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蔡锺翔 陈良运) 1
引 言 1
上编 “美”观念的发生与拓展 7
第一章 “美”起源于“味觉”辨正 7
第一节 关于“羊大则美” 8
第二节 《说文解字》释“美”之本义质疑 13
第三节 “美”的“原初意识”新探 20
第四节 “美”字原义辨析 24
第二章 与“美”相关的审美观念 30
第一节 视觉发生——“大”、“文”、“丽”、“丰”等 31
第二节 听觉发生——“音”、“章”、“韵” 45
第三节 触觉发生——“风” 57
第四节 味觉发生——“淡” 61
第五节 联觉通感发生——“和” 67
第六节 身心自由之美——“休” 74
第三章 “真”——“美”之本体观 90
第一节 “真”——“精”、“诚”、“信”、“情”、“实” 91
第二节 庄子之“真” 99
第三节 “真”的审美化历程 104
第四章 “善”——“美”之功利观 120
第一节 道、儒二家“善”之观念比较 121
第二节 “善”与“美”关系之发生 127
第三节 “以道制欲”——“美”之功利观成型 132
中编 “天文”“人文”审美观 143
第一章 《尚书》、《易经》中的原初美意识 143
第一节 《尚书·洪范》潜在美意识考辨 144
第二节 《易经》孕育的“刚”、“柔”美观念 150
第三节 《易传》论“天文”美与“人文”美 159
第二章 政事、社会、人格美之鼓吹 165
第一节 “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 166
第二节 “里仁为美” 174
第三节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182
第三章 “自然”观念定位与“天地有大美” 193
第一节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94
第二节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01
第三节 “山水质有而趣灵” 212
第四章 “天人合一”的审美视野 222
第一节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 223
第二节 “游心于物之初” 234
第三节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44
第五章 不言“美”的佛、禅美意识 254
第一节“妙悟在于即真” 257
第二节 “以指指月,而月非其指” 268
第三节 “但参活句,莫参死句” 276
下编 冲突与调和中的“美” 289
第一章 “美”与“丑”的对峙与转换 289
第一节 “假”、“伪”、“恶”、“丑”字义辨析 290
第二节 “真”、“善”、“美”与对立面关系之梳理 295
第三节 对“美”的否定倾向 305
第二章 在制约中寻求自由 313
第一节 在功利的制约中 314
第二节 在传统的制约中 322
第三节 在形式的制约中 333
第三章 审美接受与审美创造之间 344
第一节 “余取所求”的实用接受观 345
第二节 “王化本焉”的政教接受观 356
第三节 “无言而心悦”的审美接受观 364
余 论 387
第一章 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 387
第一节 草书艺术兴起引发的审美观念变革 388
第二节 书法艺术推动各门类艺术全面“新变” 394
第三节 书法理论中的美学范畴 401
第二章 “休”、“闲”与当代审美文化 408
第一节 从“快乐足球”说起 408
第二节 以“快乐”为原则的“休”、“闲”观念 410
第三节 “休”、“闲”美是“无目的”而“合目的” 414
第四节 当代审美文化取向 418
结语 余意不尽 424
附录 “美”和中国人的美意识补论(朱玲) 429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