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2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2
二、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上篇 生物化学 2
三、本篇简介 3
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 4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4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4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4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5
一、肽键与肽 5
三、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三、四级结构 6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6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9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9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9
三、蛋白质的沉淀 10
四、蛋白质的变性 10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12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12
一、核酸的分类 12
二、核酸的基本成分 12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14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15
二、DNA的二级结构 15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15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17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核苷酸 18
一、ATP,ADP 18
二、cAMP,cGMP 18
第三章 酶 20
第一节 概述 20
一、概念 20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20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21
一、酶的分子组成 21
三、酶原及其激活 22
二、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 22
四、同工酶 23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3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4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4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4
四、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5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5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5
第四章 维生素 28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28
一、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29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29
一、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0
三、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0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30
二、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1
三、维生素PP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1
四、维生素B6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1
五、维生素B12与叶酸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2
六、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 32
第五章 糖代谢 35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35
一、糖酵解 35
二、糖的有氧氧化 38
三、磷酸戊糖途径 42
二、糖原的分解 43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43
一、糖原的合成 43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3
第三节 糖异生 44
一、概念 44
二、糖异生途径 44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44
第四节 血糖 44
一、血糖的概念及正常浓度 44
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45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 45
四、高血糖和低血糖 46
二、特点 48
一、概念 48
第六章 生物氧化 48
第一节 概述 48
第二节 呼吸链 49
一、概念 49
二、呼吸链的组成 49
三、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 50
第三节 ATP的生成 51
一、ATP生成的方式 51
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52
一、分类 55
二、生理功能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55
第二节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56
一、三酰甘油的水解 56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 57
三、脂肪酸的氧化 57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58
第三节 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60
一、合成部位 60
二、合成原料 61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 61
一、合成部位与原料 61
第五节 血脂 62
一、血脂的组成和含量 62
二、胆固醇的转化 62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生理功能 63
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 65
第八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66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66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66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 66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67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67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 67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67
三、氨的代谢 69
四、α-酮酸的代谢 72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73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73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75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76
第九章 核酸代谢 78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78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78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78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79
一、基因 79
二、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 79
第三节 DNA的生物合成 80
一、DNA的复制 80
二、反转录 81
一、转录的概念 82
二、转录的原料 82
三、模板链 82
第四节 RNA的生物合成 82
四、参与转录的酶 83
五、转录过程 83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85
第一节 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85
一、mRNA 85
二、tRNA 86
三、rRNA 86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86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 87
一、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87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 90
一、分子病 90
二、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90
第十一章 肝生物化学 92
第一节 生物转化作用 92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92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92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93
第二节 胆色素代谢 94
一、胆色素的概念 94
二、未结合胆红素 94
四、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 95
三、结合胆红素 95
五、血清胆红素及黄疸 96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97
一、胆汁 97
二、胆汁酸代谢与功能 97
第四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 98
一、血浆蛋白质测定 98
二、检测血清中某些酶的活性变化 99
三、胆色素测定 99
一、参与形成骨骼 100
二、钙离子的生理功能 100
第一节 钙、磷的生理功能 100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 100
三、磷的生理功能 101
第二节 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101
一、钙、磷的吸收部位 101
二、钙、磷的吸收形式 101
三、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 101
四、钙、磷的排泄 102
第三节 血钙与血磷 102
一、浓度 102
二、存在形式 102
三、钙、磷浓度的乘积及意义 103
二、成骨作用与钙化 104
三、溶骨作用与脱钙 104
一、骨的组成 104
第四节 钙、磷与骨的关系 104
第五节 钙磷代谢的调节 105
一、甲状旁腺激素 105
二、降钙素 105
三、1,25-二羟维生素D3 106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107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107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107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108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08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108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11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11
第三节 判断酸碱平衡的生化指标及其意义 114
一、血液pH值 114
二、血浆二氧化碳分压 114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115
四、缓冲碱 115
五、碱剩余和碱缺失 115
实验部分 117
实验一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17
实验二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19
实验三 血糖测定(邻甲苯胺法) 121
实验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赖氏法) 123
