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卫生医疗事业机构 7
第一章 解放前历代开封卫生医疗机构的变迁 7
第二章 新中国建国后开封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 17
第一节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17
第二节 卫生医疗机构 19
一、市、区属卫生医疗机构 19
二、驻市医疗机构 26
三、企事业医疗机构 26
四、郊区农村医疗机构 30
附、开封市(不含五县)卫生医疗网系列表(1983年度) 31
第三章 医事学术性群众团体 31
第一节 学术团体 32
一、中华医学会开封市分会 32
二、中华护理学会开封市分会 32
六、开封市青年医药工作者协会 33
五、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开封市分会 33
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开封市分会 33
四、中国药学会开封市分会 33
七、中国微生物学会开封市分会 34
八、开封市卫生经济学会 34
第二节 卫生医事团体 34
一、中国红十字会开封市分会 34
二、河南(开封)国医分馆 35
第二篇 疾病防治 37
第一章 传染病 37
第一节 开封解放后36年来主要传染病流行状态 39
一、伤寒、副伤寒 39
二、麻疹 39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0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40
五、疟疾 41
六、流行性感冒 42
七、白喉 43
八、传染性肝炎 44
九、脊髓前角灰白质炎 44
十、流行性出血热 45
十一、回归热 45
十二、猩红热 45
十三、百日咳 45
十四、斑疹伤寒 46
十五、黑热病 46
十六、副霍乱 46
第二节 防疫对策及措施 47
一、防疫对策 47
二、防疫措施 47
第三节 三级防疫网 48
附表 开封市历年传染病病、死情况统计表 49
第二章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59
第一节 有关法令 60
第二节 主要生物制品接种纪要 61
第三节 人群免疫水平分析 67
第四节 异常反应与差错教训 67
第五节 计划免疫 68
第六节 “冷链”装备 70
第三章 地方病 70
第一节 地方性氟中毒 70
一、氟污染状况 70
二、病情调查 71
三、防治 75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 77
一、地域因素 77
二、疫情 77
三、防治 78
四、考核 79
第三节 头癣 81
第四节 麻风病 83
一、疫情分布 83
二、疫情普查 83
三、防治 84
四、慎重处理过境麻风病人 84
第五节 性病 86
一、性病在开封传播的社会基础 86
二、社会流行状况 87
三、防治 88
第四章 常见病 90
第一节 恶性肿瘤 91
一、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位次 91
二、人群分布特点 93
三、开封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河南省范围内地域间比较 98
第三节 结核病 99
第二节 高血压 99
第四节 精神病 103
一、重精神病患病状况 103
二、重精神病人性别比率差异 105
三、重精神病人患病年龄差异 106
四、重精神病患者病程分析 106
五、重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的差别 106
七、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108
六、十年内(1968—1978年)新发病状况 108
第三篇 公共卫生 109
第一章 环境卫生 110
第一节 粪场的变迁及城市粪便处理 110
第二节 饮水源污染及水源调查 111
第三节 地面水水质污染 111
第四节 地表空气中γ射线照射量率 115
第五节 大气污染与监测 116
第一节 监督与管理 122
第二章 食品卫生 122
第二节 开封食品中存在的不卫生问题 123
第三节 食物中毒 123
第三章 工业卫生 124
第一节 工业生产状况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125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126
第三节 建立工业卫生档案 127
第四节 工业噪声危害 128
第四章 学校卫生 130
第一节 学校卫生的基础建设 130
第二节 学生健康状况与保护学生健康和发育的具体措施 131
一、改善教室卫生,保护视力 131
二、改善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138
三、防治脊柱弯曲 140
四、注重青春期发育保健 143
五、学生营养状况及保护性措施 145
第五章 射线防护卫生 146
第一节 放射卫生建档 147
一、医用X线诊断工作 148
二、其它放射专业情况 151
三、1983年237名放射性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结果 152
第二节 开封市医疗照射频度调查 153
第六章 卫生宣教 156
第四篇 卫生保健 159
第一章 妇幼保健 15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60
一、新法接生 160
二、围产保健 162
三、妇女病防治 165
四、妇女劳动保护 167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68
一、婴幼儿保健 168
二、幼托机构的集体儿童保健 171
三、儿童常见病防治 174
第二章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76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177
第二节 推广新技术、加强计划生育学术研究 178
第三节 培训计划生育技术骨干队伍 179
