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内涵与作用 3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概念及其发展 3
一 “科技成果”一词的起源 3
第一篇 总论 3
二 “科技成果”一词内涵的演变 5
三 “科技成果”的属性 8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分类方法 10
一 我国科技成果分类的传统方法 10
二 国际上的科技成果分类方法 12
三 对科技成果的福利经济学分类方法 14
四 构建新时期我国科技成果的分类方法 15
一 科技应用、科技商业化和科技产业化 17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17
二 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产业化 18
三 法律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概念 19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21
一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1
二 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应 22
三 科技成果转化的文化影响 23
第五节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24
一 企业是科技成果第一位的需求者,是需求主体 25
二 企业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要投资者,是投资主体 25
四 企业是科技成果的最得力推广者,是推广主体 26
三 企业是科技成果最主要的利用者,是利用主体 26
五 企业有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是受益主体 27
第六节 政府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依据、原则及职责作用 27
一 科技成果转化中市场缺陷的存在,是政府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依据 28
二 新时期我国政府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则及具体的职责作用 30
第二章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历史沿革 34
第一节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阶段划分 34
一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阶段划分 35
二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 36
第二节 科技体制改革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949~1984年) 37
一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起步阶段(1949~1965年) 37
二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停顿阶段(1966~1977年)和恢复阶段(1978~1984年) 40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时期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985~1998年) 41
一 1985~1991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2
二 1992~1998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5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时期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999~2020年) 47
一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初始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999~2005年) 48
二 创新型国家建设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展望(2006~2020年) 53
第三章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 55
第一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现状 55
第二节 我国三级科技管理体系现状 56
一 最高决策机构 56
二 执行层和协调层 57
三 科研机构的管理层 58
四 三级科技管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 59
第三节 全国科技成果的总量及分布现状 59
一 全国科技成果总量特征 59
二 全国科技成果总量的分类特征 61
三 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情况 62
第四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技计划 63
一 国家科技计划与科技成果产出的情况 63
二 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 64
三 科技计划及其管理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65
第五节 地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情况 67
一 地方科技成果的地区分布 67
二 地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努力与成效 68
第六节 科技经费投入及其分布情况 69
一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持续增长 69
二 科技成果累计投入情况 70
三 按类别划分的经费投入分布 70
第七节 三大科技主体完成的科技成果数量的比重 71
第四章 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74
第一节 正在孕育之中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74
一 以信息科技、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为前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75
二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79
第二节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比较 82
一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 82
二 我国在联合国技术成就指数上的表现 83
第三节 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85
一 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 86
二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88
第四节 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 92
一 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问题的由来 92
二 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现存问题 93
三 政府科技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95
第五节 新时期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8
一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成果全球化趋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98
二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要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99
三 现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99
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100
第二篇 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 103
第五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法规 103
第一节 《科技进步法》的相关条款 103
一 《科技进步法》的基本内容 104
二 《科技进步法》中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条款 104
第二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主要内容 106
一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 106
二 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 107
三 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111
四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权益和奖励 112
一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114
二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 114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其他政策法规 114
三 关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的科技政策法规 115
四 关于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政策法规 116
五 关于中小企业的科技政策法规 117
六 关于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政策法规 118
七 关于科研机构改革的科技政策法规 119
八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 120
第四节 科技成果转化法规的执行情况 122
一 我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技术市场体系,加速产业化步伐 122
二 加快科研院所机构改革,营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环境 124
四 科技中介机构稳步发展 125
三 政府宏观指导,实施了一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技计划 125
五 加速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东西部技术对接 126
六 科研经费来源仍过于单一,经费投入不足 126
第五节 现行科技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修订意见 127
一 《科技进步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修订意见 127
二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修订意见 131
第六章 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 137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价值管理与权属管理 137
一 科技成果评审制度 137
二 知识产权制度 138
三 科技成果评审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比较 140
一 美国政府研究开发合同中的专利管理政策 141
第二节 美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政策 141
二 日本重大的科技政策——知识产权战略 144
第三节 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 146
第四节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的主要内容 148
一 建设科技成果综合评审体系 148
二 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规定 149
第五节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1
一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51
二 政府资助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归属问题 153
三 科技成果评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55
第一节 科技成果鉴定制度的功能 158
第七章 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制度 158
一 科技成果鉴定制度建立的初衷——辨别科技成果的真伪 159
二 鉴定制度的核心功能——对科技成果价值作出权威判定 159
三 科技成果鉴定是科技管理体系的制度基础 160
第二节 科技成果鉴定的制度规定 160
一 制度初创阶段(1958~1977年) 160
二 制度补充阶段(1978~1986年) 161
三 制度修订阶段(1987~1994年) 161
四 制度完善阶段(1995年至今) 161
第三节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情况与管理模式 162
一 科技成果鉴定是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 162
二 科技成果的鉴定范围明确 163
三 科技成果鉴定有统一的程序 163
第四节 科技成果鉴定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164
四 科技成果鉴定管理严格 164
一 现行鉴定办法配套措施不力 165
二 现行鉴定体系的制度性缺陷 166
三 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改革动向 167
第八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171
第一节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功能 171
一 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 171
二 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 172
三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73
四 具有较强的社会效应 174
一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演变历程 176
第二节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制度规定 176
二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总体情况 177
三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179
四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价指标体系 180
五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奖过程 180
第三节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授予情况 181
一 国家科学技术奖历年的授予情况 181
二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动向 183
第三篇 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作用 189
第九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与借鉴 189
第一节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作用定位、法规、措施以及经验借鉴 189
一 美国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作用定位 190
二 美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法规 191
三 美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192
四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196
五 美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00
第二节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以及经验借鉴 203
一 英国科研管理体制 204
二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 205
三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06
四 英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209
五 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11
第三节 俄罗斯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作用定位、法规政策、措施和经验借鉴 212
一 俄罗斯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作用定位 212
二 俄罗斯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 214
三 俄罗斯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15
四 俄罗斯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216
五 俄罗斯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18
第四节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作用定位、法规政策、措施和经验借鉴 218
一 日本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作用定位 219
二 日本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 220
三 日本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21
四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221
五 日本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22
第五节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作用定位、法规政策、措施 223
一 韩国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作用定位 223
二 韩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 224
三 韩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26
四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227
五 韩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28
