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章 自然环境 24
第一节 成陆 境域 24
一、成陆 24
二、境域 25
第二节 地质 土壤 26
一、夹沙土 26
二、黄泥土 27
第三节 气候 自然灾害 27
一、气候 27
二、自然灾害 28
二、植物资源 30
一、动物资源 30
第四节 生物资源 30
第五节 河流 31
一、境内区级河道 31
二、镇级河道 31
三、村级河道 32
第二章 建置 34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4
一、解放前的建置 34
二、解放后的建置 34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6
一、区乡政权时期 37
二、撤村并乡时期 37
三、撤区并乡时期 37
五、政社分设时期 38
四、人民公社时期 38
六、镇管村制时期 39
第三节 集镇概况 39
一、彭镇集镇 39
二、马厂 39
三、陈家店 40
四、彭三小集镇 40
第四节 各村、居民委员会概况 40
一、陈店村 40
二、马厂村 41
三、海关村 42
四、水船村 43
五、北泐村 44
六、南泐村 45
七、学士村 46
八、彭一村 47
九、彭二村 48
十、彭三村 48
十一、彭四村 49
十二、彭五村 50
十三、彭六村 51
十四、彭南村 52
十五、彭镇街道居民委员会 53
第五节 地名小考 53
一、海关帝庙 53
六、杨树浜 54
五、七间头 54
三、五漠漾 54
二、八家村 54
四、元宝坟 54
七、松江厂 55
八、韩家祠堂 55
九、人民厂 55
十、塌车桥 55
十一、三界址桥 56
十二、靠三桥 56
十三、崇明带 56
十四、营房 56
第一节 人口迁徙 57
一、迁入 57
第三章 人口 57
二、迁出 58
三、流动人口 58
第二节 人口数量、密度及分布 58
一、人口数量 58
二、人口密度及分布 60
第三节 人口构成 71
一、性别构成 71
二、年龄构成 71
三、文化构成 72
四、姓氏构成 73
第四节 人寿 73
第五节 计划生育 75
一、组织机构 77
二、政策措施 78
第四章 政党 79
第一节 中共彭镇地区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79
一、解放前中共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79
二、解放后中共组织的发展 80
第二节 中共彭镇镇(乡、人民公社)历次代表大会 81
第三节 中共彭镇镇(乡、人民公社)委员会领导名录 83
第四节 中共彭镇镇(乡、人民公社)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名录 89
第五节 基层组织领导名录 89
一、中共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支部委员会书记名录 90
二、泥城人民公社彭镇地区各营教导员名录 90
三、中共各村(大队)支部委员会书记名录 90
四、中共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委员会书记名录 92
一、党员发展 96
第六节 党务工作 96
二、纪律检查 98
三、中共彭镇镇(乡)党校及其工作 98
第五章 政权 100
第一节 解放前的乡村政权机构 100
第二节 解放后的政权机构 101
一、解放初期的行政机构 101
二、人民公社建立后的行政机构 101
三、撤社建乡和撤乡建镇后的行政机构 102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02
一、彭镇镇(乡、人民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02
二、彭镇镇(乡)历届人大主席团主席名录 104
1989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5
1988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5
1987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5
第四节 政府实事工程 105
1990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6
1991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6
1992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6
1993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6
1994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7
1995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7
1996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7
1997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7
2000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8
2001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8
1999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8
1998年实施的实事工程 108
第五节 彭镇镇(乡、人民公社)领导名录 109
