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总述 1
总序 1
本志编纂说明 8
卷二 晋中市概况 15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 16
第一节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16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7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19
第四节 交通状况 23
第一节 传统土产 24
第二章 地方名产 24
第二节 历史名产 26
第三节 新兴优质产品 28
第三章 民俗风情 30
第一节 传统民俗 30
第二节 社火活动 33
第三节 民间美术 35
第四章 旅游产业 38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景点分布 38
第二节 旅游开发 53
第三节 旅游机构 54
第四节 宾馆饭店 57
第五节 旅游文化活动 61
卷三 榆次常家庄园 65
第一章 庄园概貌 66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规模布局 66
第二节 主要景观 67
第三节 建筑特色 68
第四节 历史变迁 70
第一节 常氏祠堂 75
第二章 精品观赏 75
第二节 贵和堂宅院 77
第三节 石芸轩书院 80
第四节 静园 83
第五节 门式、窗饰与三雕、彩绘 86
第六节 影壁照壁 90
第七节 翰墨八宝 92
第八节 楹联匾额 95
第三章 专题展览 100
第一节 常氏简史馆 100
第二节 三雕彩绘艺术馆 102
第三节 “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历史文化展 104
第四章 家族源流 110
第一节 家族谱系 110
第二节 贸易世家 116
第三节 教育世家 119
第四节 文化世家 122
第五章 商海沉浮 129
第一节 常威创业发家 129
第二节 北常外贸集团 130
第三节 南常内贸集团 132
第四节 经营金融业务 133
第五节 投资近代工业 134
第六节 重点商号、票号 135
第七节 经营管理方略 136
第六章 旅游活动和服务设施 143
第一节 旅游活动 143
第二节 服务设施 143
卷四 太谷曹家三多堂大院 145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规模布局 146
第一章 宅院概貌 146
第二节 建筑特色 147
第三节 历史变迁 148
第二章 精品观赏 152
第一节 建筑精品 152
第二节 门式、窗饰和三雕、彩绘 153
第三节 家藏珍宝 154
第三章 专题展览 156
第一节 曹氏简史馆 156
第二节 明清家具展 157
第三节 华北第一名笔——赵铁山书法展 159
第四节 明清瓷器馆 160
第四章 家族源流 161
第一节 家族谱系 161
第二节 贸易世家 164
第三节 家族教育 168
第四节 文化名人 170
第五章 商业兴衰 174
第一节 从朝阳创业到走向极盛 174
第二节 极盛时期的曹氏商业金融网 176
第三节 商业和金融业管理 185
第四节 经营策略与手段 194
第五节 曹氏商业的衰落 200
卷五 祁县乔家大院 205
第一章 大院概貌 206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06
第二节 规模格局 206
第三节 建筑特色 207
第四节 历史变迁 209
第一节 明楼院 211
第二章 精品观赏 211
第二节 百寿图砖雕照壁 212
第三节 砖雕《省分箴》 213
第四节 土地祠砖雕 213
第五节 馆藏精品 214
第三章 专题展览 216
第一节 生活习俗系列展览 216
第二节 商业习俗展 217
第三节 乔家爱国爱乡专题展 218
第四节 民间艺术展 218
第一节 家族世系 220
第四章 家族源流 220
第二节 乔氏商业的发展过程 225
第三节 大德恒、大德通票号的辉煌 227
第五章 相关景点 233
第一节 中共祁县县委建立地 233
第二节 中华周易民俗文化宫 233
卷六 祁县渠家大院 235
第一章 大院概貌 236
第一节 规模布局 236
第二节 建筑特色 237
