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论 1
第一编 “转识成智”与爱智慧 3
一、拈花一笑——佛教思想与“转识成智” 3
二、曲肱而枕——儒家思想与“转识成智” 10
三、撄而后成——道家思想与“转识成智” 18
四、自知无知——西方哲学与“转识成智” 24
五、“占有还是存在”——“转识成智”的现代意义 34
六、“哲学是不能教的”——“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 42
第二编 爱智慧中的人生德性 53
一、“人呀,认识你自己”——人是什么 53
二、“苟日新,日日新”——生命的意义 61
三、“极高明而道中庸”——生命的境界 67
四、“向着死亡而存在”——死意味着什么 76
五、妥协与抗争——病意味着什么 84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尊严 93
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 101
八、“不诚无物”——诚实与德性 107
九、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自信 113
十、放下与不争——宽容 124
十一、在无知和智慧之间——爱 134
十二、“无善无恶心之体”——善恶 141
十三、苜蓿、蜂和梦——生命的支柱 148
十四、做自己的主人——意志 155
十五、选择与责任——自由 163
十六、“抛弃世界快乐的人生”——幸福 172
十七、渴望再度体验的瞬间——永恒 181
第三编 爱智慧中的思维能力 191
一、摆脱盲从的泥淖——怀疑 191
二、真理的邻居——谬误 198
三、“理发师”与“说谎者”——悖论 20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批判 215
五、“使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反思 223
六、科学和知识的起点——问题 230
七、“一个光辉灿烂的黎明”——理性 238
八、“走出混沌”——意识 245
九、水面下的冰山——无意识 257
十、“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直觉 266
十一、“心有灵犀一点通”——灵感 273
十二、理性的界限——信仰 281
第四编 爱智慧中的思维方法 293
一、从《工具论》、《新工具》到《方法谈》——方法论的求索 293
二、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真实性质 301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中的设身处地 309
四、“得意而忘言”——言意之辨 317
五、可能性高于现实性——释义学的启示 326
六、从结构到解构——从新的视角来理解社会 334
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辩证法 344
八、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两种真理观辨析的意义 352
九、几何公理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遭到反驳——实事求是及其艰难性 360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