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及其防护要求 1
第二节 细菌等微生物检验操作基本要求 5
第三节 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 8
第二章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19
第一节 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19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26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28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 34
第五节 细菌的血清学检验 47
第六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 47
第七节 细菌数量的测定 49
第八节 L-型细菌检查 51
第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54
第一节 细菌染色体DNA分析 54
第二节 细菌质粒DNA分析 59
第三节 细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62
第四章 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 66
第一节 细菌噬菌体分型技术 66
第二节 细菌素分型技术 71
第三节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与分型 73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 77
第五节 气相色谱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79
第六节 细菌的自动化鉴定技术 81
第七节 菌种的保藏及保管 86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91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原则 91
第二节 细菌分类方法 92
第三节 细菌分类系统 94
第六章 化学物质致突变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98
第一节 基因突变试验 98
第二节 DNA损伤修复试验 103
第三节 DNA重组试验 106
第四节 微生物学致突变试验与致癌物的确定 106
第七章 消毒学试验技术 108
第一节 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项目 108
第二节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及活菌计数 111
第三节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15
第四节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118
第五节 病毒灭活试验 121
第八章 革兰阳性球菌 128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28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32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36
第九章 革兰阴性球菌 139
第一节 脑膜炎奈瑟菌 139
第二节 淋病奈瑟菌 142
第十章 肠杆菌科 146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47
第二节 变形杆菌属 153
第三节 志贺菌属 156
第四节 沙门菌属 161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169
第十一章 弧菌属 176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76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85
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杆菌 191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191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 196
第三节 肉毒梭菌 199
第四节 白喉棒状杆菌 204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207
第六节 放线菌属 218
第一节 军团菌属 221
第十三章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 221
第二节 绿脓杆菌 224
第三节 李斯特菌 227
第四节 布鲁菌属 230
第五节 弯曲菌属 233
第六节 气单胞菌属 236
第七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 240
第八节 幽门螺杆菌 242
第十四章 螺旋体属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 248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微生物检查 251
第四节 伯氏疏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 253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58
第三节 重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 262
第十六章 衣原体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第二节 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266
第十七章 支原体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第二节 支原体微生物学检查 272
细菌学检验实习指导 276
实验一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276
实验二 致病性肠道杆菌(沙门菌属)分离鉴定 287
实验三 霍乱弧菌的快速鉴定 291
实验四 弯曲菌的分离鉴定 293
实验五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的鉴定 298
实验六 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鉴定 303
实验七 肠杆菌科的噬菌体分型 306
实验八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308
实验九 消毒剂的定量杀菌实验 311
实验十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314
实验十一 鼠伤寒沙门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 316
附录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322
参考文献 341
英中文名词对照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