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概述 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何以可能 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境域 1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反思 5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解析 6
(一)主体性概念分析 6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简析 17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综述 18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2
(一)研究的指导理论 22
(二)理论借鉴 24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现代价值 26
(三)主要研究方法 2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主体,发展主体性 2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27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8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述要 29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述评 30
(一)道德主导的主体性评介 30
(二)道德教化的主体性及其评价 34
(三)道德修养的主体性 36
二、西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 39
(一)古代西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思想及评价 39
(二)中世纪的道德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 45
(三)现代西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 48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主体性的理论阐述 56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 56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论述 63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机构成 68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 68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含义 68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分析 69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理性分析 71
(四)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当代彰显 84
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87
(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含义 87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分析 88
(三)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厘清 89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性辨析 95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 95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把握 96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层次结构 103
一、独立自主性 103
(一)思想政治教育盲从依附性的含义及表现 103
(二)思想政治教育盲从依附性的现代解析 107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自主性 109
二、积极主动性 11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被动性及成因分析 11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主动性 114
三、开拓创新性 121
(一)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性的含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121
(二)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性的内涵 125
(一)独立自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前提 135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层次关系 135
(二)积极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关键 136
(三)开拓创新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最高层次 136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形态结构 137
一、主体性的不同形态 137
(一)主体性的基本形态 139
(二)认识主体性及其含义 140
(三)实践主体性及其含义 141
(四)价值主体性及其含义 143
(一)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主体性的含义 145
(二)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主体性的内容 145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主体性 145
(三)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主体性的指导原则 157
(四)掌握现代科学认识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主体性 160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性 164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性及其特征 164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性的内涵 166
(三)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性 169
(四)向实践转向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性的关键 171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性 179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的含义 179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性的内涵 179
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形态关系 184
(一)实践主体性是基础,起决定作用 185
(二)认识主体性是前提,发挥指导作用 186
(三)价值主体性是内在动因,发挥动力作用 187
第五章 当代主体性的新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89
一、主体性发展的历史分析 190
(一)古代人类的主体性——人的从属性和依赖性 190
(二)近代人类的主体性——人对自然主体地位的确立 192
(三)现代人类的主体性——物的依赖性和深刻的片面性 194
二、主体性发展的当代视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对 201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02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11
(三)信息网络环境中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26
一、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性意识 235
(一)对主体性之价值性和发展必然性的认识 235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实现 235
(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价值性和发展必然性的足够认识 239
(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实现的障碍 240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状态的转变 241
(一)从自发转变为自觉 241
(二)从权威—服从向主体间的交流、理解转变 246
(三)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养成教育转变 247
(四)从他教向自教转变 248
三、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50
(一)教育模式的本质和价值分析 250
(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251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