一、解放初彭镇地区乡级行政领导名录 109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彭镇地区乡级行政领导名录 110
三、彭镇镇(乡、人民公社)行政领导名录 110
四、历届政府部门设置和主要负责人 113
附录 115
一、解放初期彭镇地区村级干部名录 115
二、彭镇地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名录 116
三、泥城人民公社彭镇地区各营营长名录 117
四、各村(大队)村长(主任、大队长)及居民委员会主任名录 117
五、彭镇镇(乡、人民公社)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名录 118
六、彭镇乡经济联合社 122
第一节 工会 124
第六章 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 124
第二节 共青团彭镇地区组织 12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127
第四节 农民组织 130
一、农民协会 130
二、贫下中农协会 130
第五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30
第六节 商会 131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131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3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33
二、爱国主义教育 134
一、送戏、电影下乡 134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34
三、专题教育活动 135
第三节 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138
一、文明单位(文明村、组) 138
二、“五好文明”家庭 139
三、南汇县“十佳好事” 141
四、南汇县“百件好事” 141
五、彭镇镇“十佳好事” 141
六、彭镇镇获得县以上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142
七、上海市卫生村 144
第八章 治安 司法 147
第一节 治安 147
一、治安机构 147
二、社会治安管理 148
三、户籍管理 150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50
第二节 司法 151
一、民事调解 151
二、法律服务 152
三、普法教育 153
第九章 军事 154
第一节 驻军 154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武装 154
一、人民武装部 154
二、民兵 155
二、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156
一、解放前的兵役制度 156
第三节 兵役 156
第十章 种植业 158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58
一、封建土地制度 158
二、土地改革 159
三、农业合作化 159
四、人民公社 161
五、联产承包责任制 161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63
一、解放前耕作制度 163
二、解放后耕作制度改革 164
一、解放前和解放初的农作物品种 165
二、解放后的主要良种 165
第三节 作物品种 165
第四节 主要作物种植 166
一、粮食 166
二、棉花 170
三、油料作物 171
四、蔬菜 瓜果 食用菌 172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76
第六节 肥料 177
一、主要有机肥及使用 178
二、化学肥料 179
第七节 农机具 179
一、农具 179
二、农业机械 180
二、农业服务机构 182
第八节 农业管理与服务 182
一、农业管理机构 182
三、农业开发区 183
第十一章 养殖业 185
第一节 家畜饲养 185
一、养猪 185
二、养牛 187
三、养羊 188
四、养兔 189
第二节 家禽饲养 190
一、养鸡 191
二、养鸭 191
第三节 畜禽场、站 192
二、彭镇畜禽良种场 193
三、彭镇种禽场 193
一、彭镇畜牧场 193
四、彭镇副食品基地 194
五、彭镇友谊副食品基地 194
六、彭镇畜牧兽医站 194
第四节 水产养殖与捕捞 195
一、内河水产养殖与捕捞 195
二、外洋捕捞 197
第五节 管理与服务 198
一、管理机构 199
二、服务机构 199
四、人民塘 201
三、彭公塘外民圩 201
二、彭公塘 201
一、小圩塘 201
第一节 海塘、涵洞的修筑 201
第十二章 水利 201
五、人民塘外民圩 202
六、涵洞 202
第二节 河道的开挖、疏浚 202
一、水系的形成 202
二、河道的开挖与疏浚 202
三、河网配套 204
第三节 农田灌溉 207
一、“三车”灌溉 207
二、机械灌溉 207
三、电力灌溉 209
四、渠道 214
一、水源置换 215
第四节 水政管理 215
二、水利排灌管理站 216
第十三章 工业 217
第一节 解放前的手工作坊 217
第二节 解放后工业的发展 218
一、社队工业的兴起 218
二、镇(乡、人民公社)、村(队)办工业的发展 221
三、组(生产队)办工业 223
四、私营、个体工业 226
五、“三资”工业 230
六、工业开发区 231
七、专利产品 233
二、生产经营 234
一、机构设置 234
第三节 工业管理 234
三、企业管理 235
