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7
第一编 建置 175
第一章 位置区域 175
第一节 位置 175
第二节 区域 175
第三节 面积 179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8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82
第一节 明清区划 182
第二节 民国区划 182
第三节 现行区划 184
第四节 乡镇概况 190
第二编 地理 19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93
第一节 地质 193
第二节 地貌 198
第二章 山脉河流 202
第一节 山脉 202
第二节 河流 203
第三节 沟壑 208
第四节 川台地 208
第五节 水文 209
第三章 自然资源 2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13
第二节 水资源 216
第三节 生物资源 218
第四节 矿产资源 223
第五节 旅游资源 225
第四章 气候 227
第一节 气象机构及服务 227
第二节 气候类型 227
第三节 光照 230
第四节 气温 234
第五节 地温 239
第六节 降水 241
第五章 土壤 248
第一节 土壤分类 248
第二节 土壤分布 255
第三节 土质 258
第四节 土壤利用 262
第六章 植被 262
第一节 森林 262
第二节 草场 264
第三节 沼泽湿地 266
第四节 分区 266
第七章 自然灾害 269
第一节 旱灾 269
第二节 水涝 272
第三节 雹灾 274
第四节 霜雪冻 276
第五节 病虫害 276
第六节 地震 277
第三编 经济(上篇) 279
第一章 农业 279
第一节 机构 279
第二节 耕地 281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83
第四节 粮食生产 284
第五节 中国蚕豆之乡 290
第六节 果菜生产 290
第七节 油料生产 291
第八节 药材生产 292
第九节 农业科技 293
第十节 农业灾害 298
第十一节 农业结构调整 299
第十二节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300
第二章 草畜业 301
第一节 机构 301
第二节 畜牧资源 302
第三节 畜牧经济 306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15
第五节 草场管理与建设 316
第六节 饲草饲料加工 318
第七节 畜牧科技 319
第八节 渔业生产 321
第三章 林业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二节 林业资源 324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 327
第四节 植树造林 329
第五节 种苗建设 333
第六节 林业生产经营 334
第七节 林业科技 335
第八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337
第九节 林权演变 337
第十节 珍稀生物保护 339
第四章 水利水保 342
第一节 机构 342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 342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49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352
第五节 集雨节灌和母亲水窖 353
第六节 管理体制改革 353
第五章 农机 355
第一节 机构 355
第二节 发展概况 358
第三节 农机推广应用 361
第四节 农机管理 362
第六章 农村扶贫开发 369
第一节 机构 370
第二节 扶贫工程 370
第三节 全国妇联帮扶 372
第四节 天津南开区帮扶 373
第六节 扶贫效果 374
第五节 省市结对帮扶 374
第一节 机构 376
第二节 科学决策 376
第七章 农业生态建设 376
第三节 项目实施 377
第四节 成效 379
第八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381
第一节 减租减息 38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82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385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386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388
第六节 农村税费改革 396
第一节 资源 399
经济(中篇) 399
第一章 漳盐 399
第二节 历代生产情况 401
第三节 漳盐产品及制作工艺 409
第四节 运销 412
第五节 盐业管理与专营 416
第六节 盐法 417
第七节 古盐井镇的繁荣 420
第二章 工业 423
第一节 机构 424
第二节 体制 425
第三节 行业生产 427
第四节 企业管理 438
第五节 企业改制 440
第三章 乡镇企业 449
第一节 机构 449
第二节 企业 450
第三节 生产 452
第四章 交通运输 461
第一节 机构 461
第二节 历代交通 462
第三节 公路建设 464
第四节 公路运输 475
第五节 交通管理 479
第二节 小水电建设 481
第一节 机构 481
第五章 电力 481
第三节 电力建设 483
第四节 电力使用分配 488
第六章 邮电 492
第一节 邮政 492
第二节 电信 499
第三节 移动通信 502
第七章 物资 504
第一节 机构 504
第二节 物资储运 505
第三节 物资供应 505
第四节 管理与改革 505
第二节 城镇建设 508
第八章 城乡建设 508
第一节 机构 508
第三节 乡村建设 513
第四节 建筑工程 514
第五节 环境保护 515
经济(下篇) 519
第一章 旅游业 519
第一节 贵清仙境 519
第二节 遮阳幽峡 520
第三节 其他景区 521
第四节 旅游开发 524
第五节 旅游管理 530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33
第一节 机构 533
第二章 商业 533
第三节 商业经营体制及经营情况 535
第四节 专卖商业 551
第三章 粮油 554
第一节 机构 554
第二节 粮食征购 555
第三节 粮食销售 558
第四节 油品购销 559
第五节 粮油议价经营 560
第六节 粮油加工储运 561
第四章 财政 566
第一节 机构 566
第二节 体制 567
第三节 收入 571
第四节 支出 581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 592
第五章 税收 596
第一节 机构 596
第二节 税制 597
第三节 税种 598
第四节 税收 603
第五节 税务管理与监察 611
第六章 金融 613
第一节 机构 613
第二节 货币 615
第三节 存款 616
第四节 贷款 618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620
第六节 信用合作 620
第七节 保险 621
第七章 综合经济管理 624
第一节 计划 624
第二节 统计 625
第三节 审计 626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630
第五节 物价管理 637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 639
第七节 土地管理 640
第八节 矿产资源管理 657
第八章 名优特产 659
第一节 漳盐系列 659
第二节 粮油系列 659
第三节 珍稀中药材 660
第四节 山珍野味 661
第五节 蔬菜系列 662
第六节 林果系列 663
第七节 水产品 663
第八节 贵清山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664
第四编 政治 66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665
