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民军事预防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3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天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948610
  • 页数:1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现代军事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发展趋势。全书共10篇76章,包括概念、任务、历史作用、组织管理和有关法规,特殊环境、特殊军事作业、高技术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军队特殊营养与食品卫生,战时主要疾病及预防,重要军事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卫生保障,军队健康教育,以及军事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等。内容丰富,阐述深入浅出,是一部权威、先进、实用的预防医学巨著。

第1章 军事预防医学及其任务 1

第一节 军事预防医学学科的确立 1

第一篇 军事预防医学总论 1

第二节 军事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 3

一、现代武器伤害及其防护 4

第三节 军事预防医学的任务及其研究内容 4

八、军队健康教育 5

七、重要军事活动的综合卫生学保障 5

二、军事环境的卫生学保障 5

三、军事作业的卫生学保障 5

四、军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保障 5

五、平、战时重要疾病与损伤的预防 5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学应急反应对策 5

四、现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 6

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6

第四节 军事预防医学的研究策略与原则 6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

二、技术与勤务相结合 6

六、动物实验研究与人体研究相结合 7

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7

二、军事预防医学简史 8

一、一般预防医学简史 8

第2章 军事预防医学的历史作用 8

第一节 “预防为主”思想源远流长 8

三、军事预防医学在我军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 9

三、建立科学研究、教育训练和卫生防疫体系 10

二、完成疾病预防、监控和卫生防疫工作 10

第二节 我军现代军事预防医学的重大成就 10

一、完成卫勤保障任务 10

五、支援地方卫生防病、卫生保障工作 11

四、科学研究重大进展 11

一、现代高技术概念 12

第一节 现代科技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12

第3章 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及其对军事预防医学的影响 12

二、现代生物高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3

一、发展概况 14

第二节 生命科学的发展 14

一、神灵医学模式 15

第三节 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转变 15

二、生物医学的发展 15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16

二、自然哲学模式 16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7

四、生物医学模式 17

一、疾病谱的演变 18

第四节 疾病谱的变化 18

二、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新的健康问题 20

一、新军事变革日益加速 22

第一节 现代新军事变革 22

第4章 现代新军事变革及其对军事预防医学的影响 22

二、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发展与演变 23

二、服务对象和人群 24

一、军事医学与军事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 24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对军事预防医学的影响和要求 24

三、健康保障和伤病防治 25

四、环境影响和工作条件 26

五、工作要求与自身建设 27

第一节 关于研究的范围 30

第5章 军事预防医学的综合发展趋势 30

二、研究手段 31

一、学科渗透 31

第二节 关于学科的渗透和研究的手段 31

第三节 关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2

二、对特殊需要的民用意义 33

一、军用与民用的内在联系 33

第四节 关于军用与民用的结合 33

一、管理体制 34

第一节 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的组织体制 34

第6章 军事预防医学的组织管理与法规标准 3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制 35

二、保障体制 35

四、爱国卫生工作体制 36

一、卫生法 38

第二节 有关法规 38

五、体制改革展望 38

二、军事预防医学相关卫生法 40

一、标准与标准化 41

第三节 有关标准 41

二、军事预防医学相关标准 44

一、国际人道法的形成与发展 47

第四节 国际有关武器与伤害的公约及核查 47

二、常规武器军备控制 48

三、核武器军备控制简史和条约的作用 50

四、化学武器军备控制简史和条约的作用 52

五、生物武器军备控制简史和条约的作用 55

六、公约的监督与核查 57

一、环境因素分类 60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与特征 60

第二篇 特殊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60

第7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 60

二、环境的基本卫生学特征 61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与转归 62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与种类 62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62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3

二、战时军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4

一、平时备战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4

第三节 现代战争对环境的影响 64

二、对病原体和传媒的影响 66

一、对健康的影响 66

第8章 军队气候卫生与驻扎卫生 66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及其对策 66

第二节 营区卫生 67

四、军队对恶劣气候的对策 67

三、对疾病流行和病死率的影响 67

二、营舍的空气卫生 68

一、营舍的卫生要求 68

三、营区的绿化 70

四、营区污物的处理 71

一、野营地的选择 73

第三节 野营卫生 73

五、营区污水处理 73

三、营舍的类型及其卫生要求 74

二、居民点宿营的卫生要求 74

四、特殊地区野营 75

五、野外厕所 76

二、水与流行病学 77

一、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77

第9章 军队给水卫生 77

第一节 军队给水卫生学 77

五、水中放射性物质 78

四、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78

三、水与化学性污染 78

一、水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79

第二节 水源 79

六、战场污染对饮水卫生的影响 79

二、水资源与水源污染 80

四、水源的选择与防护 81

三、水源水质的卫生学要求 81

一、概述 82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学要求与评价 82

五、水源的卫生调查与侦察 82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83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87