第六节 印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措施和经验借鉴 229
一 印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法规政策 229
二 印度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30
三 印度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32
第七节 中国台湾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及经验借鉴 233
一 科研体系概况 233
二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234
三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235
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 235
一 典型国家和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分析的小结 236
第八节 小结与启示 236
二 主要启示 237
第十章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划与计划 239
第一节 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规划 239
一 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239
二 1963~1972年国家科学技术规划 240
三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41
四 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41
五 “十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242
六 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44
第二节 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 246
一 “863计划” 246
三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247
二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247
四 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 248
五 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 250
六 制定和实施一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科技计划 253
第十一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管理 256
第一节 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256
一 科技项目 256
二 科技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57
第二节 我国科技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 258
第三节 我国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的现行管理程序 260
一 发布项目指南 260
二 立项管理 261
三 实施管理 262
四 验收管理 263
五 科技成果管理 265
第四节 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66
一 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发挥 266
二 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 267
三 项目实施过程动态监测机制不完善 267
四 成果评价机制倒置,导向作用偏离初衷 267
五 履行合同缺乏法律约束,惩戒措施未建章立制 267
第五节 提升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268
一 从计划分配机制到政府采购机制的转变 268
二 提高政府资助科技项目的管理水平 272
第十二章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279
第一节 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279
第四篇 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机制 279
第二节 1985~2000年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 280
第三节 新世纪我国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281
一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282
二 科研机构的种类及各自的改革目标 283
第四节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分类改革与政策支持 284
一 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 284
二 政府支持科研机构改革的政策 286
一 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基本完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能力持续增强 287
第五节 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 287
二 部门所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全面实施,已进入阶段性验收阶段 290
三 改革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为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92
第六节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 293
一 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93
二 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294
三 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措施 295
第十三章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300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300
一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 300
二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成 301
一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302
第二节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302
二 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305
三 几种具体形式的转化平台的发展现状 307
第三节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310
一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薄弱 310
二 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 311
三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力亟待增强 312
四 大量科技成果还处在游离形态,并没有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率低 312
五 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不够完善,现有成果登记制度需要切实贯彻执行 314
六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欠缺 314
七 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欠缺 316
八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 316
十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的科普服务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18
九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的人才培训服务有待加强 318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20
一 指导思想 320
二 基本原则 320
第五节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 321
一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 321
二 公益性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 322
三 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322
第六节 促进我国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322
一 加强组织领导 322
二 完善我国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 323
三 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投入渠道 323
四 强化监督管理 324
五 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25
六 大力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326
七 营造共享的社会环境 326
八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的人才培训服务 326
第十四章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28
第一节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328
一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连接产业界与科技界,促进两者相互渗透、发展 329
二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 329
三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为社会综合性服务领域 330
四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330
七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 331
六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31
五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建立中间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 331
第二节 国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类型与发展模式 332
一 非营利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32
二 营利型科技中介机构 336
第三节 政府在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37
一 营造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环境 338
二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中介服务协调发展 339
第四节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情况及其改革 340
一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 340
二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一 要充分认识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44
第五节 促进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建议措施 344
二 政府部门要积极为科技中介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 345
三 鼓励科技中介机构的市场化发展 345
四 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346
五 重视科技中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发展环境的建设 346
第十五章 产学研合作组织 348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组织概述及其作用 348
一 产学研合作组织的产生及概念 348
二 产学研合作的作用 349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 350
一 基于产学研三方契约关系的合作模式 350
二 基于主体作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 352
三 基于需求导向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353
第三节 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组织的途径 355
一 委派或组建专门机构支持产学研合作 355
二 政策性立法支持产学研合作 356
三 运用科技计划支持产学研合作 356
四 设立基金拨出专款支持产学研合作 357
五 政府开辟多种信息渠道鼓励产学研信息互动 357
第四节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及其发展 358
一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358
二 我国产学研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359
三 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措施 361
第一节 我国科研院所的转制问题 364
第十六章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各主体作用的调研 364
第二节 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 365
第三节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 366
第四节 金融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 366
第五节 科技中介机构的问题 367
第六节 不同类型技术的转化问题 368
第十七章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框架与影响因素 369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框架 369
一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369
二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结构 371
三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行为 373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376
一 创新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 377
二 结构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 378
三 运营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 380
第五篇 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 385
第十八章 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 385
第一节 战略思路与战略原则 386
一 战略思路 386
二 战略原则 386
第二节 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387
一 战略目标 387
二 新时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重点 388
一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389
第三节 战略措施 389
二 建立“公共产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390
三 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390
四 多部门协同整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91
五 坚持全面兼顾、重点突破原则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92
六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394
七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保障体系 395
八 在系统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395
九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96
第十九章 新时期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 397
第一节 新时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重新定位 397
一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原有的覆盖范围 397
一 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提出的背景 398
二 新时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覆盖范围 398
第二节 设立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的设想 398
二 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的宗旨与定位 400
三 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的目标与内容 401
四 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的支持范围 402
五 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的管理与组织 403
六 将国家重大共性、公益性技术推广应用专项纳入“十一五”科技规划 404
第三节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新机制 405
一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投融资机制 405
二 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信用担保体系 406
三 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407
参考文献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