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军事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钰琪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6670788
  • 页数:6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大规模人群进入高原后,高原对人身体的影响及克服影响的对策。

绪论 1

1.1 高原军事医学发展简史 1

目录 1

序(王谦) 1

前言 1

1.2 高原军事医学的学科概念、内容和任务 2

1.3 高原军事医学的研究策略 3

1.1.1 我国高原概况 5

1.1 高原自然地理 5

1 高原自然、人文、医学地理 5

1.1.2 高原气候特点 8

1.1.3 高原地形地貌、水文与植被 10

1.2.2 居民与生活习惯 13

1.2.1 社会历史概况 13

1.2 高原人文地理 13

1.2.3 工、农、药、畜、林概况 14

1.2.4 高原文化 15

1.3.2 医疗、防疫工作 16

1.3.1 卫生行政组织 16

1.3 高原医学地理 16

1.3.4 兽医机构 17

1.3.3 卫生状况 17

1.3.6 民族医药 18

1.3.5 主要疾病流行概况 18

2.1.1 高原地形特点 21

2.1 高原地理对战时军事行动的影响 21

2 高原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1

2.1.2 高原地理对军事行动的主要影响 23

2.2 高原地理对军队战时卫生工作的影响 24

2.2.1 高原地理环境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25

2.2.2 高原气候对卫生装备的影响 26

3.1 低氧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27

3 高原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7

3.2 低氧性神经细胞死亡的定义及分类 28

3.4 低氧条件下神经细胞体积调节系统 30

3.3 损伤相关因素 30

3.5 低氧适应机制 31

4.1.1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5

4.1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35

4 高原低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5

4.1.2 高原低氧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44

4.1.3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和结构影响的有关机制 48

4.2 低氧对冠状循环的影响及机制 49

4.2.2 急性低氧对心肌血流量及CVR的影响 50

4.2.1 冠状循环的调节 50

4.2.4 缺氧时心肌血流量变化的机制 51

4.2.3 慢性缺氧对心肌血流量的影响 51

4.3.1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证据 54

4.3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54

4.3.2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55

4.3.2 结语 74

4.4.2 影响脑血循环的因素 75

4.4.1 概述 75

4.4 高原低氧对脑循环的影响 75

4.4.3 低氧时脑循环的变化 79

4.4.4 低氧时脑循环改变的机制 82

4.5.1 概述 85

4.5 高原低氧对微循环的影响 85

4.5.2 高原低氧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89

5.1.1 急性低氧通气反应 94

5.1 肺通气 94

5 高原低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94

5.1.2 初入高原者的通气反应 95

5.1.3 高原世居者的通气反应 96

5.1.5 肺通气动力 97

5.1.4 高原运动通气反应 97

5.2.1 弥散效率 98

5.2 肺气体交换 98

5.2.2 肺通气灌流比例 99

5.2.3 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差 100

5.3.1 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 101

5.3 氧的运输与组织弥散 101

5.3.3 氧的组织弥散 103

5.3.2 氧在血中的运输 103

6.1.3 高原低氧与消化系统分泌功能 106

6.1.2 高原低氧与胃肠道吸收功能 106

6 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06

6.1 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 106

6.1.1 高原低氧与胃肠道运动功能 106

6.1.4 高原低氧影响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机制 107

6.2.1 肝脏的病理性损伤及机制 108

6.2 高原低氧引起消化系统某些脏器的病理性损伤 108

6.2.3 缺血和(或)缺氧与胃肠粘膜上皮凋亡 109

6.2.2 胰腺的病理性损伤及机制 109

7.1.2 红细胞形态变化 111

7.1.1 红细胞数量变化 111

7 高原环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11

7.1 红细胞的改变 111

7.1.4 红细胞增多的机制 112

7.1.3 血量变化 112

7.1.6 血红蛋白的变化 116

7.1.5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116

7.2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118

7.1.7 红细胞增多对机体的影响 118

7.3.2 低氧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119