四、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 88

一、水质净化 89

第四节 饮用水水质处理 89

二、饮水消毒 92

三、特殊水质的处理 94

第五节 特殊条件下的给水 95

二、“三防”条件下的给水 96

一、野战条件下的给水 96

三、坑道给水 97

五、沙漠戈壁给水 98

四、海岛给水 98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军用生活饮水卫生标准 99

一、流行病学侦察 112

第一节 战时驻地卫生 112

第10章 战时生活环境与阵地卫生防护 112

第二节 战时给水卫生 113

三、特殊环境下的驻地卫生 113

二、驻地选择和配置的卫生要求 113

一、水源卫生侦察 114

二、水的净化与消毒 115

四、储水、输水、运水 116

三、野战给水站和配水站 116

一、概述 117

第三节 阵地卫生 117

一、进驻坑道卫生 118

第四节 其他卫生防护 118

二、阵地卫生工作特点 118

三、阵地工事影响健康的因素 118

三、暴露型工事卫生 119

二、掩蔽型工事卫生 119

五、战场尸体处理 120

四、特殊地域阵地卫生防护 120

一、寒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122

第一节 我国寒区的地域划分与气候特点 122

第11章 寒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122

二、高原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125

第二节 冷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28

四、人工低温环境 128

三、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128

一、体温 129

三、能量代谢 130

二、体热含量与体热平衡 130

四、皮肤血管反应性 131

八、内分泌系统 132

七、肌肉协调及作业效率 132

五、循环和呼吸系统 132

六、寒冷性多尿与血液浓缩 132

九、高原寒冷环境热交换的特点及其对某些生理功能的影响 133

一、冷应激 135

第三节 机体对寒冷环境的反应 135

二、冷习服 136

三、冷习服与低氧习服对机体的交互影响 138

一、环境因素 141

第四节 冷损伤的致病因素与危险因素 141

二、人体因素 142

二、环境冷强度的评价方法 143

一、环境冷强度的构成 143

三、作业与装备因素 143

第五节 环境冷强度的成因及评价方法 143

第六节 冷损伤的流行病学 145

一、平原冻伤 146

二、高原冻伤 149

一、病理生理 150

第七节 冻结性冷损伤——冻伤 150

三、分度 152

二、临床表现 152

四、诊断 153

五、治疗 154

第八节 非冻结性冷损伤 157

六、并发症、后遗症及其处理 157

一、分类 158

第九节 低体温 158

一、分类与临床表现 158

二、治疗 158

四、治疗 159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59

二、分度 159

五、并发症 160

一、各级指挥员防寒工作职责 161

第十节 冷损伤的预防 161

六、预后 161

二、士兵的防寒工作职责 164

三、防寒药物及装备的研究和应用 166

一、湿热气候 168

第一节 我国炎热气候的特点 168

第12章 热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168

二、干热气候 169

一、体温调节 170

第二节 炎热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70

三、军事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 170

二、水盐代谢 171

三、心血管系统 173

五、神经内分泌系统 174

四、呼吸功能与能量代谢 174

一、基本概念 175

第三节 热适应与热耐受 175

六、消化系统 175

七、生化与免疫功能 175

八、泌尿系统 175

三、热习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176

二、热习服或适应形成过程 176

五、热习服的机制 177

四、热习服形成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77

六、热耐受 179

一、中暑 180

第四节 急性热致疾患 180

二、热射病或日射病 181

三、热衰竭 183

四、热痉挛 184

一、第一类慢性热致疾患 185

第五节 慢性热致疾患 185

二、第二类慢性热致疾患 186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防暑教育 189

第六节 热环境的卫生防护 189

三、第三类慢性热致疾患 189

三、开展热预习服锻炼 190

二、加强耐热锻炼,增强抗热能力 190

四、及时合理补充水盐 191

五、其他防护措施 194

一、大气压 200

第一节 高原自然环境特点 200

第13章 高原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00

三、太阳辐射和紫外线 201

二、氧分压低 201

七、干燥 202

六、风大 202

四、电离辐射强 202

五、寒冷 202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03

一、高原缺氧的类型 203

第二节 低氧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03

四、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05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05

