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以及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1
二、大学生自觉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8
第一章 认识大学 18
第一节 所谓大学教育 19
一、“大学”的涵义 19
二、高等教育的特点 21
三、大学在当代的发展 24
第二节 大学的培养目标 27
一、为什么应理解高校的培养目标 27
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0
三、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地发展 32
第三节 中国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期待 35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36
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 39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1
第二章 适应新生活 45
第一节 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46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46
二、大学生的社会角色 50
第二节 生活环境的新变化 53
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新变化 53
二、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与一年级大学生的“三失感” 56
三、明确目标,发展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62
第三节 高级人才的基础素质与培养规律 64
一、高级人才的基础素质 64
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68
三、影响人才成长的三大因素 70
第三章 学会学习 73
一、深入理解大学的培养方式 74
第一节 在高起点上向独立、主动、创造性学习方式转换 74
二、培养兴趣和爱好以增加学习的原动力 76
三、实现由单纯接受型向独立、自主、创造型学习方式转换 78
第二节 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80
一、知识结构及其优化标准 80
二、智能结构与情商 83
三、培养创新才能 87
第三节 培养优良学风 92
一、学风是为学之本 92
二、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 93
三、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 94
第四章 交往、友谊与爱情 97
一、人际交往与人的社会化 98
第一节 学会与人交往 98
二、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方式 100
三、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02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08
一、同学关系 108
二、师生关系 114
第三节 友谊与爱情 115
一、友谊的获得与发展 115
二、友谊与爱情 120
三、高尚的恋爱观 122
第五章 增进身心健康 129
第一节 全面理解健康概念 129
一、健康是人生的财富 130
二、关爱身体 珍爱生命 133
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37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137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38
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142
第三节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43
一、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43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46
三、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148
第六章 培养道德品质 1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 154
一、“道德”的涵义 154
二、“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 157
三、德行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159
第二节 提升道德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163
一、“公民”及其道德责任 163
二、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65
三、提升道德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167
第三节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69
一、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169
二、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174
三、道德修养方法 177
第七章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185
第一节 思考人生的意义 186
一、身处其中的“生活”与“人生” 186
二、关于“人性”的理论学说 189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94
第二节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196
一、所谓“人生目的” 196
二、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199
三、为人民服务与自我完善 200
一、人生态度的涵义 203
第三节 进取的人生态度 203
二、人生中的逆境与顺境 205
三、科学、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07
第八章 实现人生价值 212
第一节 人生价值及其特点 212
一、所谓“人生价值” 212
二、人生价值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 215
三、人生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17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价 219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219
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 225
三、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229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33
一、在承担责任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233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236
三、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239
第九章 在成才报国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42
第一节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42
一、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243
二、理想的特点和类型 245
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249
第二节 明确目标承担使命 251
一、需要、动机和责任意识 251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 252
三、成才报国 256
第三节 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258
一、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258
二、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259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63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