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 杂技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仲文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202506X
  • 页数:6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中国从远古到民国时期的杂技历史发展情况。

先秦、秦杂技史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二章 生产劳动与杂技起源 10

第一节 采集渔猎劳动与杂技 10

第二节 农牧劳动与杂技 12

第三章 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 16

第一节 蚩尤的传说 16

第二节 兵器发展对杂技的影响 19

第四章 原始宗教祭祀与杂技起源 22

第一节 图腾的影响 22

第二节 巫觋的影响 24

第三节 “傩”和“社”的影响 26

第五章 游戏乐舞与杂技起源 28

第一节 游戏与杂技 28

第二节 竞技与杂技 31

第三节 舞、武、巫、技 32

第四节 杂技艺术的诞生 35

第六章 先秦杂技的温床 40

第一节 从“雅乐”到“新乐” 40

第二节 尚武精神的发扬 42

第三节 “士”和“客”的作用 44

第四节 “倡优”的贡献 46

第七章 先秦的杂技项目 50

第一节 形体技艺 50

第二节 力技 51

第三节 攀援技艺 52

第四节 耍弄技艺 53

第五节 投射技艺 55

第六节 乔戏 56

第七节 驯动物 58

第八节 幻术 60

第九节 滑稽 61

第八章 秦角抵的出现 63

第一节 角抵戏的由来 63

第二节 “销兵”促进角抵发展 64

第三节 “角抵俳优之观”的意义 65

汉代杂技史 69

第一章 概述 69

第二章 杂技百戏的演出形式 75

第一节 广场百戏 75

第二节 燕乐百戏 77

第三节 奇珍异物展览 79

第三章 汉角抵中的杂技节目 82

第一节 力技 82

第二节 形体技艺 84

第三节 耍弄技艺 87

第四节 巴俞舞与盘鼓舞 88

第四章 马戏、高空技艺的发展 92

第一节 马戏 92

第二节 兽戏 95

第三节 高空节目 100

第五章 幻术、乔戏、偶戏、滑稽的新兴 104

第一节 幻术 104

第二节 象人和乔戏 107

第三节 偶戏 109

第四节 滑稽与其他技艺 111

第六章 本土文化对杂技创作的影响 114

第一节 宫廷百戏创作的基础 114

第二节 民间家庭百戏之源 117

第七章 域外、边疆民族杂技的传入 119

第一节 西域技艺的东传 119

第二节 输入项目的多彩 120

第八章 汉代杂技的成就 123

魏晋南北朝杂技史 129

第一章 概述 129

第二章 杂技百戏在动荡中存续 134

第一节 曹魏的“正统”与文情 134

第二节 蜀吴的“角斗”与“金步摇” 137

第三节 西晋的创意与仙气 138

第三章 江南小朝廷的杂技百戏 140

第一节 东晋的增修与禁罢 140

第二节 刘宋的“公莫”与“衔书伎” 142

第三节 南齐的东昏侯与新乐 144

第四节 梁陈的杂技大观 146

第四章 北方民族政权的杂技百戏 150

第一节 后赵从战乱中突现 150

第二节 北魏的全面增修 151

第三节 北齐“无愁天子”与幻术 153

第四节 北周的极丽穷奢 155

第五章 魏晋六朝杂技的特色和成就 158

第一节 魏晋六朝杂技的特色 158

第二节 魏晋六朝杂技的成就 162

第六章 六朝文化对杂技的影响 178

第一节 清谈、志怪与杂技幻术 178

第二节 佛教与杂技幻术 179

第三节 道教与杂技幻术 182

第四节 新兴工艺与杂技 184

隋唐五代杂技史 189

第一章 概述 189

第二章 隋代:杂技的前奏曲 193

第一节 隋文帝遣放百戏 193

第二节 隋炀帝大集宫廷百戏 195

第一节 “废散妓”与宫廷百戏 198

第三章 初唐:唐太宗的新礼乐观 198

第二节 精湛的民间百戏 201

第三节 《十部乐》推动杂技提升 202

第四章 盛唐:宫廷杂技的辉煌 205

第一节 兴教坊与人才培养 205

第二节 大酺盛况空前 208

第三节 宫廷杂技盛极而衰 212

第五章 中晚唐、五代:杂技的余辉 215

第一节 劫后的宫廷百戏 215

第二节 百戏艺人流入民间 217

第三节 军镇百戏的崛起 219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杂技 221

第六章 隋唐五代杂技的成就 224

第一节 隋唐杂技的特色 224

第二节 传统技艺的发展与提高 227

第三节 五代十国二三事 252

第七章 唐代特有的新节目、新技艺 255

第一节 太平乐与圣寿乐 255

第二节 剑器与浑脱 257

第三节 蹋球与胡旋舞 261

第四节 马术与马球 264

第五节 蹀马与舞马衔杯 267

第八章 唐代杂技的对外交流 270

第一节 来自域外的珍禽异兽 270

第二节 对域外杂技的吸收融会 273

第三节 散乐杂技的东传和影响 276

宋辽金杂技史 283

第一章 概述 283

第二章 宫廷军衙杂技及其演变 289

