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护理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安丽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74736
  • 页数:5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卫生部规划教材之一。共分为22章,80万字,插图250幅。该书内容新、体裁新、结构新;强化学科人文精神,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供本科护理学专业师生使用。

第一节 护理学的发展史 1

一、护理学的各个历史阶段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我国护理学发展概况 4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实践标准 7

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7

二、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 8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9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9

三、护理实践标准 9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0

第四节 21世纪中国护理工作的展望 11

一、护理工作国际化 11

二、护理工作市场化 11

三、护理人员高学历化 11

四、护理工作社会化 12

五、护理工作法制化 12

六、中国护理特色化 12

第二章 健康和疾病 14

第一节 健康 14

一、健康和安适的概念 15

二、健康和安适的模式 16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20

第二节 疾病 22

一、疾病的概念 22

二、现代疾病观的特点 23

三、疾病谱的变化 24

四、疾病行为 24

五、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25

一、健康保健的概念 26

二、健康保健的水平 26

第三节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26

三、健康促进的原则和策略 27

四、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28

五、健康教育 29

第三章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33

第一节 我国的卫生保健体系 33

一、卫生保健体系的组织结构 33

二、我国城乡卫生保健体系 35

第二节 医院 37

一、医院的特征和功能 37

二、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38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 39

第三节 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40

一、门诊部 40

二、急诊科 41

三、病区 42

第四章 护士与患者 44

第一节 角色理论 44

一、角色的概念 44

一、患者角色 45

第二节 患者 45

三、角色转变 45

二、角色的特征 45

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47

第三节 护士 48

一、护士的角色功能 48

二、护士的角色准备 49

三、护士的基本素质 49

第四节 护患关系 50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 50

二、护患关系的特征 51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51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52

五、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 53

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53

第五章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 55

第一节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 55

一、伦理的基本概念 55

二、卫生保健伦理原则 57

三、护理伦理守则 57

四、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处理 58

第二节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 59

一、概述 59

二、护士的执业资格 60

三、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 61

四、护理实践中的法律责任 62

第三节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63

一、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64

二、护理专业领域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66

第四节 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67

一、医疗事故 67

二、护理差错 68

附1《国际护士伦理守则》 69

附3《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70

附2《美国护士伦理守则》 70

附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71

第六章 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74

第一节 系统理论 75

一、系统理论的产生 75

二、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75

三、系统思维与方法 77

四、系统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78

第二节 需要理论 80

一、需要概述 80

二、需要层次理论 81

三、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83

四、患者的基本需要 84

五、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85

第三节 应激与适应理论 85

一、基本概念 85

二、应激模式 87

三、应激反应及适应 92

四、影响应激的因素 95

五、应激反应的护理 95

第四节 生长与发展理论 98

一、概述 99

二、发展理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100

第五节 沟通理论 104

一、沟通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04

二、沟通的层次 106

三、沟通的形式 106

四、影响及阻碍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 109

五、沟通的技巧 110

六、与特殊患者沟通的技巧 113

一、概述 114

第六节 护理理论 114

二、南丁格尔的环境理论 115

三、韩德森的护理本质学说 116

四、罗杰斯的整体人学说 117

五、奥瑞姆的自护理论 117

六、金的达标理论 118

七、纽曼的系统模式 118

八、罗伊的适应模式 119

九、约翰逊的行为系统模式 120

十、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 121

十一、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 121

十二、华生的超越个体人的护理理论 122

第一节 评判性思维 124

第七章 评判性思维和护理临床决策 124

一、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125

二、评判性思维的类型 126

三、护理评判性思维的层次 126

四、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构成 127

五、评判性思维的标准 130

六、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的运用 130

第二节 护理临床决策 133

三、护理临床决策程序的步骤 134

一、护理决策的定义 134

二、护理决策的分类 134

四、影响护理临床决策的因素 136

五、临床决策能力的发展 137

第八章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 140

第一节 整体护理 141

一、整体护理的概念 141

二、整体护理的发展背景 141

三、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 142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43

第二节 护理程序 143

四、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 143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 144

三、护理程序的功能特征 144

四、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145

附1 患者入院评估基本项目(参考) 157

附2 155项护理诊断一览表(2001~2002) 158

附3护理措施分类法 163

第九章 环境 164

一、环境的概念 165

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 165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165

