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祥伟,胡海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834412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农林系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基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林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讲述了林业发展的概况和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目录 1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1.1 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1

1.1.2 林学的概念及内涵 2

1.2 国内外林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

1.2.1 中国林业的发展 3

1.2.2 中国林业的现状 4

1.2.3 中国林业的发展趋势 7

1.2.4 世界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

1.3 林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 13

第2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15

2.1 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15

2.1.1 森林的概念 15

2.1.2 森林的特点 16

2.1.3 森林的植物成分 17

2.2 林分的特征及调查 18

2.2.1 林分特征指标 18

2.2.2 林分标准地调查 29

2.2.3 林分蓄积量测定 34

3.1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42

3.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42

第3章 森林植物 42

3.1.2 植物分类 48

3.1.3 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55

3.2 生物多样性 67

3.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 67

3.2.2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70

3.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74

3.3 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简介 79

第4章 森林与环境 92

4.1 森林环境因子 92

4.1.1 气候因子 92

4.1.2 土壤因子 99

4.1.3 生物因子 100

4.1.4 地形因子 104

4.2 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105

4.2.1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 105

4.2.2 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107

4.3 森林的分布 108

4.3.1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108

4.3.2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110

第5章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116

5.1 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6

5.2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119

5.2.1 森林的三大效益 119

5.2.2 森林的直接效益 120

5.2.3 森林的间接效益 124

5.3 森林功能与效益的计量和评价 134

5.3.1 计量和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34

5.3.2 计量和评价的指标体系 134

5.3.3 计量和评价的方法 137

5.3.4 计量经济评价的步骤 139

5.3.5 森林功能与效益经济评价实例 140

第6章 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143

6.1 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 143

6.1.1 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基础 143

6.1.2 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技术 146

6.1.3 种子品质检验 149

6.2 苗木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151

6.2.1 苗木培育的理论基础 151

6.2.2 苗木培育管理 157

6.2.3 播种苗培育 163

6.2.4 营养繁殖育苗 167

6.2.5 容器育苗 170

6.2.6 设施育苗 171

6.2.7 移植育苗 172

6.2.8 苗木出圃与贮藏 172

6.3 种苗培育新技术 174

6.3.1 组培繁育 175

6.3.2 细胞融合 176

6.3.3 林木基因工程 177

第7章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179

7.1 森林类型 179

7.1.1 森林类型的含义 179

7.1.2 森林类型的划分 179

7.2 森林立地 182

7.2.1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182

7.2.2 森林的立地因子 183

7.2.3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185

7.2.4 森林立地分类 186

7.3.1 适地适树 192

7.3 适地适树与树种选择 192

7.3.2 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194

7.3.3 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195

7.4 密度作用规律 197

7.4.1 有关密度的概念 197

7.4.2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197

7.4.3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200

7.4.4 种植点的配置 200

7.5 树种混交理论 201

7.5.1 混交林的特点 201

7.5.2 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202

8.1.1 林木遗传控制概说 206

第8章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206

8.1 遗传控制技术 206

8.1.2 引种 209

8.1.3 选择育种 213

8.1.4 杂交育种 219

8.1.5 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21

8.2 立地控制技术 227

8.2.1 造林地的选择 227

8.2.2 造林地的整地 229

8.2.3 林地管理(幼林抚育) 232

8.2.4 人工幼林的化学抚育 233

8.3.1 密度的控制 235

8.3 结构控制技术 235

8.3.2 种植点的配置 237

8.3.3 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238

第9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 243

9.1 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243

9.1.1 森林经营的概念 243

9.1.2 森林经营理论的发展 244

9.1.3 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及其任务 247

9.2 森林结构调控技术 248

9.2.1 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 248

9.2.2 林木分级 250

9.2.3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 251

9.2.4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52

9.2.5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57

9.3 森林采伐更新技术 265

9.3.1 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 265

9.3.2 择伐更新 266

9.3.3 皆伐更新 267

9.3.4 渐伐更新 270

9.3.5 更新采伐 271

9.3.6 森林采伐更新方式的选择 272

9.4 次生林经营 272

9.4.1 次生林及其形成 272

9.4.2 次生林类型的划分 273

9.4.3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4

第10章 城镇园林绿化 280

10.1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80

10.1.1 城镇园林绿化的有关概念 280

10.1.2 城镇园林绿地的功能 281

10.1.3 “近自然”理论 281

10.1.4 “近自然林”理论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283

10.2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 284

10.2.1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284

10.2.2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285

10.2.3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 286

10.3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 288

10.3.1 城镇园林绿地的特点及分类 289

10.3.2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290

10.3.3 城镇园林绿地的树种规划 291

10.3.4 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293

第11章 森林健康与维护 295

11.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295

11.1.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95

11.1.2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297

11.2 林木虫害与防治 299

11.2.1 林木虫害的类型 299

11.2.3 林木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01

11.2.2 林木虫害的发生条件 301

11.3 林木病害与防治 304

11.3.1 林木病害的类型 304

11.3.2 主要林木病害发生的特征及条件 305

11.3.3 林木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07

11.4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312

11.4.1 森林火灾的概念 312

11.4.2 森林火灾的种类 312

11.4.3 林火发生的条件 313

11.4.4 森林火灾的预防 314

11.4.5 森林火灾的控制 316

11.4.6 森林火灾的扑救 317

12.1.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319

第12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 319

12.1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319

12.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321

12.1.3 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 321

12.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322

12.2.1 生态系统理论 322

12.2.2 生态系统交错区理论 324

1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4

12.2.4 环境科学理论 325

12.2.5 生态经济学理论 325

12.2.6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 325

12.3.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 326

12.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6

12.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与重点 326

12.3.2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简介 327

12.4 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328

12.4.1 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328

12.4.2 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334

12.4.3 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339

12.5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与评价 342

12.5.1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 342

12.5.2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343

参考文献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