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从“知识论”到“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根本性与整体性的转型 6
第一章 对“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扬弃 16
第一节 “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6
第二节 “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的工具理性主义本质及思想基础 18
一、工具理性主义本质 18
二、思想基础 19
第三节 “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实践特征及流弊 22
一、施教行为 22
二、流弊 24
第二章 向“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拓展 28
第一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提出的背景 29
一、当代社会发展和儿童生存发展的吁求 29
二、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吁求 30
三、完整性教育的吁求 31
第二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提出的相关学科背景 32
一、心理学关于“创造”的研究 32
二、教育学关于“创造”的研究 39
三、哲学关于“创造”的研究 43
第三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研究方法 44
第一节 西方“德性论”哲学创造观 46
第三章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理论探源 46
一、西方早期“德性论”哲学创造观之探源 47
二、西方近代哲学创造观与“德性论”哲学创造观之关联 51
三、西方后现代哲学创造观与“德性论”哲学创造观之契合 57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德性论”哲学创造观 61
一、儒家的“德性论”哲学创造观 61
二、道家的“德性论”哲学创造观 66
三、佛家的“德性论”哲学创造观 69
第一节 以往的研究 74
一、认识上的误区 74
第四章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理论定位 74
二、研究的深浅 75
第二节 一些必要的界定 76
一、“德性”、“创造”与“创造力” 76
二、创造型教师和“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 79
第三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内涵 88
一、德性生命发展观 88
二、教育本质观、目的观、人才观 96
三、教育过程观、内容观、方法观 106
四、教书育人观、师生观 132
一、从知性创造拓展为完整精神生命的创生 139
第四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基本特征 139
二、创造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自我 140
三、从知识的教授转向智慧的生成 141
四、从占有式的师生关系转向相互创造与提升的师生关系 142
五、从物性化的创造方式转向人性化的创造方式 142
第五章 “德性论”创造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活动范型 144
第一节 教师的“发现” 148
一、教会学生发现 148
二、教师的发现 151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 153
第二节 教师的“播种” 153
二、播种生命的种子 156
第三节 教师的“创设” 157
一、创设教学情境 157
二、自然到位 158
三、留出空白 161
第四节 教师的“化育” 163
一、点拨 163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64
三、滴水总能穿石 165
第六章 “德性论”创造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教学活动方式 169
方式一:自然对话的教学 172
方式二:理解的教学 178
方式三:阐释的教学 184
第七章 “德性论”创造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教养活动方式 192
方式一:理解畅通 194
方式二:情感体验 196
方式三:反思洞察 199
第八章 “德性论”创造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1
第一节 “德性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发展 201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与教师教育模式之更新 207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内涵及条件 207
二、教师专业发展之内涵 211
三、教师专业发展之条件 212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213
个案一:无锡市一中特级教师马岳年访谈 214
个案二:无锡梅村中学特级教师王菊娣访谈 222
结语 迈向“德性论”的教师教育新理念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38
博士论文评语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