第一节 “教坊”的承袭与废弃 289

第二节 “左右军”与“衙前乐营” 294

第三节 宫廷际会中的杂技百戏 296

第三章 民间杂技的空前繁荣 302

第一节 民间百戏兴起的由来 302

第二节 城市中热火的“勾栏瓦子” 306

第三节 “打野呵”与“村落百戏” 309

第四节 百戏分科与“社火” 311

第四章 从不同演出形式看特色 315

第一节 精致的厅堂百戏 315

第二节 广场百戏的新风貌 318

第三节 全民狂欢的灯会百戏 321

第四节 中国最早的游乐园 324

第五节 细巧与鸿濛的“水百戏” 326

第六节 城乡市肆零散作场 328

第五章 多彩的杂技技艺之花 330

第一节 形体技艺 330

第二节 力技 331

第三节 高空技艺 332

第四节 “杂手艺”和“踢弄” 333

第六章 活跃的幻术、乔戏、滑稽 337

第一节 “泥丸”和“剁孩儿”之类 337

第二节 乔戏种种 340

第三节 口技 342

第四节 滑稽:一种市民思维方式 343

第七章 全盛的“弄傀儡”与影戏 345

第一节 傀儡之为“戏” 345

第二节 继承与再创作 347

第三节 技艺形式类析 349

第四节 光影艺术的滥觞 352

第八章 宫廷马戏与民间动物戏 355

第一节 马术的新招式 355

第二节 “象仪”与大动物戏 359

第三节 有教无类的“教虫蚁” 361

第九章 边疆少数民族的贡献及辽、金杂技 364

第一节 来自不同民族的杂技百戏 364

第二节 辽、金杂技及其与中原的交流 366

第十章 游艺:宋代士民的自娱 371

第一节 “士民之纵乐”与节令游艺 371

第二节 从“斗鹌鹑”到“燕儿图” 377

第三节 “小道”与权贵误国 379

元明杂技史 385

第一章 概述 385

第二章 元代宫廷杂技的衰落 392

第一节 教坊杂把戏 392

第二节 献贡与象舆、鹰房 394

第三节 诈马大赛会 397

第三章 禁令下的元代民间杂技 398

第四章 明代宫廷杂技的变迁 400

第一节 过锦戏、水嬉与《宪宗行乐图》 401

第二节 动物戏与驯象新景观 403

第三节 走骠骑与射柳 410

第五章 复苏后的明代民间杂技 414

第一节 撂地与与走马卖解 414

第二节 上堂会 416

第三节 迎神赛会与行香走会 418

第六章 元明杂技的特色及艺术成就 422

第一节 形体、力技与平衡技艺 422

第二节 耍弄、踢弄与弹射技艺 425

第三节 马戏与驯动物 427

第七章 戏术、乔装戏、傀儡的新发展 434

第一节 《神仙戏术》与戏术 434

第二节 乔装戏、烟火与口技 439

第三节 傀儡与水傀儡 444

第一节 渊源及消长 447

第八章 元明杂技与戏曲的交融及影响 447

第二节 戏曲:杂技的存在形式 450

第三节 杂技中的戏曲 454

第四节 戏曲中的杂技补叙 456

第九章 元明杂技艺人的厄运与抗争 460

第一节 逆境中的挣扎 460

第二节 乱世的叛逆者 463

清代杂技史 469

第一章 概述 469

第二章 偏狭的宫廷杂技 475

第一节 来自满蒙等民族的杂技 475

第二节 卤簿宝象与观赏动物 478

第三章 活跃的民间杂技 481

第一节 走会中的杂技 481

第二节 走马卖解中的杂技 485

第三节 撂地中的杂技 486

第四节 堂会中的杂技 488

第四章 中外杂技交流的新形式 490

第一节 杂技艺人走出国门 490

第二节 外国杂技团体来中国演出 492

第五章 杂技技艺的成就及特色 498

第一节 中型杂技技艺 498

第二节 小型杂技技艺 506

第六章 戏法和口技的成就及特色 513

第一节 传统戏法的发展 513

第二节 《鹅幻汇编》的成书与贡献 517

第三节 口技的得与失 519

第七章 马戏和驯动物的成就及特色 523

第一节 大中型动物戏 523

第二节 小型动物戏 528

第一节 戏曲与杂技 533

第八章 戏曲中的杂技与幻术 533

第二节 戏曲与幻术 537

民国杂技史 541

第一章 概述 541

第二章 杂技观念的变化和市场选择 544

第一节 杂技观念的转变 544

第二节 杂技组织形式的变革 548

第三节 杂技演出场所的变化 551

第三章 杂技的营运和演出形式 554

第一节 固定场所演出 554

第二节 撂地演出 558

第三节 堂会演出 570

第四章 传统杂技的继承和发展 572

第一节 软功形体类 572

第二节 蹿跳翻腾类 575

第三节 耍弄抛接类 577

第四节 动静平衡类 584

第五节 举蹬力技类 586

第六节 声形模拟类 589

第五章 新型杂技的创建和引进 591

第一节 新旧马戏的交替 591

第二节 近代西方魔术的引进与发展 596

第三节 高空杂技的新发展 602

第四节 新型的滑稽节目 603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杂技 607

第一节 杂技艺人的抗日宣传活动 607

第二节 沦陷区的杂技 612

第七章 革命根据地延安及解放区的杂技 614

第一节 延安杂技团从业余到专业 614

第二节 西北文艺工作团杂技组 618

第三节 在延安西北儿童剧团阶段 621

第四节 新艺人典型训练班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