7.3.1 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 119

7.3 血小板和血液凝固性的变化 119

7.3.3 血液凝固性的变化 121

8.1.1 女性生殖功能 122

8.1 正常生殖功能 122

8 高原低氧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122

8.1.2 男性生殖功能 124

8.2.1 低氧对垂体、下丘脑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125

8.2 高原低氧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125

8.2.2 低氧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126

8.2.3 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133

9.1.1 抗利尿激素 137

9.1 垂体 137

9 高原低氧环境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137

9.1.2 生长素 138

9.2 甲状腺 139

9.3.1 肾上腺的结构与功能 140

9.3 肾上腺 140

9.3.2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141

9.3.3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43

9.4.1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145

9.4 免疫功能改变 145

9.4.4 低氧时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146

9.4.3 巨嗜细胞 146

9.4.2 低氧对白细胞数的影响 146

9.4.6 T细胞功能 147

9.4.5 抗体形成功能 147

10.1.1 高原低氧时糖代谢的变化特点 148

10.1 高原低氧对能量生成的影响 148

10 高原低氧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48

10.1.2 高原低氧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50

10.1.3 高原低氧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52

10.1.4 高原低氧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155

10.2.1 高原低氧时机体能量需求及利用特点 160

10.2 高原低氧对能量利用的影响 160

10.2.3 高原低氧时化学能的利用 162

10.2.2 高原低氧对热能利用的影响 162

10.3.1 高原低氧能量平衡的变化特点 164

10.3 高原低氧时能量代谢的调整机制 164

10.3.2 高原低氧时机体整体调节 165

10.3.3 通过关键酶进行调节 167

10.3.4 高原低氧时,物质与能量代谢调整的信号途径 170

11.1.2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 175

11.1.1 睡眠基本过程 175

11 高原睡眠生理 175

11.1 正常睡眠 175

11.2.1 高原睡眠紊乱的基本表现 176

11.2 高原睡眠 176

11.2.3 高原睡眠紊乱的预防和治疗 178

11.2.2 高原睡眠紊乱的机制 178

12.1 劳动生理学基础 180

12 高原劳动生理 180

12.1.2 肌肉工作的力学表现 181

12.1.1 肌肉工作的特征 181

12.1.3 肌肉收缩的能量 184

12.1.4 肌纤维类型与劳动能力 185

12.1.5 劳动与氧 188

12.1.6 有氧劳动和无氧劳动 190

12.1.7 供氧与呼吸、循环机能 193

12.1.8 肌肉工作的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196

12.1.9 常用有氧能力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197

12.2 高原劳动生理学特点 203

12.2.1 高原环境对劳动能力的影响 204

12.2.3 海拔高度与适宜劳动负荷的关系 212

12.2.2 高原劳动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212

12.2.4 低氧通气反应与登山成绩 214

12.2.5 对脑力劳动能力的影响 215

12.2.6 高原劳动能力降低的机制 216

12.3.3 药物 218

12.3.2 适应性锻炼 218

12.3 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途径 218

12.3.1 时间 218

12.4 高原训练的效果 219

12.3.4 能量物质 219

12.5.3 高原探险与劳动能力监测 220

12.5.2 高原劳动后恢复调节 220

12.5 高原劳动生理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20

12.5.1 脑力劳动能力的深入研究 220

13.1.1 高原习服的机制 221

13.1 高原习服 221

13 高原习服与促习服的措施 221

13.1.2 影响高原习服的主要因素 224

13.1.3 评价高原习服的指标与方法 225

13.2.2 适应性运动锻炼 227

13.2.1 阶梯习服 227

13.2 促进高原习服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27

13.2.4 预缺氧 228

13.2.3 气功和深呼吸运动法 228

13.2.6 药物 229

13.2.5 促习服因子 229

13.2.10 易感人群的筛选 230

13.2.9 改善高原睡眠与劳逸结合 230

13.2.7 营养 230

13.2.8 耐缺氧食品 230

14.1.1 气体交换效率高,低氧通气反应(hypoxic ventilation response,HVR)钝化 232

14.1 高原适应的生理表型 232

14 高原适应 232

14.1.2 低氧肺血管收缩反应(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or response,HPVR)钝化 233

