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 3
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3
第一节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总体状况 4
一、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 4
二、研究生学风状况 9
三、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状况 11
第二节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思想特点分析 15
一、思想主流健康向上 15
二、值得注意的倾向 17
三、倾向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34
一、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分析 39
第二章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导师问卷调查分析 39
第一节 导师在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 39
二、导师对学生的要求 41
三、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 42
第二节 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44
一、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导师的积极作用 44
二、存在的问题 45
研究生德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9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德育 49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50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教育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51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52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 54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德育的有利条件 55
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并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政治环境 56
二、做好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认识基础 56
三、业内专家学者注意研究、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 57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德育的新特点 58
一、民族传统文化同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58
二、集体主义价值观同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突 60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62
第四章 信息时代研究生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4
第一节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4
第二节 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6
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校园信息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69
一、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网络 70
二、把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72
第五章 新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 74
第一节 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74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76
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77
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78
第二节 研究生应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79
一、扎实而广博的文化功底 79
二、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 79
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交往能力 80
第三节 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81
一、创新能力 81
二、实践能力 82
三、沟通能力 83
第六章 对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84
第一节 德育与素质教育 84
一、德育的科学内涵 85
二、素质教育与德育 88
三、挑战与对策 89
第二节 研究生德育的内容与途径 93
一、提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96
第三节 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6
二、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 97
三、把握研究生思想活动脉搏,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98
四、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工作力度 99
研究生德育的实效性探索 103
第七章 研究生德育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103
第一节 研究生德育内容优化与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103
一、研究生德育环境发生了变化 104
二、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变化 105
三、传统德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106
第二节 研究生德育内容的优化 107
一、将“两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 107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112
三、将集体主义教育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结合起来 116
四、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19
第三节 研究生德育内容的创新视点 120
一、加强生态意识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21
二、加强创新素质教育 122
三、加强婚恋价值观教育 124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125
五、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127
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131
第一节 导师在研究生德育中的职责 135
一、加强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志向远大的人 135
第八章 建立研究生导师德育责任制 135
二、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品格高尚的人 136
三、建立德育档案,注重全程育人,把好“入口”和“出口”关 138
四、贴近研究生生活,主动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9
五、加强研究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 140
六、在学术道德,科研道德方面以身作则 141
第二节 建立研究生导师德育责任机制 142
一、完善导师的评聘机制 143
二、建立导师教育和培训机制 144
三、建立导师德育监督机制 145
四、建立奖惩考评机制 146
一、加强导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47
第三节 加强导师队伍自身师德建设 147
二、加强导师队伍自身师德建设的要求 152
第九章 加强研究生组织建设 155
第一节 加强研究生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55
一、组织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55
二、组织建设是培养研究生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的需要 156
三、组织建设是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的需要 156
第二节 研究生组织建设的内容 157
一、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 157
第三节 以党建带团建,促进研究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160
一、教育团员青年自觉跟党走,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 161
二、引领团员青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163
第四节 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 164
第五节 做好研究生会工作 167
一、研究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是研究生会工作的基础 167
二、研究生会作风建设是做好研究生会工作的重点 167
三、做好研究生会工作,活动开展是依托 168
第六节 大力开展研究生社团活动 168
一、利用社团进行研究生德育的意义和优势 169
二、把各种主题教育融入在社团活动中 170
第十章 重视研究生德育主体性的培养 174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德育主体性的必要性的迫切性 174
一、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175
二、重视研究生主体性的培养是我国社会的现实要求 177
三、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性是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 179
第二节 培养研究生德育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181
一、关注现实生活,正面价值冲突 181
二、摒弃不合理灌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182
三、加强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 183
四、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保证德育过程的平等性、参与性 184
第三节 培养研究生德育主体性的途径探索 184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必然要注重学校德育的开放性 184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必然要加强学校德育的实践性 190
三、培养研究生的德育主体性,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健全人格为保证 192
四、研究生主体性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194
第十一章 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197
第一节 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197
一、加强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198
二、社会实践是研究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必由之路 199
第二节 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
一、加强社会实践领导组织体系建设 201
二、加强社会实践程序规范化建设 202
三、加强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 203
四、加强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建设 204
第三节 学习先进经验,搞好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205
一、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206
二、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建议 209
第十二章 发挥网络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11
第一节 网络是研究生德育的新载体 211
一、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2
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213
第二节 把握主动权,占领网络德育新阵地 215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的领导 216
二、加强主题网站建设 218
三、加强校园网络监管 221
四、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 224
第三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共筑网络文明 226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 226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229
第十三章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 231
第一节 研究生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231
一、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回顾 231
二、德育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232
第二节 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确定的原则 235
一、坚持党委为领导核心 235
二、坚持“大德育”观念 236
三、坚持德育管理与业务行政管理密切结合的原则 237
第三节 健全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领导 238
第四节 加强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 242
第一节 研究生德育评估的含义 249
研究生德育的评估 249
第十四章 研究生德育评估的有关问题 249
第二节 研究生德育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251
一、有利于提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51
二、有利于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高等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 253
三、有利于激励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水平 254
四、有利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进行指导、监督和宏观管理 254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255
六、有利于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 255
第三节 研究生德育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57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 258
四、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原则 258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258
一、方向性和规范性原则 258
五、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259
第四节 研究生德育评估的内容 259
一、对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评估 259
二、对德育工作对象的评估 260
三、对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估 260
四、对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评估 261
五、对德育工作的环境、设施、设备、经费投入情况的评估 261
第十五章 研究生德育工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263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