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关系 1
第一章 建筑业的发展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广阔舞台 1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 3
第二节 投资增长与建筑市场的关系 5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决定建筑市场产值总量 6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决定建筑市场项目结构 6
投资的社会布局决定建筑市场的地区布局 8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建筑市场的走向 9
宏观调控对建筑企业的直接影响 11
宏观调控对建筑企业的间接影响 11
化挑战为机遇的对策措施 12
鲁布革工程概况 14
第二章 项目管理引进了国际施工管理的先进经验 14
第一节 鲁布革工程与鲁布革冲击 14
鲁布革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 17
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基本内容 19
第二节 学习鲁布革经验,推行项目法施工 20
项目法施工的提出 21
项目法施工的实质 22
项目法施工与企业改革 22
第三节 鲁布革冲击的再思考再认识 24
第四节 从鲁布革到“LG” 26
LG项目概况 26
LG项目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28
优化施工图设计的内涵 30
LG项目的启示 32
第三章 项目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石 3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启迪 34
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 34
部门生产力的特殊性 35
建筑业生产力的状况 36
第二节 建筑业与工业生产力水平对比 37
生产力水平比较 37
建筑业企业生产力的特点 40
第三节 项目生产力理论的意义 41
项目生产力的概念 42
项目生产力的理论意义 42
项目生产力的实践意义 43
项目经理部的完善和发展进程 45
第一节 施工生产组织形式——项目经理部 45
第四章 项目管理的实战形式 45
项目经理部的定位 46
第二节 新型运行机制——“三层关系” 48
三个层次的定位 48
三个层次的关系 48
日本大成公司的实例 50
中建一局四公司的实例 51
矩阵式组织形式 53
第三节 项目管理新经验——“三位一体” 53
过程精品 54
标价分离 55
项目文化 56
第四节 项目管理水平的新跨越——信息化 57
项目管理责任体系 57
第五节 项目管理的形象大使——项目文化 59
项目文化是“阵地文化” 59
项目文化的特点 60
第六节 项目管理的新扩展——主体多元化 61
项目管理方式的区别 61
多样化与规范化 62
“代建制”是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 63
“代建制”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64
第五章 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走势——总承包项目管理 67
第一节 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 68
施工图设计的国际惯例 69
第二节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 69
施工图设计如何进入技术竞争领域 70
施工图设计进入技术竞争领域的意义 71
第三节 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 73
“代建制”市场的培育 74
第四节 项目管理人才的国际化 76
国际杰出项目经理 76
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77
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 77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 7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79
建筑企业职业化建设 81
职业经理人制度 81
一、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 84
附:关于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 84
二、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现状与主要经验 86
三、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2
四、对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106
第六章 以建筑企业为对象的项目管理 111
第一节 建筑企业的“一次性”特征 112
建筑企业的“一次性”特点 112
建筑产品的“一次性”特性 113
建筑生产过程的“一次性”特征 114
企业经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114
第二节 项目管理思想的适用性 115
第三节 项目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17
推动改革继续深化 117
建立和完善“法人管项目”企业体制 119
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121
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 121
附录 124
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项目经理部谈起(1999年8月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24
中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现实与未来(2001年9月在第一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的演讲) 132
建立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切实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的提案) 142
建筑业的呼唤——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145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既是国际化的产物又是国际化的走向(2003年4月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高峰论坛致辞) 149
中国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可以大有作为(2003年6月在政协外委会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建议) 153
中国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2003年9月在第三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的演讲) 160
关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有关情况和建议(2004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167
合作和联合是提高“走出去”竞争力的有效方式(2004年7月在政协外委会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言) 171
后记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