第三节 历史变迁 238
第二章 精品观赏 239
第一节 五进院 239
第二节 戏台院 240
第三节 牌楼院 241
第三章 晋商文化博物馆 243
第一节 晋商发展史展览 243
第二节 晋商著名商号与家族简况展 244
第三节 商界盛事展 245
第四节 晋剧渊源展 246
第一节 家族谱系 247
第四章 商业世家 247
第二节 渠氏商业 249
第三节 渠家票号 250
第四节 渠家人物 254
卷七 灵石王家大院 261
第一章 宅院概貌 262
第一节 位置环境 262
第二节 规模布局和主要建筑 263
第三节 建筑特色 266
第四节 历史变迁 268
第二章 精品观赏 272
第一节 建筑佳品 272
第二节 门窗式样与“三雕”饰品 277
第三节 院藏珍品 280
第四节 楹联匾额 284
第三章 专题展览 291
第一节 王氏博物馆 291
第二节 子乔阁与祭祖堂 292
第三节 静升王氏族史馆 293
第四节 静升王氏名贤阁 294
第五节 王梦鹏孝行义举雕塑馆 295
第六节 场院与作坊民俗展示 296
第四章 家族简史 298
第一节 家族谱系 298
第二节 商海沉浮 306
第三节 仕途宦迹 309
第四节 重教崇文 311
第五节 善行义举 313
附录:现代和当代王氏家族后裔简况 314
第五章 旅游活动与服务 317
第一节 文化活动 317
第二节 旅游服务 319
第三节 周边景点 320
卷八 平遥日升昌票号旧址 323
第一章 票号旧址 324
第一节 规模布局和历史变迁 324
第二节 建筑特色 325
第三节 历史遗存实物观赏 326
第二章 中国票号博物馆 330
第一节 日升昌票号旧址专题展览 330
第二节 日新中票号旧址专题展览 335
第一节 发展历史 337
第三章 日升昌票号 33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40
第三节 财东李氏家族 342
第四节 著名掌柜 346
附录:李氏家族其它商号、票号及达蒲李家大院简介 351
卷九 平遥明清商业街 357
第一章 街市概貌 358
第一节 平遥古城述略 358
第二节 商业街建筑概况 364
第三节 商业街行业分布 367
第二章 名老字号遗址 374
第一节 明代创立的铺号 374
第二节 清代创立的铺号 375
第三节 民国时期创立的铺号 380
第三章 博物馆 382
第一节 票号类博物馆 382
第二节 古旧家具类博物馆 384
第三节 镖局博物馆 385
第四节 漆器艺术博物馆 387
第一节 购物商店 389
第四章 购物食宿 389
第二节 餐饮饭店 394
第三节 宾馆客栈 395
卷十 祁县晋商老街 399
第一章 祁县古城概况 400
第一节 建城史略 400
第二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01
第二章 晋商老街建筑 406
第一节 晋商老街的维修整治 406
第二节 商街建筑特色 407
第一节 古城字号历史分布 411
第三章 名老字号遗址 411
第二节 茶庄遗址 414
第三节 票号遗址 416
第四节 钱庄银号当铺遗址 420
第五节 绸缎庄杂货店遗址 421
第六节 烟店药铺遗址 422
第七节 炉食饭店遗址 424
第四章 博物馆 425
第一节 茶庄博物馆 425
第二节 珠算博物馆 427
第三节 雨楼明清家俬博物馆 429
第五节 镖局博物馆 431
第四节 度量衡博物馆 431
第五章 商街名吃 433
第一节 各种面食和焖干肉 433
第二节 六曲香酒与贾令熏肉 433
卷十一 晋中商帮兴衰 435
第一章 成长(明代) 437
第一节 晋商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共同商机 437
第二节 晋中商人的成长和活动情况 441
第三节 明代晋中商人在晋商中的地位 446
第一节 历史性的机遇 450
第二章 崛起(清代前期) 450
第二节 晋中商帮崛起的历程 455
第三节 晋中商帮崛起后的经营活动和特色 460
第三章 鼎盛(清代后期) 468
第一节 进入鼎盛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标志 468
第二节 在鼎盛期的突出表现 471
第三节 茶商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的曲折道路 477
第四节 票号在逆境中走向极盛 480
第五节 支持和投资近代工业交通 486