五、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207

六、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08

九、对神经-体液反应的影响 209

八、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9

七、对肾功能的影响 209

第三节 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适应 210

一、高原习服 211

二、高原适应 213

第四节 高原病 215

一、急性高原病 216

二、慢性高原病 218

一、进入高原前的卫生防护 220

第五节 进驻高原部队的卫生防护 220

二、进入高原过程中的卫生防护 222

三、进驻高原后的卫生防护 223

二、风浪与舰船运动 225

一、海况 225

第14章 航海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25

第一节 海况对舰船航行的影响 225

一、战斗减员 226

第二节 海上作战 226

三、海况对舰船航行的影响 226

二、疾病减员(非战斗减员) 228

一、航海作业事故 229

第三节 海上事故 229

二、海难事故 230

二、海洋生物与微生物 231

一、海水的理化性质及水温 231

第四节 海水浸泡伤害 231

三、海水浸泡伤害的特点与救治 232

第五节 精神负荷 235

第六节 生物节律改变 236

第七节 社会隔离 237

第八节 体力负荷 238

第九节 晕船 239

一、化学污染物的来源和形态 243

第十节 舰艇环境化学因素的危害 243

三、化学污染物中毒的急救原则 245

二、化学污染物中毒的诊断原则 245

四、化学污染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246

五、常见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治原则 247

一、噪声的类型、参数和分布 253

第十一节 舰船噪声 253

五、舰船噪声的卫生学标准 254

四、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254

二、舰船连续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噪声性聋 254

三、脉冲噪声对听觉的影响——爆震性聋 254

六、噪声的防护 255

第十二节 潜艇事故及潜艇艇员脱险 256

一、潜艇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256

二、潜艇艇员脱险 258

一、气象、气候特点 266

第一节 我国荒漠地区的环境特点 266

第15章 荒漠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66

一、干热环境的影响 267

第二节 荒漠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267

二、地质地貌特点 267

一、供水与饮水问题 269

第三节 荒漠地区常见的卫生问题与对策 269

二、干冷环境的影响 269

二、行军、训练卫生 271

四、沙漠戈壁地域常见疾病 272

三、宿营卫生 272

一、气温问题 276

第一节 坑道气候的主要问题及其卫生防护 276

第16章 坑道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76

二、潮湿问题 277

三、通风问题 278

一、颗粒物污染 280

第二节 坑道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80

二、坑道照明卫生标准及改善措施 281

五、氡及其子体污染与防护 282

四、噪声的污染与防护 282

三、微波污染及其防护措施 282

一、一氧化碳污染 284

第三节 坑道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284

二、二氧化碳污染 285

三、氨污染 288

四、硫化氢污染 289

六、二氧化硫污染 290

五、氮氧化物污染 290

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291

第四节 坑道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护措施 293

三、防护措施 294

二、对健康的影响 294

一、微生物污染状况 294

一、生存的基本需要 296

第一节 生存的基本知识 296

第17章 特殊极端环境下的生存与营救 296

三、求救 298

二、急救 298

二、寒区生存技能 299

一、寒区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299

第二节 野外极寒条件下的生存 299

一、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300

第三节 热带丛林的生存 300

二、热带丛林生存技能 301

二、沙漠生存技能 302

一、气候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302

第四节 沙漠生存 302

二、高山环境生存技能 303

一、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303

第五节 高山生存 303

一、海上环境威胁生存的因素 304

第六节 海上生存 304

二、海上生存技能 305

一、火灾 306

第七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与求生技能 306

三、水灾 307

二、地震 307

五、雪崩 308

四、泥石流 308

六、台风 309

二、营救人员 310

一、营救组织 310

第八节 自然灾害的营救 310

四、营救程序与方法 311

三、营救装备 311

第18章 军事劳动生理学基础 313

第三篇 特殊军事作业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313

一、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 314

第一节 体力劳动 314

二、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 315

三、影响体力劳动的因素 316

四、军事劳动强度分级 317

一、脑力劳动过程 318

第二节 脑力劳动 318

二、感觉和认知 319

四、学习与记忆 320

三、脑力劳动的代谢特点 320

二、疲劳的机制 324

一、疲劳的分类 324

第三节 疲劳 324

一、体力疲劳的分类 326

第四节 体力疲劳的评价与预防 326

三、脑力劳动的疲劳与紧张 326

三、过度疲劳的预防 327

二、体力疲劳判定的指标 327

二、评估指标 329

一、作业环境对工效的影响 329

第五节 脑力疲劳的评价与预防 329

三、维护脑力,防止过劳 330

四、战时抗疲劳的精神类药物应用 331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333

