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篇 3
第一章 清代物价史研究现状 3
引言 3
第一节 物价资料及其整理 4
第二节 长期性动向 11
第三节 地域差与短期波动 21
第四节 物价研究与结构分析 25
结语 35
补论1 近十年来的清代物价史研究 36
第二章 道义经济论与中国社会研究 61
引言 61
第一节 问题的诸层次 63
第二节 小农的维持生存经济 67
第三节 中国经济中的伦理与宗教 72
第四节 规范成立的“场”的构造 76
代结语 80
第二篇 85
第三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价动向 85
引言 85
第一节 关于米价资料 88
第二节 清代前期江南的米价动向 101
结语 123
第四章 清代前期江南的物价动向 125
引言 125
第一节 棉花 126
第二节 生丝 133
第三节 棉布 142
第四节 田产 146
第五节 工资 154
结语 159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国际贸易与经济波动 161
引言 161
第一节 17~18世纪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 163
第二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 178
结语 189
第三篇 199
第六章 关于明末土地市场的一次考察 199
引言 199
第一节 明末土地价格动向 200
第二节 农村经济状况与土地需求 203
第三节 银的流向与土地需求——暂定的假说 214
结语 218
第七章 关于康熙年间的谷贱问题——清初经济思想的一个侧面 220
引言 220
第一节 康熙年间物价低落概要 223
第二节 清初经济论诸相 230
第三节 清初经济思想与经济体制 246
结语——清朝的物价、贸易政策 258
第八章 清代中期的经济政策基调——以18世纪40年代的粮食问题为中心 263
引言 263
第一节 18世纪40年代的粮食问题 265
第二节 清代的粮食政策 272
第三节 清代经济政策中的不干涉论 283
代结语 292
第九章 关于清代的“七折钱”惯例 295
引言 295
第一节 “七折钱”是什么 296
第二节 “七折钱”惯例的开始期 298
第三节 “七折钱”惯例的地域扩展 301
第四节 “七折钱”的用途 307
结语 316
补论2 清代不动产买卖中的货币使用 318
第四篇 331
第十章 关于《恒产琐言》 331
引言 331
第一节 张英的家世 332
第二节 张英的家产经营 337
第三节 张英恒产观的特色 350
结语 355
补论3 明末清初土地集中的动向——围绕“城居地主”的问题 356
第十一章 《租核》的土地所有论 364
引言 364
第一节 《量出人》篇中的土地所有论 367
第二节 清代的土地所有论 370
第三节 陶煦土地所有论的特色 378
代结语 383
第十二章 《租核》市场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386
引言 386
第一节 光绪年间的“萧条” 389
第二节 改良派经济议论的特征 398
第三节 作为消费主体的劳动大众 408
结语 410
补论4 明末清初的农本思想 412
第五篇 425
第十三章 关于清代户部银库黄册 425
引言 425
第一节 户部银库及其管理制度 427
第二节 户部银库黄册的形式与整理、保存状况 431
第三节 户部银库积存银数的演变 437
第四节 户部银库的收入结构 441
结语 446
第十四章 关于清末江苏省太湖厅的晴雨粮价报告 447
引言 447
第一节 太湖理民府文件中的行政关系文书 448
第二节 粮价报告的形式 451
第三节 粮价报告的实情 455
第四节 宣统二年的经济问题 460
第十五章 关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河南钱粮册》 465
引言 465
第一节 《河南钱粮册》概要 466
第二节 《河南钱粮册》的构成 468
第三节 清末河南财政与《河南钱粮册》 478
图表一览 482
人名索引 485
译后记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