第四节 避孕药具供应 179
第五节 国际合作 179
第三章 公费医疗与干部保健 180
第四章 疗养事业 184
第五篇 爱国卫生运动 18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185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185
第一节 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185
第二节 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187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和卫生宣传教育 187
第一章 中医 189
第六篇 医疗专业学术发展 189
第一节 中医行医方式的演变 190
一、建国前的中医行医方式 190
二、建国后中医行医方式的变化 193
第二节 中医文献和理论研究 195
一、古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195
二、方书的编纂 196
三、医学理论的研究 197
第三节 临床各科学术发展 201
一、内科 201
二、妇科 205
三、儿科 206
四、外科(附:眼科、口齿咽喉、法医) 208
五、针灸科 210
六、伤科与按摩 216
七、痔瘘科 219
第四节 中药学术发展 221
一、建国前中药学术发展概况 221
二、建国后中药学术的发展 225
第二章 西医 228
第一节 西医学术的传入 228
一、内地会传教、办福音医院 228
二、西药进入开封医药市场 229
三、河南医学堂设“西医科”和官办西医院 232
四、私人创办医疗机构及聘西医学士 232
五、西牙医在开封行医 233
第二节 内科 233
第三节 外科 240
第四节 妇产科 246
第五节 儿科 250
第六节 口腔科 252
第七节 耳鼻咽喉科 264
第八节 眼科 266
第九节 放射线科 269
第十节 临床检验 276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 28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概况 281
第二节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开封市分会成立 283
第三节 改建原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开封市中西医结合中心医院 284
第四章 护理 285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护理专业简况 286
第二节 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护理专业发展概况 287
第七篇 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 293
第一章 医学教育 293
第一节 高等医学教育 293
一、北宋时期全国最高医学教育学府——太医局 293
二、清末官办之“河南医学堂” 295
三、民国时期的河南大学医学院 295
四、开封沦陷时期的河南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96
五、开封市中医学习班 297
六、开封市“六·二六”医科大学 297
七、开封医学专科学校 297
第二节 中等医学教育 297
一、私办河南中医学校 297
二、民国时期的河南接生传习所 298
三、开封平民医院附设医学传习所 299
四、开封内地会福音医院护士学校 299
五、解放前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 300
六、市人民医院和工人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300
七、开封市卫生学校 302
八、开封市护训班 303
第三节 在职医学教育 303
第四节 中医的传统教育 304
第一节 医学科研成果 306
第二章 医学科学研究 306
第二节 医学科研机构 310
一、五十年代医学科研机构的初建 310
二、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310
第三节 医学情报与刊物出版 312
一、医学情报工作 312
二、医学刊物出版 312
第三章 医籍与著述 313
第一节 古医籍 315
第二节 近代撰著 316
第三节 解放后著述 316
第八篇 药政管理与药品检验 319
第一章 药政管理 319
第一节 建国前的药政管理概况 319
第二节 建国后的药政管理 320
第二章 药品检验 325
第一节 药品检验专业的初创 325
第二节 市药品检验所的恢复和发展 326
第三节 各药厂药检专业技术发展 330
附、原开封地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概况 331
第三章 药械生产 332
第一节 中药生产 332
附一、开封市郊地道中药材简介 332
附二、开封市获奖及出口中成药名录 333
附三、开封市名牌中成药简介 334
第二节 化学、生化药品生产 334
附一、开封化学制药厂1979—1983年获奖产品名录 335
附二、开封化学、生化药品出口产品一览表 336
附三、开封市名牌化学药品简介 336
第三节 化学试剂生产 337
二、注射器生产 338
三、医用金属器械生产 338
第四节 医疗器械生产 338
一、玻璃仪器生产 338
四、卫生材料生产 339
第九篇 卫生经济 341
第一节 抗美援朝医疗队 349
第二节 赴西藏医疗队 349
第三节 救灾及农村巡回医疗队 349
第一章 医疗队 349
第十篇 医疗援助与救灾 349
第二章 援外与包干支援 350
第十一篇 医林人物 351
第一章 古代医家 351
第二章 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医林人物 354
第三章 建国前后著名医林人物 356
第四章 现代开封高级医务人员简介 362
第五章 国际友人 370
第十二篇 大事记 371
编纂始末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