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失范行为 1
一 对科学研究活动的诠释 1
(一)科学研究活动的界定 1
(二)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特征 3
(三)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和经费现状 5
二 科学失范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10
(一)科学失范行为与科学不端行为 10
(二)科学失范行为的分类 15
三 科学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16
(一)内在原因 16
(二)外在原因 18
(三)科学失范行为已引起社会关注 24
四 科学失范行为的性质 26
(一)对科学失范行为的传统评价 26
(二)科学研究活动中也存在犯罪问题 28
第二章 我国在科学失范行为道德法律化方面的障碍 32
一 德主刑辅的传统法文化的影响 32
二 科研活动自身特点带来的规制困难 37
(一)科学职业的神圣光辉和原有立法理念综合而生的障碍 37
(二)科研活动自身特点给立法工作带来的障碍 38
三 刑法理论中含混不清的双重结构型犯罪概念 41
(一)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的双重结构型定义 41
(二)双重结构型的犯罪概念给科学失范行为道德犯罪化带来的障碍 43
(三)对“犯罪”的重新定义 46
第三章 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范围的设定 50
一 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原因 50
(一)对科学失范行为进行刑法干预的必要性 50
(二)对科学失范行为进行刑法干预的补充性 64
二 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根据 67
(一)科学失范行为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 67
(二)对社会危害性内涵的辨析 68
(三)社会危害性的衡量标准 71
(一)法律规制不同于道德约束 75
三 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范围的界定 75
(二)构成犯罪的科学失范行为有别于一般违法行为 79
(三)科学界定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范围 85
四 国外在科学失范行为道德法律化方面的研究 89
第四章 几种严重的科研失范行为及其刑法对策(上) 98
一 扰乱科研秩序罪总论 98
(一)扰乱科学研究秩序罪的概念 98
(二)扰乱科学研究秩序罪的构成特征 99
(三)扰乱科学研究秩序罪包括的主要罪名 103
(四)扰乱科学研究秩序罪的刑事责任 103
二 严重剽窃科研成果的行为 116
(一)建议增设科学研究剽窃罪 116
(二)剽窃科研成果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23
(三)适用本罪应注意的问题 125
三 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优先权的行为 126
(一)建议增设侵占科研成果罪 126
(二)侵占科研成果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129
四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严重欺诈行为 132
(一)建议增设科学研究欺诈罪 132
(二)科学研究欺诈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138
第五章 几种严重的科研失范行为及其刑法对策(下) 141
五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141
(一)增设科研人员受贿罪和科研人员行贿罪的必要性 141
(二)科研人员受贿罪 147
(三)科研人员行贿罪 155
六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泄密行为 157
(一)科研泄密行为及其危害 157
(二)国外对科研泄密行为的处理 158
(三)我国现有科技保密制度及实施状况 159
(四)对科研泄密行为的刑事制裁 163
七 科研开发活动伴生的严重失范行为 167
(一)科研开发活动伴生的严重失范行为概述 167
(二)科研开发活动中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170
八 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违禁研究行为 180
(一)建议增设违禁科学研究罪 180
(二)违禁科学研究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89
附录 192
附录一:国外有关科学失范行为的统计数据 192
1.1 根据COPE(英国出版伦理委员会)调查得到的不端行为事例的统计 192
1.2 经常发表和讨论科学不端行为的杂志 193
1.3 以科学不端行为为主题进行写作的部分作者 193
1.4 由ORI(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正式调查的美国科学家的不端行为 194
1.5 美国被撤论文和重复出版论文数量的年度变化 196
1.6 ORI(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登载不端行为事例的摘要 197
附录二:国外典型的科学行为失范案例 198
2.1 窃取科研成果优先权的案例 198
2.2 科研欺诈案例 208
2.3 科研腐败案例 230
附录三:国外对科学失范行为的相关规范 234
3.1 在研究和学术领域的科学行为规范(节选) 234
3.2 关于科研行为的联合声明和规范(节选) 241
3.3 调查不正当科学行为的方法 247
3.4 关于处理涉嫌学术劣迹的规定 249
附录四:中国有关科学失范行为的行为规范 256
4.1 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 256
4.2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261
4.3 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264
参考文献 271
致谢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