14.1.4 运动能力较强 234

14.1.3 红细胞增生反应受限 234

14.1.5 生长发育 235

14.2.4 其他基因 236

14.2.3 低氧诱导因子-1 236

14.2 高原适应的遗传基础 236

14.2.1 线粒体DNA 236

14.2.2 肌红蛋白 236

14.3 脱适应 237

15.1.1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影响的症状分区 238

15.1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 238

15 高原心理学 238

15.1.2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 239

15.3 高原环境下心理功能的防护 241

15.2 高原低温对心理功能的影响 241

16.1.1 高原病研究简史 243

16.1 高原病概述 243

16 高原病 243

16.1.2 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 248

16.2.1 急性轻型高原病 250

16.2 急性高原病 250

16.2.2 高原肺水肿 259

16.2.3 高原脑水肿 267

16.3.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276

16.3 慢性高原病 276

16.3.2 高原心脏病 286

16.3.3 高原血压异常 293

16.3.4 高原衰退症 297

17.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01

17.1 呼吸系统疾病 301

17 高原野战内科学 301

17.1.2 肺炎 303

17.1.3 呼吸衰竭 306

17.2.1 心律失常 310

17.2 心血管系统疾病 310

17.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19

17.2.3 高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29

17.3.1 胃炎 333

17.3 消化系统疾病 333

17.3.2 消化性溃疡 337

17.4.2 结膜微循环异常及慢性结膜血管扩张症 349

17.4.1 高原低氧对光敏度、视敏度、色觉及视野的影响 349

17.4 高原眼科疾病 349

17.4.4 翼状胬肉 350

17.4.3 紫外线角结膜炎 350

17.4.7 日光性视网膜灼伤 351

17.4.6 高原眼底表现 351

17.4.5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351

17.4.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眼部表现 352

17.4.11 白内障 353

17.4.10 高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353

17.4.9 高原昏迷眼底改变 353

17.4.13 高原的屈光状态 354

17.4.12 青光眼 354

17.5.1 真菌性皮肤病 355

17.5 高原常见皮肤病 355

17.5.2 化脓性皮肤病 359

17.5.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361

17.5.4 其他皮肤病 366

17.6.1 龋病 373

17.6 高原口腔疾病 373

17.6.2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375

17.6.3 非龋性牙体组织病 376

17.6.5 牙周病 377

17.6.4 牙龈增生 377

17.6.6 慢性唇炎 378

17.6.8 复发性口疮 379

17.6.7 口角炎 379

17.6.10 创伤性口炎 380

17.6.9 口腔单纯疱疹 380

17.6.12 智齿冠周炎 381

17.6.11 药物过敏性口炎 381

17.6.14 颌面部损伤 382

17.6.15 涎腺疾病 383

17.6.16 颞下颌关节疾病 384

17.7.1 高原耳科疾病 385

17.7 高原耳鼻咽喉疾病 385

17.6.17 面神经麻痹 385

17.7.2 高原鼻部疾病 390

17.7.3 高原咽喉部疾病 393

17.8.1 高原地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95

17.8 高原妇产科疾病 395

17.8.2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396

17.8.3 胎盘早剥 397

17.8.5 羊水异常 398

17.8.4 早产 398

17.8.7 月经 399

17.8.6 产后出血 399

17.8.9 计划生育 400

17.8.8 高原地区子宫颈癌 400

17.9.1 焦虑障碍 401

17.9 高原心理疾病 401

17.9.2 抑郁障碍 404

17.9.4 躯体化障碍 407

17.9.3 神经衰弱 407

17.10.1 发病概况 411

17.10 高原指甲凹陷症 411

17.10.2 发病机制 412

17.10.3 临床表现 413

17.10.4 防治 414

17.11.1 心搏呼吸骤停及心肺复苏 415

17.11 高原常见内科急症 415

17.11.2 高原急性脑血管病 418

17.11.3 高原上消化道出血 423

18.1.1 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对战时伤员定位、搜寻与后送的影响 428

18.1 高原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与后送 428

18 高原野战外科学 428

18.1.2 高原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 429

18.1.3 高原战时伤员的后送 430

18.2.1 通气障碍的急救 431

18.2 高原伤员的自救与互救 431

18.2.2 止血方法的选择 432

18.2.3 包扎 434

18.2.4 固定 436

18.2.5 搬运 437

18.3.1 高原地区的病理生理改变对麻醉的影响 438

18.3 高原麻醉 438

18.3.2 高原病人的麻醉原则 441

18.3.3 高原特殊病人的麻醉 442

18.4.1 高原输液 444

18.4 高原输血输液 444

18.4.2 高原输血 450

18.5 高原火器伤清创与感染 451

18.5.1 高原火器伤 452

18.5.2 高原火器伤伤口感染以及高原细菌学特点 456

