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旅游概述 1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特点 1
1.1.1 生态旅游概念 1
1.1.2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特征 4
1.2 生态旅游区的演进与发展 6
1.2.1 生态旅游区的起源 6
1.2.2 生态旅游区 7
1.3 生态旅游区规划与管理 8
1.3.1 生态旅游区规划 8
1.3.2 生态旅游区开发与管理 9
1.4 生态旅游区环境研究 11
1.4.2 旅游环境效应与评价 12
1.4.1 旅游环境容量(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12
1.4.3 旅游环境伦理 13
2. 生态旅游区概述 14
2.1 生态旅游资源 14
2.1.1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14
2.1.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15
2.1.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17
2.2 生态旅游区 19
2.2.1 生态旅游区的概念和特征 19
2.2.2 生态旅游区的构成条件 20
2.2.3 生态旅游区的空间构架 21
2.2.4 生态旅游区的分类 22
3.1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24
3.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24
3.2 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可开发等级研究 25
3.3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案例 26
3.3.1 观光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26
3.3.2 探险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27
3.3.3 科考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29
3.4 森林生态旅游商品开发 31
3.5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保护举措 31
4. 城市生态旅游及其开发 33
4.1 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与内涵 33
4.1.1 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 33
4.1.2 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34
4.2.1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36
4.1.3 关于城市生态旅游的研究 36
4.2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6
4.2.2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37
4.3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完善 39
4.3.1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 39
4.3.2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0
4.3.3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42
4.4 开发城市生态旅游的措施 43
5. 城市郊区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45
5.1 桂林市郊农业旅游概况 45
5.2 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46
5.2.1 观光农业旅游 47
5.2.2 农家乐旅游模式 48
5.2.3 乡村旅游模式(田园风光休闲型) 49
5.3 桂林市郊农业旅游开发问题分析及对策 50
6.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51
6.1 乡村旅游内涵 51
6.1.1 乡村旅游的起源 51
6.1.2 乡村旅游的定义 52
6.2 乡村旅游理论基础 53
6.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53
6.2.2 旅游扶贫理论 54
6.3 乡村旅游的几个歧义 55
6.3.1 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旅游 56
6.3.2 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 56
6.4.1 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58
6.4 阳朔乡村旅游实践 58
6.4.2 阳朔乡村客源市场 59
6.4.3 阳朔乡村旅游模式 60
7. 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模式 62
7.1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62
7.1.1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概况 62
7.1.2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 63
7.2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评价 66
7.2.1 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景观与我国著名丹霞地貌景区对比分析 66
7.2.2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评价 67
7.3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构想 67
7.3.1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方向 67
7.3.2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形象定位 69
7.3.3 宣传促销 70
7.4 八角寨丹霞地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70
7.4.1 现状与问题 71
7.4.2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保护 71
7.4.3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73
8. 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龙胜案例 74
8.1 生态旅游区绩效指标体系及其构建 74
8.1.1 指标体系及建立原则 74
8.1.2 生态旅游区绩效指标的设计 76
8.1.3 指标测度及方法选择 84
8.1.4 指标评判及赋值标准 87
8.2.1 社会绩效单项指标要素评价及其赋值 89
8.2 生态旅游区单项指标要素评价及其赋值 89
8.2.2 经济绩效单项指标要素评价及其赋值 99
8.2.3 环境绩效单项指标要素评价及其赋值 108
8.2.4 景观质量 117
8.3 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 124
8.3.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及原理 124
8.3.2 龙胜生态旅游区绩效层次分析评价 126
8.3.3 结果与分析 127
8.3.4 指标要素的筛选 132
8.4 绩效评价模型 134
8.4.1 多元线性数学模型的一般原理 134
8.4.2 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136
8.4.3 小结与讨论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