359
(二)试验结果 362
(三)小结与探讨 367
附录1 毛肉兼用细毛羊选育工作报告(摘要) 370
附录 370
附录2 对东北改良羊选育工作的一些意见(摘要) 375
附录3 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组织规程(全文) 379
附录4 东北细毛羊选育计划(摘要) 380
附录5 东北细毛羊育种计划(摘要) 383
附录6 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委员名单 385
附录7 东北细毛羊新品种鉴定验收报告(原文) 387
附录8 东北细毛羊良种的经济评价(摘要) 395
主要参考文献 399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