18.5.3 高原火器伤的清创原则与措施 457

18.6.1 高原创伤休克的特点 461

18.6 高原创伤休克 461

18.6.2 高原创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462

18.6.3 高原创伤休克的诊断依据 464

18.6.4 高原创伤休克的监测方法 465

18.6.5 高原创伤休克的救治 467

18.7.1 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的影响 469

18.7 高原冷伤 469

18.7.2 低氧与寒冷对人体的交互影响 477

18.7.3 高原冻伤 479

18.7.4 高原低体温 486

18.7.5 高原冷伤的预防 490

18.8.2 高原烧伤的原因与临床特点 492

18.8.1 概述 492

18.8 高原烧伤 492

18.8.3 高原烧伤治疗 493

18.9.2 高原创伤愈合的基本方式 495

18.9.1 高原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495

18.9 高原创伤愈合与修复 495

18.9.3 影响高原创伤愈合的因素及促进高原创伤愈合的措施 496

18.9.4 高原创伤愈合的特点 497

18.10 高原地区特种武器损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 498

18.10.1 神经性毒剂中毒 499

18.10.2 糜烂性毒剂中毒 502

18.10.3 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 506

18.10.4 窒息性毒剂中毒 507

19.1.1 传染病特征 510

19.1 传染病特征及部队传染病监测 510

19 高原战区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510

19.1.4 部队传染病监测 511

19.1.3 高原部队传染病现状 511

19.1.2 传染病发病现状和趋势 511

19.2.1 病原学 514

19.2.2 临床表现 514

19.2 病毒性肝炎 514

19.2.3 并发症和后遗症 516

19.2.4 实验室检查 517

19.2.5 诊断与鉴别诊断 518

19.2.6 治疗 519

19.2.7 易感人群保护 520

19.3.2 临床表现 521

19.3.1 病原学 521

19.3 结核病 521

19.3.3 辅助检查 522

19.3.5 治疗 523

19.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23

19.4.1 胃肠型食物中毒 525

19.4 细菌性食物中毒 525

19.3.6 易感人群保护 525

19.4.2 神经型食物中毒 526

19.5.2 临床表现 527

19.5.1 病原学 527

19.5 细菌性痢疾 527

19.5.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28

19.5.3 辅助检查 528

19.6.1 病原学 529

19.6 伤寒 529

19.5.5 治疗 529

19.5.6 易感人群保护 529

19.6.3 并发症 530

19.6.2 临床表现 530

19.6.5 治疗 531

19.6.4 实验室检查 531

19.8.2 临床表现 532

19.8.2 临床表现 532

19.6.6 易感人群保护 532

19.7 副伤寒 532

19.8 鼠疫 532

19.8.1 病原学 532

19.8.5 治疗 533

19.8.3 实验室检查 533

19.8.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33

19.8.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33

19.8.3 实验室检查 533

19.9.3 并发症 534

19.9.2 临床表现 534

19.8.6 易感人群保护 534

19.9 疟疾 534

19.9.1 病原学 534

19.9.7 易感人群保护 535

19.9.6 治疗 535

19.9.4 实验室检查 535

19.9.5 诊断与鉴别诊断 535

19.10.3 实验室检查 536

19.10.2 临床表现 536

19.10 绦虫病 536

19.10.1 病原学 536

19.10.5 治疗 537

19.10.4 诊断和鉴别诊断 537

20.2.2 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538

20.2.1 卫生地形学侦察 538

20 高原部队的饮水卫生 538

20.1 高原饮水卫生特点 538

20.2 水源卫生侦察 538

20.3.2 高原各自然区水源的选择 539

20.3.1 水源选择原则 539

20.2.3 水质检验 539

20.2.4 水量测定 539

20.2.5 水源卫生侦察结果评价 539

20.3 水源选择与防护 539

20.4.2 水的消毒 540

20.4.1 水的洁治 540

20.3.3 水源的防护 540

20.4 水质改善 540

20.4.4 水中核、化、生战剂污染的去除 541

20.4.3 特殊水质改善 541

20.5 应急时水源的寻找 542

21.1.1 高原缺氧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543

21.1 高原缺氧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543

21 高原部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 543

21.2.4 增强缺氧适应能力的特殊营养物质 545

21.2.3 无机盐类 545

21.2.2 维生素 545

21.4 高原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546

21.3.3 饮食管理 546

21.3 高原病患者的营养素供给和饮食管理 546

21.3.1 维持正常食欲和胃肠消化功能 546

21.3.2 供给营养合理而且容易接受的饮食 546

21.4.3 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 547

21.4.2 肠内营养 547

21.4.1 胃肠外营养 547

22.1.1 高原低氧对体力、脑力作业能力的影响 549

22.1 高原低氧环境与军事作业能力 549

22 高原军事劳动卫生 549

22.1.2 高原体力、脑力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551

