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水源涵养林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泽福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843594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太行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经营和效益补偿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共分6章详细论述。

第1章 水源涵养林研究进展 1

1.1 水源涵养林概述 1

1.1.1 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及其特点 1

1.1.2 中国水源涵养林的区划 2

1.2 水源涵养林培育与经营技术研究 5

1.2.1 人工林培育与经营技术研究 5

1.2.2 天然林管理与更新技术研究 8

1.3 森林土壤水分生态研究 9

1.3.1 土壤水分生态研究 10

1.3.2 林业土壤水分生态研究 11

1.4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及补偿研究 14

1.4.1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研究 14

1.4.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15

2.1.1 地貌地形 18

2.1 太行山自然环境条件 18

第2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18

2.1.2 水文气象 19

2.1.3 岩石土壤 20

2.1.4 森林植被 20

2.2 九龙山研究区概况 21

2.2.1 地貌地形 21

2.2.2 水文气象 22

2.2.3 岩石土壤 22

2.2.4 森林植被 23

2.3 五台山研究区概况 24

2.3.1 地貌地形 25

2.3.2 水文气象 25

2.3.3 岩石土壤 25

2.3.4 森林植被 25

3.1.1 目的与意义 27

3.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27

第3章 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生态研究 27

3.1.2 内容与方法 28

3.2 不同植被土壤持水蓄水特性 31

3.2.1 土壤持水基本特性 31

3.2.2 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4

3.2.3 不同植被土壤的持水性 35

3.2.4 影响土壤持水性的土壤因子综合分析 38

3.2.5 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 39

3.2.6 土壤持水蓄水特性小结 41

3.3 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 42

3.3.1 土壤凋萎含水量 43

3.3.2 土壤田间持水量 44

3.3.3 土壤容水度 45

3.3.4 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46

3.4 不同植被林地蒸发散与林木蒸腾 48

3.4.1 蒸发散计算公式 49

3.4.2 蒸发散计算结果 51

3.4.3 主要乔木树种蒸腾耗水特性 52

3.4.4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54

3.5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55

3.5.1 土壤入渗研究途径 55

3.5.2 土壤入渗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6

3.5.3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求解 58

3.5.4 土壤入渗率和入渗量的表达式 63

3.5.5 土壤入渗动力模型求解与检验 64

3.6 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综合评价 68

3.6.1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68

3.6.2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69

3.6.3 土壤水分特征综合分析 70

3.7.1 土壤水分贮存特征 73

3.7 结论与讨论 73

3.7.3 林地蒸发散和林木蒸腾特征 74

3.7.2 土壤水分有效性特征 74

3.7.4 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75

3.7.5 土壤水分综合特征 75

第4章 水源涵养林分类经营及水土保持功能 76

4.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76

4.1.1 目的与意义 76

4.1.2 内容与方法 76

4.2 水源涵养林分区与立地类型划分 77

4.2.1 太行山(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分区 77

4.2.2 中亚高山水源涵养林(地)类型划分 79

4.3.1 分类经营原则 82

4.3.2 分类经营技术 82

4.3 中亚高山水源涵养林(地)分类经营技术 82

4.3.3 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与经营技术应用 87

4.3.4 GIS在水源涵养林分类与经营中的应用 90

4.4 水源涵养林分更新与造林技术 91

4.4.1 华北落叶松林分更新技术研究 91

4.4.2 樟子松引种造林技术研究 92

4.5 水源涵养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93

4.5.1 实验林分及其经营措施类型 95

4.5.2 不同经营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功能 95

4.5.3 小流域重力侵蚀研究 101

4.6 结论与讨论 102

4.6.1 水源涵养林分类经营技术 102

4.6.2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功能 103

5.1.1 目的与意义 104

5.1.2 内容与方法 104

5.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04

第5章 水源涵养林生长规律与合理密度结构 104

5.2 主要林分的林木生长规律研究 106

5.2.1 林木生长量与林分密度结构 106

5.2.2 主要林分的林木生长过程 106

5.3 水源涵养林分密度结构研究 119

5.3.1 林分密度结构与林木直径分布 119

5.3.2 适宜的林分密度结构研究 120

5.4 结论与讨论 126

5.4.1 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的立地适应性 126

5.4.2 主要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的适宜性 126

5.4.3 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调控的必要性 127

5.4.4 水源涵养林适宜的密度结构配置 127

6.1.2 内容与方法 129

6.1.1 目的与意义 129

6.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29

第6章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129

6.2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理论 130

6.2.1 公益林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 130

6.2.2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 134

6.2.3 效益补偿计算方法 142

6.2.4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 143

6.2.5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途径 145

6.3 五台山地区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研究 147

6.3.1 水源涵养林效益的计量评价 147

6.3.2 五台山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 151

6.3.3 五台山水源涵养林效益值与补偿额比较 156

6.4 结论与讨论 157

6.4.1 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理论与方法 157

6.4.2 五台山地区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研究与补偿标准 157

参考文献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