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正义论的几个基本理念 1
一、自由平等的公民理念 1
(一)公民自由平等的根源 3
(二)康德的道德自由 10
(三)两种道德能力 14
二、公平合作体系的理念 17
(一)公平合作体系的特征 18
(二)合作体系与个人 23
三、秩序良好社会和社会基本结构 27
(一)秩序良好社会 27
(二)社会基本结构 31
(三)背景正义与程序正义 35
一、对功利主义的反思 48
第二章 对功利主义与方法论的考虑 48
(一)功利主义的正义观 49
(二)正当与善 53
二、罗尔斯对直觉主义的反思 66
(一)直觉主义传统 66
(二)直觉主义的特征 72
三、反思平衡 77
(一)慎私推理:反思平衡 78
(二)两种反思平衡 80
第三章 原初状态的设计 86
一、近代契约论 86
(一)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 87
(二)近代契约论 90
二、无知之幕与正义环境 105
(一)无知之幕 107
(二)正义环境 113
三、筛选正义原则 121
(一)可选择原则及其限定因素 122
(二)最大最小值规则 127
(三)与功利原则的进一步比较 130
(四)理想的观察者 136
(五)平均功利主义原则 142
第四章 分配正义及机会平等原则 155
一、两个原则与基本善 155
(一)两个正义原则 156
(二)基本善 161
二、对第二原则的解释 164
(一)帕累托效率原则 165
(二)自然的自由体系 168
(三)分配的自由主义及自然的贵族制观念 171
(四)差别原则 178
(五)代际正义 189
第五章 从理论原则到社会建制 198
一、宪政与制度设计 199
(一)解除无知之幕 199
(二)宪法 201
二、制度设计的合法性问题 205
(一)理性与建构 206
(二)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论 211
(三)宪政论 218
三、建构主义 222
(一)合理直觉主义与建构主义 225
(二)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 230
一、多元性的全面性学说及其共识 241
第六章 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 241
(一)民主社会的基本事实 242
(二)重叠共识的基础 248
(三)重叠共识的两个阶段 253
二、公共理性 262
(一)理性与公共性 262
(二)公共理性的特征 265
(三)公共理性的限制 270
第七章 平等的基本自由 283
一、公民的三种自由 283
(一)把握善观念的道德能力 285
(二)自证之源 287
(三)自我承担责任的能力 289
(一)基本自由 294
二、基本自由及其优先性 294
(二)基本自由的优先性 296
(三)基本自由的限制 301
(四)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 305
三、政治参与原则 309
(一)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311
(二)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319
(三)政治参与的平等性及其依据 324
(四)参与原则的限制 331
四、个人自由 336
(一)良心自由 336
(二)言论自由 344
一、个人原则 362
(一)制度优先性 362
第八章 个人原则与公民义务 362
(二)个人的原则与义务 365
(三)服从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369
二、公民的不服从 376
(一)从苏格拉底到马丁路德金 377
(二)公民不服从的定义与作用 381
(三)个体正义感 386
第九章 正义原则的全球普遍性 392
一、理论结构 392
(一)现实的乌托邦 393
(二)人民与国家 396
(三)自由人民与非自由的正派等级制人民 400
(一)世界和平 410
二、和平与正义 410
(二)最低限度的人权 414
(三)分配正义 422
第十章 来自两方面的批评 433
一、自由主义的批评 434
(一)哈耶克:真个人主义与伪个人主义 434
(二)诺齐克:个人权利论 438
(三)德沃金的权利论 471
二、共同体主义的批评 473
(一)共同体主义的一般挑战 474
(二)桑德尔的声音 481
(三)哈贝马斯与民主的第三种模式 492
主要参考文献 502
索引 507
后记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