第一节 军事训练伤研究 333

第19章 军事训练伤及其防护 333

一、诊断依据与分类 336

第二节 训练伤诊断和分类 336

二、发展方向 336

二、军事训练运动性疾病 337

一、训练因素 338

第三节 致伤因素分析 338

二、个体因素 339

三、环境因素 341

一、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342

第四节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措施 342

二、遵循训练的卫生学原则,合理组织训练 343

三、加强卫生学监督,做好卫生保障 344

四、合理营养 345

一、噪声的计量与频谱 347

第一节 噪声 347

第20章 军事作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347

二、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349

三、噪声评价指标 351

四、噪声标准 352

五、噪声控制原则 353

二、振动的分类 354

一、基本概念与振动参数 354

第二节 振动 354

四、振动对健康的危害 355

三、接触振动的主要作业 355

五、影响振动作用的主要因素 356

七、振动的监测和评价 357

六、振动病 357

八、预防措施 358

一、激光的特性和激光器 359

第三节 激光 359

二、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360

四、激光的安全防护 361

三、激光对健康的影响 361

一、物理特性 362

第四节 微波 362

二、生物学效应 363

三、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64

四、卫生标准 365

五、微波辐射的防护 366

二、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367

一、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367

第五节 粉尘 367

三、对健康的影响 368

四、肺尘埃沉着病与矽肺 369

五、粉尘危害的控制 370

一、刺激性气体 371

第六节 有害气体 371

二、窒息性气体 374

一、铅 376

第七节 金属与类金属 376

二、汞 378

三、镉 379

四、砷 380

五、锰 382

七、铬 383

六、铍 383

九、锌 384

八、镍 384

十三、磷 385

十二、锑 385

十、铊 385

十一、锡 385

十六、铜 386

十五、硼 386

十四、硒 386

一、水下低温 388

第一节 潜水环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88

第21章 潜水作业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388

四、水下视觉 389

三、浮力 389

二、阻力 389

五、水下听觉 390

六、静水压 391

一、压力的机械作用 392

第二节 高气压环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92

二、高气压的影响 393

一、肺气压伤 396

第三节 潜水气压伤 396

二、挤压伤 399

第四节 减压病 403

第五节 氧中毒 409

第六节 缺氧症 413

第七节 二氧化碳中毒 415

一、水母蜇伤 417

第八节 常见海洋生物伤害 417

二、海蛇咬伤 418

三、软骨刺毒鱼类致伤 421

四、硬骨刺毒鱼类致伤 422

五、珊瑚、海葵类致伤中毒 423

六、棘皮动物致伤 425

第九节 海水淹溺 427

一、舰船核动力装置 431

第一节 核动力舰船的放射卫生学概况 431

第22章 核动力舰船作业中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431

三、核动力舰船正常工作时的辐射环境状况 433

二、核动力舰船的电离辐射来源 433

四、舰船核动力装置事故时的辐射环境状况 434

五、核动力舰船正常与核事故辐射卫生学标准 438

一、辐射安全规章制度 440

第二节 核辐射安全卫生学监督 440

二、卫生学监督组织机构 447

三、核事故辐射医学监护要点 448

一、封闭性辐射源工作场所 449

第三节 海军舰队放射性工作场所辐射剂量控制方法 449

二、开放性辐射源工作场所 451

三、监控方法和受照剂量的卫生学分析 454

一、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456

第一节 大气与飞行 456

第23章 航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456

二、大气压力 457

三、大气的功能 458

一、高空胃肠胀气 459

第二节 低气压及气压剧变的致病作用 459

四、天气现象对飞行的影响 459

三、体液沸腾 460

二、高空减压病 460

五、中耳及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461

四、迅速减压致肺机械性损伤 461

二、体内气体运输基本过程 462

一、气体分压及溶解气体张力 462

第三节 高空缺氧 462

三、急性高空缺氧的影响 464

一、航空供氧原理 466

第四节 航空供氧 466

四、暴发性高空缺氧 466

二、航空供氧系统的性能特点 467

四、航空供氧装备的生理学要求 468

三、正压呼吸的生理影响 468

五、供氧装备的医学保障 469

一、基本概念 474

第五节 高过载负荷及其防护 474

三、负加速度、横向及侧向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475

二、持续性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475

四、冲击性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 476

五、高过载防护 477

一、航空环境温度特点 480

第六节 航空温度负荷 480

二、热负荷的主要影响 481

四、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 482

三、冷负荷的主要生理反应及其影响 482

五、对异常温度环境的防护 484

一、空间定向的特点 486

第七节 飞行空间定向 486

二、生理与心理基础 487

三、飞行错觉 488

二、跨时区飞行的时差效应 490

一、生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 490

第八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空 490

三、克服时差效应的措施 491

一、密封增压座舱 492

第九节 飞机座舱卫生 492

二、卫生学要求 493

一、飞行劳动负荷的性质 494

第十节 飞行劳动卫生保障 494

三、座舱污染 494

二、疲劳和飞行疲劳 495

三、卫生保障要求 496

一、超重的概念 499

