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概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兆量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70989
  • 页数:1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距离衰减规律和人地关系规律;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包括区位、边界、区划、区域协调等概念;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观点,包括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

第一章 绪论 1

一、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1

(一)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1

(二)自然环境的综合性 2

(三)地球的位置、自转、公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四)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环境烙印 5

(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连锁反应 6

二、地理环境发展特征 8

(一)周期性 9

(三)不可逆性 10

(二)层次性 10

(四)不均衡性 11

三、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和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11

(一)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11

(二)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章 环境和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14

一、人地关系概要 14

(一)主从律 14

(二)反馈律 14

(三)递进律 15

二、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5

(一)无此必不然——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 15

(二)万事齐备,只欠东风——特定场合可以成为决定性条件 16

(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7

(四)对社会影响的阶段性 18

(五)环境决定论评述 19

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21

(一)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领域 21

(二)遵循自然规律造福社会 22

(三)违反自然规律受自然的惩罚 23

(四)防灾消灾的紧迫性 24

四、自然资源价值观 25

(一)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分类 25

(二)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 26

(三)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 27

(四)自然资源的价格 28

(五)自然资源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29

(六)有关自然资源供需的主要观点 30

五、文化的结构与特性 31

(一)文化的层次·雅文化·俗文化 31

(二)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 34

(三)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 36

(四)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37

(五)文化资源价值的区域性 38

六、中西意识文化比较 38

(一)个人至上和群体至上 39

(三)平等观和等级观 40

(二)自信和谦虚 40

(四)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41

(五)标新猎奇和中和空灵 42

七、文化资源开发 42

(一)保护传统文化资源 42

(二)文化创新 43

第三章 地带性规律 45

一、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45

(一)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45

(二)陆地景观的纬度地带性 46

(四)我国东部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 47

(三)海洋的纬度地带性 47

二、人种的纬度地带性 49

(一)世界人种的南北差异 49

(二)我国人种的南北差异 50

(三)世界文明的南北转移 54

三、我国社会经济的南北差异 55

(一)南柔北刚——民性和文艺的南北差异 56

(二)南细北粗——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 58

(三)南棚北窝——建筑园林的南北差异 59

(四)北方战事较多 60

(五)南方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62

(六)南北凝聚 62

四、经度地带性及其影响 63

(一)海陆分布与经度地带性 64

(二)经度地带性与世界文化地理 65

(三)东亚崛起和雁行原理 66

五、垂直地带性及其影响 67

(一)垂直地带性的成因 68

(二)垂直地带的叠加性、分界性和复杂性 68

(三)垂直地带生态影响的广域性 70

(四)山区交通不便性 70

(五)山区资源多样性 72

(六)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 74

(一)自然背景 76

六、我国社会经济的东西差异 76

(二)历史背景 77

(三)中美两国经度地带性对比 77

七、非地带性现象 78

(一)岛屿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 78

(二)岩矿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 79

(三)地震、火山和地热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 80

(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 82

第四章 区位与距离衰减规律 85

一、区位的特性 85

(一)区位·位置·地理位置·地段 85

(二)区位的综合性 85

(四)区位的层次性 86

(三)区位的确定性 86

(五)区位的历史性 87

二、区位的价值观 88

(一)区位对区域开发的影响 88

(二)中心位置和门户位置 88

(三)区位对城市转移和蠕移的影响 90

三、经济距离 91

(一)距离的多样性 91

(二)运费结构对距离的影响 92

(三)价格和税收对距离的影响 93

四、区位论中的距离衰减规律 94

(一)距离衰减规律的理论基础 94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距离衰减规律 95

(三)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距离衰减规律 97

五、风水与区位 99

(一)风水——我国传统的选址学说 99

(二)风水说中的南向观 100

(三)风水说中的综合观 101

(四)推陈出新的风水说 102

六、区位预测 103

(一)区位对房地产的影响 103

(二)区位宏观预测 104

(三)区位微观预测 105

(二)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 108

(一)突变型边界和渐变型边界 108

第五章 边界、区域和区划 108

一、地理边界 108

(三)边境优势 109

(四)陆地边境口岸 110

二、区域的特征 112

(一)区域的物质性 112

(二)区域的系统性 113

(三)区域的可度量性和历史性 113

三、区划的本质和类型 114

(一)勘定边界 114

(二)区划的类型 115

(二)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原则 116

四、综合自然区划三原则 116

(一)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116

(三)与生产相结合原则 117

五、行政区划 117

(一)我国行政区划 117

(二)行政区经济 119

(三)行政区划和行政中心对城市的影响 120

六、经济区划 122

(一)经济区域分工 122

(二)经济区划的类型和原则 124

(三)我国经济区划概要 125

第六章 区域发展 127

一、有关区域发展的概念 127

(一)经济发展水平 127

(二)经济实力和国力 128

(三)经济发展速度 129

(四)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GDP 130

(五)社会发展水平与和谐社会 132

二、技术进步对企业布局的影响 133

(一)变废为宝,扩大利用自然资源领域 133

(二)更快、更好、更省,空间和时间收敛 134

(三)更小、更薄、更轻,缩小能源和原材料在产值中的比重 135

(四)改变大、中、小企业结构 136

(五)改变工业布局模式 136

三、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37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37

(二)推动城乡融合 138

(三)促进区域经济周期性发展 139

(四)加速区域经济全球化 139

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41

(一)战略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141

(二)主要发展战略 141

(三)步入小康后的三个发展趋势 144

(五)文化教育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145

(四)政治修明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145

五、区域和城市形象 146

(一)形象的价值 146

(二)形象设计 147

(三)形象重塑 148

(四)开拓地名的形象价值 149

第七章 地理环境研究的区域观和综合观 151

一、自然条件评价的区域观和综合观 151

(一)有利和不利的统一 151

(二)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绝对量和相对量的统一 151

(三)时空分布的统一 152

(五)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不同前景 153

(四)自然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153

二、区域规划和区域整合的综合观 154

(一)区域规划·区域整合·国土整治 154

(二)区域整合的内容 154

(三)区域整合的原则 156

(四)区域整合的形式 157

三、城市规划的区域观和综合观 158

四、企业布局的区域观和综合观 159

(一)工业布局的经验教训 159

(二)大型开发项目评价——权衡利弊舍其轻 160

五、结束语——两位学者点评的启示 162

参考文献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