22.1.3 高原体力与脑力作业能力的评价 553

22.1.4 高原脑-体作业能力的维护与提高作业能力的方法 554

22.2.2 高原行军卫生学要求 557

22.2.1 高原行军特点 557

22.2 高原行军卫生 557

23.1.2 营区水源选择 559

23.1.1 营区环境选择 559

23 高原部队的环境卫生 559

23.1 高原部队营区卫生 559

23.2.1 高原宿营地的选择 560

23.2 高原部队野外宿营卫生 560

23.1.3 营区污物处理 560

23.1.4 高原部队室内环境卫生要求 560

23.2.4 露营的卫生要求 561

23.2.3 帐篷宿营的卫生要求 561

23.2.2 借住宿营的卫生要求 561

24.1 概述 562

24 高原部队常见疾病流行病学 562

24.2.1 高原病 563

24.2 高原部队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 563

24.2.2 鼠疫 564

24.2.3 Q热 566

24.2.4 高原弓形虫病 567

24.2.5 土拉菌病 568

24.2.6 其他疾病的流行病学 569

25.1 雪崩 571

25 高原灾害预防及野外遇险生存 571

25.3 滚石 572

25.2 泥石流 572

25.5 地震 573

25.4 山洪 573

25.6 雪灾 574

25.8 坠落 575

25.7 迷路 575

25.9 饥饿 576

26.1.2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对象 577

26.1.1 高原卫生勤务学 577

26 高原卫生勤务学概论 577

26.1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577

26.2.1 科学思维 578

26.2 高原卫生勤务学的研究方法 578

26.1.3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内容 578

26.2.4 逻辑方法 579

26.2.3 试验 579

26.2.2 调查 579

26.3.3 与管理科学的关系 580

26.3.2 与高原军事医学的关系 580

26.2.5 运筹学方法 580

26.2.6 系统分析方法 580

26.3 高原卫生勤务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580

26.3.1 与军事科学的关系 580

27.1.2 铁路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 582

27.1.1 摩托化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 582

27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 582

27.1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 582

27.2.1 摩托化行军的卫勤保障 583

27.2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措施 583

27.1.3 部队空运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 583

27.2.2 铁路输送的卫勤保障 584

27.2.3 部队空运输送的卫勤保障措施 585

28.1.1 卫勤保障特点 586

28.1 高原步兵部队卫勤保障 586

28 高原部队卫勤保障 586

28.2 高原炮兵卫勤保障 587

28.1.2 卫勤保障的主要工作 587

28.2.2 卫勤保障的措施 588

28.2.1 高原炮兵卫勤保障特点 588

28.3.2 坦克兵的卫勤保障措施 589

28.3.1 坦克兵卫勤保障特点 589

28.3 高原坦克兵卫勤保障 589

28.4.1 卫勤保障特点 590

28.4 高原雷达部队卫勤保障 590

28.4.2 卫勤保障措施 591

28.5.2 卫勤保障措施 592

28.5.1 卫勤保障特点 592

28.5 高原汽车运输部队卫勤保障 592

29.1.1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 594

29.1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 594

29 高原作战卫勤保障 594

29.1.2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组织与工作 595

29.2.2 核武器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 598

29.2.1 核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 598

29.2 核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 598

29.3.1 化学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 600

29.3 化学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 600

29.3.2 化学武器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工作 601

A1 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 603

附录A 有关高原医学方面的国家军用标准 603

A2 高原昏迷的诊断与处理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标准WSB 17—1999) 606

A3 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和行军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2560—1996) 607

A4 高原士兵体能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2559—1996) 608

A5 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4301—2002) 610

B1 临床检验参考值 612

附录B 高原人体生理参考值 612

B2 特诊检查参考值 629

B3 X线检查参考值 637

B4 其他检查参考值 638

参考文献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