第一节 重力-超重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499

第24章 航天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499

三、重力的防护措施 500

二、重力的生理效应 500

二、生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501

一、失重的概念 501

第二节 失重的影响及其卫生防护 501

三、失重的影响 502

第三节 航天运动病 504

二、对电离辐射的防护 506

一、航天辐射环境 506

第四节 空间电离辐射环境 506

二、密封舱化学污染的毒理学特征 507

一、空气污染来源及其成分 507

第五节 航天器乘员舱化学污染及其防护 507

一、空间真空环境的医学问题 508

第六节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508

三、舱内污染物控制及净化措施 508

四、温度与湿度控制 509

三、舱内气体组分的供应和调节 509

二、航天舱内大气压力的规定及调节 509

八、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 510

七、非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510

五、水的贮存和供给技术 510

六、废物收集和处理 510

第八节 航天意外事故、疾患及医学防护对策 511

二、克服措施 511

第七节 太空飞行中的心理与行为障碍 511

一、主要表现 511

一、美国载人航天发生的主要事故和安全问题 512

二、前苏联载人航天发生的主要事故和安全问题 512

五、防治对策 513

四、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返回阶段出现的情况 513

三、航天员曾发生过的疾病 513

一、发射阶段的应急救生 515

第九节 航天救生与安全返回 515

三、返回着陆阶段应急救生 516

二、轨道阶段的应急救生 516

一、分类 518

第一节 火箭推进剂的分类与主要危害 518

第25章 火箭推进剂作业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防护 518

二、主要危害 519

一、推进剂的毒性 520

第二节 推进剂的毒性及中毒 520

一、对呼吸系统的损伤作用 521

第三节 推进剂的主要损伤作用 521

二、推进剂中毒 521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作用 522

四、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522

二、对血液及造血功能的损伤作用 522

三、对肾脏的损伤作用 522

七、低温冻伤 523

六、缺氧窒息 523

一、国外火箭推进剂事故 524

第四节 液体火箭推进剂事故的主要特点 524

三、事故特点 525

二、国内火箭推进剂事故 525

二、安全防护方法和技术 526

一、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526

第五节 液体火箭推进剂的安全防护 526

四、防护器具 528

三、三级防护体系 528

一、应急救援对策 530

第六节 应急救援和救治对策 530

二、发射现场卫勤保障组织 531

三、救治对策 534

四、医学应急处置 535

五、中毒与损伤的主要救治措施 536

六、载人飞船火箭推进剂事故的应急救援 538

第26章 营养与军人健康 540

第四篇 军队平战时特殊营养与食品卫生 540

一、能量 541

第一节 营养需要 541

二、蛋白质 542

三、脂类 543

四、糖类 544

五、维生素 545

六、矿物质 550

一、平衡膳食 554

第二节 合理膳食 554

二、合理烹调 555

一、维生素A缺乏病 556

第三节 常见营养缺乏病 556

三、膳食制度 556

三、维生素B2缺乏病 558

二、维生素B1缺乏病 558

四、烟酸缺乏病 559

五、维生素C缺乏病 560

六、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561

一、高原缺氧的营养物质代谢 563

第一节 高原缺氧的营养保障 563

第27章 特殊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 563

二、营养需要 565

三、营养保障措施 567

一、我国寒区的环境特点 568

第二节 寒冷环境特点与营养保障 568

二、寒冷环境对能量及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569

三、营养素需要量 570

四、营养保障措施 571

一、高温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573

第三节 高温环境作业的营养保障 573

二、营养素供给量与保障措施 576

一、能量和营养素代谢特点 580

第一节 重体力劳动 580

第28章 特殊作业人员的营养 580

二、能量和营养素需要 581

三、营养保障 582

一、航海与潜水对能量和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583

第二节 航海与潜水 583

二、营养需要 584

三、营养保障 586

一、飞行对消化系统、能量需要和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590

第三节 长途飞行人员的营养保障 590

二、营养需要 592

三、营养保障 593

一、视觉生理特点 595

第四节 低照度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 595

二、低照度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596

四、营养保障 597

三、营养需要量 597

二、战时要求 600

一、平时要求 600

第29章 军队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保障 600

第一节 食品卫生要求 600

四、食品采购、运输、储存的卫生要求 601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要求 601

一、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602

第二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与食堂卫生管理 602

二、食堂卫生管理 604

第三节 平时食品安全保障与卫生标准 605

一、军用口粮 606

第四节 战时军队食品安全保障 606

二、食品的污染与防护 607

一、集训时卫生特点和食品卫生要求 611

第五节 集训和大型活动时食品卫生安全保障 611

二、大型活动的食品卫生 612

一、食物中毒的种类 613

第六节 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处理 613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614