第一节 屡遭重挫急剧衰退 490
第四章 衰败(民国时期) 490
第二节 在故乡本土和内蒙古的生存延续 494
第三节 在日军侵华的全面打击下覆没 499
卷十二 晋商贸易文化 503
第一章 商业理念 504
第一节 崇商立业 以贾求富 504
第二节 以人为本 以义制利 508
第三节 服劳商贾 贸迁四方 511
第二章 商业道德 514
第一节 诚信为本 514
第二节 勤奋敬业 515
第三节 群体精神 516
第四节 修身自律 518
第三章 商号制度 519
第一节 股份制度 519
第二节 经理负责制 522
第三节 学徒制 523
第四节 号规制度 524
第五节 账簿制度 535
第一节 积聚资金稳步发展 537
第四章 经营谋略 537
第二节 多种经营 薄利多销 538
第三节 重视信息 捕捉商机 540
第四节 审时度势 应变图存 541
第五章 店堂标识 544
第一节 字号牌匾 544
第二节 商幌招牌 545
第三节 店堂布置 546
卷十三 晋商大院建筑文化 549
第一节 晋商家族巅峰期的产物 550
第一章 营建条件 550
第二节 传统建筑高超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553
第三节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造成的基本建筑形态 555
第二章 建筑特色 557
第一节 单体建筑 557
第二节 建筑布局 561
第三节 空间序列 567
第三章 装饰艺术 570
第一节 装饰风格和主题题材 570
第二节 砖雕和石雕 573
第三节 木雕 574
第四节 彩画 576
第四章 建筑理念 577
第一节 风水择居 577
第二节 宗法观念 580
第三节 安居乐业 583
第四节 怡情悦目 584
卷十四 晋商民俗文化 587
第一章 商贸风习 588
第一节 商旅类别 588
第二节 商号规例 592
第三节 行帮互助自律 594
第四节 商界信仰 596
第五节 店铺生活 599
第六节 商贸谣谚 602
第二章 商家民俗 603
第一节 族谱、堂号和命名 603
第二节 族训家规 605
第三节 饮食起居 606
第四节 岁时节日 608
第五节 豪门大宴 611
第六节 游艺习俗 614
卷十五 晋商与教育、戏曲和武术 617
第一章 晋商与教育 618
第一节 儒商结合的教育观 618
第二节 家族式教育体系 622
第三节 家族式教育成果 627
第四节 面向社会助办新学 630
第二章 晋商与戏曲 633
第一节 商业空前发达需要戏剧助兴 633
第二节 从移植蒲剧班社到组建晋剧班社 635
第三节 晋剧走向成熟进入发展高峰 638
第四节 商路开辟戏路晋剧向北拓展 640
第五节 票社兴起晋商子弟“闹票下海” 641
第六节 晋剧达到鼎盛和戏曲研究社的贡献 644
第三章 晋商与镖局和武术 648
第一节 清代镖局概况 648
第二节 著名镖局举要 650
第三节 镖局业务与管理 653
第四节 著名镖师与武术的传承发展 654
卷十六 晋商家族与人物 663
第一章 晋商家族 664
第二章 晋商人物 685
卷十七 晋商研究述略 711
第一章 晋商研究的历程 712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期的晋商研究 712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末的晋商研究 715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晋商研究 717
第四节 晋商研究的现状 726
第一节 晋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 729
第二章 晋商研究的成果 729
第二节 山西票号研究 733
第三节 晋商地位与成败得失等问题的研究 739
第四节 晋商与其他商人的比较研究 744
第五节 晋商精神和经营思想的研究 748
第六节 晋商会馆、家族、人物方面的研究 753
第七节 晋商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 754
第三章 主要论著 758
第一节 主要著作简介 758
第二节 论著要目 766
专题索引(景观·人名·地名·字号名) 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