第四节 工业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237
一、组建企业集团 237
二、推行股份合作制 237
三、产权转让 238
第五节 工业企业选介 240
一、上海市彭镇标准件公司 240
二、上海沪南玉器雕刻厂 240
三、上海市服装进出口公司彭镇联营服装厂 241
四、彭镇砖瓦厂 241
五、彭镇色织厂 241
七、上海天禾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242
六、上海沪南灯饰制造有限公司 242
八、上海宏超机械木业有限公司 243
九、上海明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243
十、上海彩伊五金网罩有限公司 244
十一、上海双田橡胶(集团)公司 244
附录 245
第十四章 商业 246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 246
第二节 解放后的商业 247
第三节 商业流通体制及改革 248
一、国营商业 248
二、供销合作商业 250
三、合作商业 252
四、个体、私营商业 253
五、集市贸易 254
第十五章 交通 邮电 256
第一节 交通 256
一、水上交通与运输 256
二、陆上交通与运输 257
三、桥梁 道路 258
四、交通管理 267
第二节 邮政 电信 267
一、邮政业务 268
二、电信业务 268
第十六章 财政 税务 金融 270
第一节 财政 270
一、机构设置 270
二、财政收支 271
第二节 税收 272
一、农业税 273
二、农业特产税 274
三、工商税收和其他税收 277
第三节 金融 279
一、解放前的金融业 279
二、解放后的金融业 280
第十七章 镇村建设 2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设置 283
第二节 集镇建设 284
一、集镇旧貌 284
二、解放前的蟛蜞庙镇 284
三、解放后镇区建设 285
一、农村旧貌 287
第三节 农村建设 287
二、农村住房建设 288
第四节 镇村道路建设 289
一、集镇道路 289
二、农村道路 290
第五节 电力设施建设 291
一、电力设施发展 291
二、农电整修和改造 291
第六节 土地管理 292
一、地籍管理 292
二、用地管理 294
第七节 建筑业 295
一、建筑队伍 295
二、建筑企业 296
第一节 私塾 299
第十八章 教育 299
第二节 学前教育 300
一、发展概况 300
二、教育与教养 301
第三节 小学教育 301
一、解放前的小学设置 301
二、解放后小学教育 302
三、教育与教学 303
第四节 中学教育 305
一、发展概况 305
二、教育与教学 307
二、文化、技术教育 309
第五节 成人教育 309
一、扫盲 309
第六节 教育管理 师资队伍 教育经费 310
一、教育管理 310
二、师资队伍 310
三、教育经费 311
第七节 主要学校简介 312
一、彭镇镇中心幼儿园 312
二、彭镇镇中心小学 313
三、彭镇初级中学 314
四、彭镇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315
第一节 解放前的群众文化生活 316
一、庙会文化 316
第十九章 文化 316
二、民歌 317
三、清音班 317
四、钹子书 317
第二节 文艺团体 318
一、解放初的秧歌队 318
二、彭镇业余剧团 318
三、马厂业余剧团 318
四、文艺宣传队 319
第三节 文化机构和设施建设 319
一、文化站及其活动 319
三、彭镇图书馆 322
四、舞厅 录像室 电子游戏机房 322
二、彭镇影剧院 322
五、电影放映队 323
六、档案管理 323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325
一、有线广播站 325
二、有线电视 325
第五节 方言 326
一、常用词汇 326
二、缩脚音 336
三、谚语 337
四、歇后语 340
第二十章 卫生 体育 343
第一节 卫生 343
一、解放前的医疗卫生状况 343
二、公共卫生 343
三、彭镇镇卫生院 346
四、疾病预防与合作医疗 348
第二节 体育 350
一、群众体育 351
二、学校体育 354
第二十一章 民政 劳动 社会保障 356
第一节 民政 356
一、村级民主建设 357
二、优抚工作 357
三、烈士褒扬 359
四、复员退伍军人的接收及安置 359
五、社会救助 360
六、社会福利 361
七、老龄工作 362
九、婚姻登记 363
八、殡葬改革 363
第二节 劳动 364
一、劳动就业 364
二、劳动报酬 365
第三节 社会保障 367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67
二、医疗保障 367
第二十二章 社会生活 370
第一节 人民生活 370
一、衣 370
二、食 371
三、住 372
四、行 372
五、用 373
六、照明 374
七、经济收入 374
第二节 宗教信仰 377
一、佛教 377
二、道教 377
三、基督教 378
四、境内庙、庵、堂 379
第三节 民俗 380
一、农时 节庆 380
二、婚嫁喜庆 382
三、其他婚姻形式 384
四、生日 寿庆 385
五、丧葬 祭祀 386
六、陋习 387
第二十三章 人物 389
第一节 人物传略 389
第二节 革命烈士 391
第三节 人物表 398
第二十四章 专记 403
一、“彭镇三黄鸡” 403
二、彭镇青扁豆 405
三、养猪状元乡——彭镇镇 411
四、“上海百宝”之一——彭镇玉雕 413
五、侵华日军罪行录 416
六、国民党残部绑架彭镇地区渔民事件 417
七、荷花沟惨案 418
附录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