二、一般预防措施 614

四、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的预防 615

五、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616

六、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618

七、食物中毒的调查 619

八、食物中毒的处理 620

一、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622

第一节 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营养保障 622

第30章 战时应激反应的营养保障 622

二、营养因素与应激适应能力 624

一、提高脑功能的营养措施 626

第二节 提高战争中脑功能和脑力作业能力的营养保健 626

二、提高军事脑力作业能力的营养措施 629

三、提高军事体力作业能力的营养措施 630

一、野战食品 632

第一节 口粮分类 632

第31章 野战营养 632

第二节 口粮营养标准 633

四、通用食品 633

二、远航食品 633

三、救生食品 633

二、美军口粮营养标准 634

一、我军口粮营养标准 634

一、基本要求 636

第三节 野战食品供应 636

二、“核、化、生”条件下的野战供膳 637

一、人体测量 640

第一节 战创伤重症患者营养状态评价 640

第32章 战创伤营养 640

四、氮平衡测定 641

三、免疫功能测定 641

二、血浆蛋白质测定 641

一、营养支持的目的及时机 642

第二节 战创伤伤病员营养支持 642

五、综合营养评定 642

二、营养需要量确定 643

三、特殊营养物质的应用 644

四、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 645

五、重症伤员营养支持的监测 647

一、核化生特种武器及其伤害 649

第一节 高技术武器的宏观分类与伤害特征 649

第五篇 高技术武器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649

第33章 概论 649

二、高技术常规武器及其伤害 650

三、新概念武器及其伤害 651

三、卫生装备领域 652

二、卫生勤务领域 652

第二节 高技术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领域 652

一、学术技术领域 652

一、爆炸原理与基本构造 654

第一节 核武器基础知识 654

第34章 核武器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654

四、核武器发展对防原医学的新要求 656

三、爆炸景象 656

二、爆炸方式 656

一、杀伤因素 657

第二节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 657

二、伤类和伤情 661

四、影响杀伤作用的主要因素 662

三、杀伤范围 662

一、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663

第三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663

二、对细胞的作用 667

三、对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670

四、生物学效应分类与影响因素 673

五、国外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的若干进展 675

二、骨髓型放射病 676

一、概述 676

第四节 急性放射病 676

三、肠型放射病 680

五、中子损伤的特点 681

四、脑型放射病 681

六、诊断 682

七、治疗措施 686

八、药物预防 691

一、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694

第五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和慢性放射病 694

二、慢性放射病 696

三、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698

一、体内代谢 700

第六节 内照射放射损伤 700

三、诊断 701

二、临床特点 701

四、救治 702

第七节 皮肤放射损伤 703

第八节 核爆炸复合伤 706

二、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715

一、对可防护性和难防性的分析 715

第九节 核武器伤害的防护 715

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717

第十节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718

一、防护的任务、目的与基本原则 719

二、放射防护标准 720

三、放射卫生防护 722

五、放射工作的禁忌证 724

四、健康检查 724

一、基本概念 725

第十一节 核辐射事故及其医学应急处理 725