第一节 机构 66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66
第三节 三青团(党团合并) 66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669
第一节 中共漳县地下党斗争 669
第二节 中共漳县县委组织沿革 672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党代表会议 674
第四节 组织工作 686
第五节 宣传工作 691
第六节 纪律检查 692
第七节 统战工作 693
第八节 政法工作 694
第九节 党史研究 694
第十一节 党校教育 695
第十节 信访工作 695
第十二节 档案工作 696
第十三节 中共重大政治活动 698
第三章 国家地方权力机关 720
第一节 民国参议会 720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2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72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25
第五节 基层选举 728
第四章 国家地方政权机关 730
第一节 历代县级行政机关 730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736
第三节 基层人民政府 742
第五章 县人民政协 744
第一节 组织沿革 744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744
第三节 重大活动 746
第六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748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漳县小组 748
第二节 漳县工商业联合会 748
第七章 人民团体 749
第一节 工会 749
第二节 共青团 749
第三节 妇联 750
第四节 农会(贫协) 751
第一节 检察院 753
第八章 政法 753
第二节 法院 757
第三节 公安局 759
第四节 司法局 763
第五节 法制局 765
第九章 民政 767
第一节 基层自治组织 767
第二节 优抚 768
第三节 社会福利 773
第四节 救灾救济 774
第五节 复退军人安置 779
第六节 婚姻登记 780
第七节 拥军支前 781
第八节 民政管理 782
第十章 人事劳动 785
第一节 机构 78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785
第三节 工资福利 789
第四节 专业职称评聘 790
第五节 公务员制度 791
第六节 离退休 793
第七节 人才工作 793
第八节 机构编制管理 795
第九节 机构改革 799
第十节 劳动就业 800
第十一节 劳动工资 804
第十二节 劳动保险 806
第十四节 劳动技能培训 809
第十三节 劳动安全 809
第十一章 其他群众团体 811
第一节 民国群众团体 811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811
第三节 残疾人联合会 812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813
第五节 计划生育协会 813
第六节 红十字会 814
第七节 金钟文学社 814
第五编 军事 817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军事概况 817
第一节 入漳前后 821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漳县 821
第二节 传播革命 822
第三节 建立政权 824
第四节 重要会议 825
第五节 离漳之后 827
第三章 人民武装 828
第一节 机构 828
第二节 兵役 831
第三节 民兵 834
第四章 武装警察 836
第一节 政治工作 83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836
第三节 警务 837
第一章 教育 839
第六编 教科文卫 839
第一节 民国前教育概况 841
第二节 机构 844
第三节 学前教育 846
第四节 小学教育 848
第五节 普通中学教育 877
第六节 中等职业教育 890
第七节 成人教育 891
第八节 教育设施建设 895
第九节 教师队伍建设 908
第十节 教育科研 914
第十一节 教育管理 916
第一节 机构 931
第二章 科技 931
第二节 科技工作 932
第三节 科技成果 935
第三章 文化 938
第一节 机构 938
第二节 民间艺术 940
第三节 文艺创作 971
第四节 图书阅览 972
第五节 图书发行 974
第六节 电影放映 976
第七节 戏剧演出 977
第八节 文物古迹 979
第九节 艺文 984
第二节 报纸 1035
第四章 新闻 1035
第一节 机构 1035
第三节 报道 1036
第四节 广播 1037
第五节 电视 1038
第五章 卫生 1042
第一节 机构 1042
第二节 医生 1044
第三节 医疗 1044
第四节 医药 1047
第五节 防疫 1048
第六节 妇幼保健 1053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1059
第六章 体育 1061
第一节 机构 1064
第二节 体育设施 1064
第三节 学校体育 1064
第四节 群众体育 1066
第五节 竞技体育 1067
第七编 社会 1071
第一章 人口 107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7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074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079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084
第一节 机构 108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087
第二节 人口控制 1088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093
第四节 奖惩 1095
第五节 宣传教育 技术服务 1097
第六节 计生队伍 1099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100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100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103
第四章 姓氏 1106
第一节 姓氏概况 1106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 1106
第一节 生产习俗 1108
第五章 民俗 110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110
第三节 婚嫁习俗 1116
第四节 丧葬习俗 1118
第五节 生辰庆典 1125
第六节 过节 1126
第七节 庙会 1128
第八节 祭祀 1129
第九节 禁忌 1132
第十节 新风尚 1133
第六章 方言 1137
第一节 语言 1137
第二节 词汇 1143
第三节 谚语 1148
第四节 歇后语 1152
第七章 宗教 1156
第一节 佛教 1156
第二节 伊斯兰教 1156
第三节 基督教 1157
第四节 天主教 1157
第五节 道教 1157
第八章 会道门 1159
第一节 帮会 1159
第二节 会道门 1160
第三节 邪教 1164
第二节 族谱 1165
第一节 宗祠 1165
第九章 宗祠 族谱 1165
第八编 人物 1189
第一章 烈士英名录 1189
第二章 人物传略 1192
第三章 人物简介 1207
第一节 历史人物 1207
第二节 当代知名人士 1215
第三节 党政军干部 1238
第四章 英雄模范人物 1253
附 录 1261
一、文献辑存 1261
二、漳县籍人士著述目录 1268
三、漳县旧志简介 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