三、护理专业与环境的关系 167

第二节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与调控 168

一、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 168

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168

第三节 清洁、消毒、灭菌 172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72

二、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 173

三、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179

第四节 无菌技术 182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83

技术9-1 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 183

二、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183

一、有关概念 183

技术9-3 取用无菌溶液 184

技术9-2 无菌容器的使用 184

技术9-4 使用无菌包 186

技术9-5 铺无菌盘 187

技术9-6 戴脱无菌手套 189

二、隔离原则 190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190

第五节 隔离 190

三、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191

四、隔离技术 192

技术9-8 手的清洁和消毒 193

技术9-7 口罩的应用 193

技术9-10 避污纸的使用 195

技术9-9 穿脱隔离衣 195

第六节 患者的安全环境 197

一、影响个人自我保护能力的因素 198

二、环境安全的评估 198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199

第十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201

一、入院程序 201

第一节 入院护理 201

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202

三、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满足 203

四、患者床单位的准备 204

技术10-1 铺床术(备用床) 205

技术10-2 铺床术(暂空床) 207

技术10-3 铺床术(麻醉床) 209

技术10-4 铺床术(卧有患者床) 210

第二节 出院护理 213

一、出院方式 213

二、出院护理 213

第三节 搬运和护送患者的技术 214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214

二、平车运送术 217

技术10-5 平车运送术 217

技术10-6 轮椅护送术 220

三、轮椅护送术 220

第十一章 舒适 222

第一节 概述 223

二、不舒适的原因 223

一、概念 223

三、观察与护理 224

一、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225

二、卧位的分类 225

第二节 卧位与舒适 225

三、常用卧位 226

四、变换卧位术 229

技术11-2 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229

技术11-1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229

五、保护具的应用 231

一、清洁的概述 235

第三节 清洁与舒适 235

二、口腔护理 236

技术11-3 口腔护理 236

技术11-4 梳发术 239

三、头发护理 239

技术11-5 床上洗头 240

技术11-6 灭头虱术 241

技术11-7 协助患者更衣术 243

四、皮肤护理 243

技术11-8 背部护理 245

技术11-9 沐浴术 245

技术11-10 床上擦浴 247

附:给便器法 248

第四节 疼痛患者的护理 249

五、晨晚间护理 249

二、疼痛的机制 250

一、疼痛的性质 250

三、疼痛的类型 251

四、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52

五、疼痛患者的护理 253

第十二章 休息与活动 258

二、休息的意义 259

一、休息的定义 259

第一节 休息 259

三、睡眠的生理 260

五、睡眠失调 263

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263

六、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护理 265

第二节 活动 267

一、活动的意义 267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 268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268

四、满足患者活动的需要 271

五、关节运动范围练习 273

技术12-1 关节运动范围练习 273

六、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278

七、患者的娱乐 283

一、人对营养的需要 285

第十三章 饮食与营养 285

第一节 饮食与健康 285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88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289