实验五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酶法) 125
附:教学大纲 126
第一章 绪论 132
下篇 生理学 132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33
一、新陈代谢 133
二、兴奋性 133
第二节 机体与环境 135
一、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135
二、机体与外环境的和谐平衡 136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136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136
二、人体功能的调节与反馈 138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受体功能 140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4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40
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143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43
一、静息电位 144
二、动作电位 145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48
一、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48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49
三、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150
第三章 血液 15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152
一、血液的组成 152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153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154
第二节 血浆 154
二、血浆渗透压 155
第三节 血细胞 156
一、红细胞(RBC) 156
二、白细胞(WBC) 159
三、血小板 160
第四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61
一、血液凝固 161
二、纤维蛋白溶解 165
第五节 血量和血型 166
一、血量 166
二、血型 166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70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70
一、心脏泵血功能 171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76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179
四、心音和心电图 183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85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86
二、静脉血压与血流 190
三、微循环 192
四、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94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96
一、神经调节 196
二、体液调节 200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02
第四节 器官循环 202
一、冠脉循环 202
二、肺循环 203
三、脑循环 203
第五章 呼吸 205
第一节 肺通气 206
一、肺通气的动力 206
二、肺通气的阻力 209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211
一、气体的交换 213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213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15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17
一、呼吸中枢 217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18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221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222
一、唾液及其作用 222
二、咀嚼和吞咽 222
第二节 胃内消化 223
一、胃液性质、成分及作用 223
二、胃的运动方式 224
一、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26
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26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 226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 227
四、小肠的运动方式 227
第四节 结肠的功能 229
一、结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229
二、结肠的运动和排便 230
第五节 吸收 231
一、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231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31
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234
一、神经调节 234
二、体液调节 236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38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38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238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239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42
四、基础代谢 243
第二节 体温 244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 244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245
三、体温调节 247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一、排泄的概念与途径 249
二、肾的基本功能 250
三、尿量和尿的理化特性 250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51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251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254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256
第三节 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 257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因素 257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 259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61
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 261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 261
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261
一、尿液的输送、储存 263
二、尿液的排放 263
第五节 尿液的输送、储存和排放 263
第九章 神经系统 265
第一节 反射中枢 265
一、突触与突触传递 265
二、反射中枢的活动 27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273
一、感受器生理 273
二、感觉的投射系统及功能 274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76
四、痛觉 278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79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79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281
三、小脑的功能 282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8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285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生理意义 285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与受体 287
三、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 290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291
一、条件反射 291
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 292
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293
四、觉醒与睡眠 295
第一节 视觉器官 297
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297
第十章 感觉器官 297
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301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个现象 302
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 304
一、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304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306
三、内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 307
第十一章 内分泌 311
第一节 概述 311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分类 311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12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313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313
二、腺垂体 314
三、神经垂体 316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317
第三节 甲状腺 317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18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319
第四节 肾上腺 320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32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323
第五节 胰岛 324
一、胰岛素 324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325
一、甲状旁腺激素 325
二、胰高血糖素 325
二、降钙素 326
第十二章 生殖 327
第一节 男性生殖 327
一、睾丸的功能 327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329
第二节 女性生殖 329
一、卵巢的功能 329
二、月经周期 331
第十三章 衰老 335
第一节 衰老的表现 335
四、泌尿系统 336
三、消化系统 336
五、生殖系统 336
二、呼吸系统 336
一、循环系统 336
六、内分泌系统 337
七、运动系统 337
八、感觉器官 337
九、神经系统 337
第二节 衰老的原因 337
一、遗传因素学说 337
二、环境因素学说 338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途径 338
一、科学的饮食调养 338
五、其他 339
四、良好的精神状态 339
三、合理的生活方式 339
二、适度的体力活动 339
实验部分 341
实验一 刺激与反应 341
实验二 反射弧的分析 343
实验三 出血时间和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 344
实验四 ABO血型的测定 345
实验五 人体心音的听取 346
实验六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347
实验七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348
实验八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 350
实验九 视力测定 350
实验十 色觉检查 351
实验十一 声波的传导途径 351
附:教学大纲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