第二节 医院饮食 289

一、基本饮食 289

二、治疗饮食 290

三、试验饮食 291

第三节 患者的饮食护理 291

一、营养状况和营养需要的评估 291

二、患者的饮食护理 294

技术13-1 鼻饲术 296

一、管饲饮食 296

第四节 特殊饮食护理 296

二、要素饮食 300

三、胃肠外营养 302

第十四章 体温 305

第一节 体温的生理调节与变化 306

一、体热的产生与散失 306

二、体温的调节 307

三、影响体温的因素 307

第二节 体温的评估与异常体温的护理 308

一、正常体温 308

二、体温升高 309

三、体温过低 312

第三节 测量体温的技术 312

一、体温计的种类 312

二、测量体温的部位 314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 314

技术14-1 测量体温的技术 314

第四节 冷热应用 316

一、机体对冷热应用的反应 316

三、冷热应用的禁忌 317

二、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 317

四、用热术 318

技术14-2 热水袋的使用 318

技术14-3 烤灯的使用 319

技术14-4 热湿敷 320

技术14-5 浴 320

技术14-6 冰袋的使用 322

五、用冷术 322

技术14-7 冰帽、冰槽的使用 323

技术14-8 冷湿敷 324

技术14-9 乙醇擦浴 324

第十五章 呼吸 327

第一节 呼吸的生理调节与变化 328

一、呼吸的过程 328

二、呼吸运动 328

三、呼吸的调节 328

四、正常的呼吸及生理变化 329

第二节 呼吸的评估 330

一、呼吸的评估 330

技术15-1 测量呼吸的技术 332

二、测量呼吸的技术 332

技术15-2 痰标本采集术 333

三、痰标本采集术 333

四、咽拭子标本采集术 334

技术15-3 咽拭子标本采集术 334

一、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术 335

第三节 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 335

二、呼吸训练的技术 336

技术15-4 吸痰术 337

三、吸痰术 337

技术15-5 氧气吸入术 339

四、氧气吸入术 339

技术15-6 超声雾化吸入术 347

五、雾化吸入术 347

技术15-7 氧气雾化吸入术 349

一、脉搏的概念 351

第一节 脉搏 351

第十六章 脉搏与血压 351

二、脉搏的评估 352

三、测量脉搏的技术 354

技术16-1 测量脉搏的技术 354

三、影响血压的因素 356

二、血压的形成 356

第二节 血压 356

一、血压的概念 356

四、血压的评估 357

五、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358

六、测量血压的技术 359

技术16-2 测量血压的技术 359

第十七章 排泄 364

第一节 排便的护理 365

一、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365

二、排便的评估 365

三、排便异常患者的护理 368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370

技术17-1 粪便标本采集术 370

技术17-2 大量不保留灌肠 372

技术17-3 小量不保留灌肠 374

技术17-4 保留灌肠 375

技术17-5 简易通便术 376

技术17-6 人工取便术 378

技术17-7 肛管排气法 378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380

第二节 排尿的护理 380

二、排尿的评估 381

三、排尿异常患者的护理 383

技术17-8 尿标本采集术 385

四、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385

技术17-9 导尿术 386

技术17-10 导尿管留置术 389

技术17-11 膀胱冲洗术 391

第十八章 给药 394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395

一、病区药物管理 395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95

三、给药原则 398

四、给药的护理评估 400

第二节 口服给药术 401

一、药物准备的类型 401

二、用物 401

三、实施 401

技术18-1 口服给药术 401

第三节 注射术 403

一、注射原则 403

二、注射用物 404

技术18-2 药液吸取术 405

三、药液吸取术 405

四、常用注射术 407

技术18-3 皮内注射术 407

技术18-4 皮下注射术 409

技术18-5 肌内注射术 410

技术18-6 静脉注射与采血术 413

技术18-7 动脉注射与采血术 419

二、滴入术 420

第四节 其他给药术 420

一、吸入术 420

技术18-8 滴入术 420

三、栓剂给药术 423

技术18-9 栓剂给药术 423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 423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424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 424

三、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427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 428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428

六、碘过敏试验 429

七、链霉素过敏试验 429

附常用血标本类型、采集量(真空管) 430

第十九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432

第一节 静脉输液 433

一、目的 433

二、常用溶液 433

三、临床补液原则 434

四、输液部位 434

技术19-1 周围静脉输液术 435

五、常用静脉输液术 435

技术19-3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 438

技术19-2头皮静脉输液术 438

技术19-4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 440

技术19-5静脉留置针输液术 442

六、输液滴注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443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处理 443

八、输液反应及防治 444

九、输液泵的应用 446

十、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 447

一、输血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48

二、血型 448

第二节 静脉输血 448

三、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449

四、血液制品种类 450

五、献血者的选择 451

六、成分输血 451

七、自体输血 452

八、输血的原则 452

九、输血的评估与输血前准备 453

十、静脉输血术 453

技术19-6静脉输血术 454

十一、输血的管理 455

十二、输血反应及防治 455

第二十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458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与要求 459

第一节 病情观察 459

二、病情观察内容和方法 460

三、各类患者的观察重点及要求 462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464

四、观察后的处理 464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抢救设备 464

技术20-1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466

二、常用抢救技术 466

技术20-2口服催吐法 472

技术20-3胃管洗胃术 473

三、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476

第二十一章 临终关怀 47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79

一、临终 479

四、安乐死 480

第二节 临终关怀 480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回顾 480

三、死亡 480

二、临终关怀 480

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 481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 481

四、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482

第三节 临终患者的护理 483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484

二、临终患者生理反应的护理 484

三、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分期 486

四、临终患者心理护理要点 487

第四节 死亡后护理 488

一、死亡的标准 488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488

三、尸体护理 489

技术21-1尸体护理 489

一、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特征 490

第五节 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关怀 490

二、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491

三、丧亲者的心理反应 492

四、丧亲者的护理 493

第二十二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495

第一节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管理及书写要求 495

一、记录的意义 495

二、记录要求 496

三、管理要求 497

四、病案排列顺序 497

第二节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书写 498

一、体温单 498

二、医嘱单 499

三、出入液量记录单 501

四、特别护理记录单 503

五、病室报告 503

六、护理病历 504

附1体温单 506

附2长期医嘱单 507

附3 临时医嘱单 508

附4特别护理记录单 509

附5病室报告 510

附6 入院患者护理评估记录表 511

附7住院患者护理评估表 512

参考文献 51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