二、应急准备 728

三、辐射监测 732

四、主要防护措施 736

五、应急医疗救治 738

第35章 化学武器伤害及其防护 742

一、种类与使用方法 743

第一节 化学武器 743

二、战斗状态与伤害形式 744

三、袭击方式与目标 745

四、致伤特点 746

第二节 化学战剂 747

五、使用的局限性 747

二、影响因素 748

一、分类 748

三、计量方法 750

第三节 化学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 751

六、急救原则 751

四、预防 751

五、诊断 751

一、个人防护装备 752

一、神经性毒剂 756

第四节 化学战剂伤害的医学防护 756

二、集体防护装备 756

二、糜烂性毒剂 764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 770

四、窒息性毒剂中毒 775

五、失能性毒剂中毒 784

六、刺激剂中毒 786

二、消毒剂 789

一、消毒原则 789

第五节 化学战剂皮肤染毒后的消毒 789

一、样品采集 790

第六节 水及食物化学战剂污染的卫生监督 790

三、消毒方法 790

三、消毒措施 791

二、检验方法 791

二、生物武器发展简史 793

一、基本概念 793

第36章 生物武器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793

第一节 生物武器 793

五、生物战剂的分类 802

四、生物战剂的条件 802

三、生物武器的构成 802

六、几个重要问题 803

二、影响因素 804

一、伤害的特点 804

第二节 伤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804

一、炭疽 806

第三节 生物武器所致疾病 806

二、鼠疫 807

四、兔热病 808

三、布氏菌病 808

六、马鼻疽 809

五、类鼻疽 809

七、鹦鹉热 810

九、流行性斑疹伤寒 811

八、Q热 811

十、落基山斑点热 812

十一、天花 813

十二、委内瑞拉马脑炎 814

十三、东方马脑炎 815

十五、出血热 816

十四、西方马脑炎 816

十七、埃博拉出血热 818

十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818

十八、黄热病 819

十九、阿根廷出血热 820

二十一、拉沙热 821

二十、玻利维亚出血热 821

二十二、马尔堡病 822

二十四、基孔肯亚出血热 823

二十三、裂谷热 823

二十五、肉毒毒素 824

二十七、蓖麻毒素 825

二十六、葡萄球菌肠毒素B 825

二十九、荚膜组织细胞质菌病 826

二十八、志贺毒素 826

三十、球孢子菌病 827

一、生物战的识别 828

第四节 生物战的侦察与预警 828

三、流行病学侦察与预警 829

二、仪器侦察与预警 829

二、生物战剂的检验 830

一、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 830

第五节 生物战剂的检验与鉴定 830

一、物理防护 832

第六节 生物武器伤害的防护 832

三、生物战剂的鉴定 832

四、生物战剂来源的追踪 832

二、免疫防护 833

一、污染区与疫区的划定 834

第七节 生物污染疫区的划定与消除 834

三、卫生防护的组织与实施 834

二、生物战剂污染的洗消 835

一、加剧了生物威胁 836

第八节 生物技术发展对生物武器的影响 836

三、媒介生物的防制 836

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与生物战 838

一、现代火器特点 845

第一节 火器伤 845

第37章 高技术常规武器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845

二、创伤弹道学 846

三、火器伤类型 848

四、伤情特点 849

五、现代火器伤救治 850

第二节 集束炸弹伤 851

二、集束炸弹的类型 852

一、概况 852

三、集束炸弹杀伤特点 854

四、防治原则 856

二、贫铀的用途 858

一、贫铀的特性 858

第三节 贫铀弹伤 858

四、致伤途径及剂量估计 859

三、贫铀武器的使用概况 859

五、贫铀在体内的代谢 861

六、临床表现 863

七、诊断 865

八、治疗 868

九、战场对贫铀武器的防护 871

一、油气弹的名称 874

第四节 油气弹伤 874

三、油气弹的发展 875

二、基本结构和爆炸过程 875

四、油气弹分类 876

六、致伤因素 877

五、作用原理 877

七、武器的特点和应用 878

八、生物效应 880

九、医学防护 882

二、定向能武器 885

一、概述 885

第38章 新概念武器伤害及其医学防护 885

第一节 新概念武器 885

三、激光武器 887

四、高功率微波武器 888

五、非致命性武器 889

一、激光和激光武器 890

第二节 激光武器伤害 890

二、高能激光武器 891

三、生物效应 892

四、激光武器损伤的个人防护 908

第三节 高功率微波武器伤害 913

一、武器特点 914

二、影响微波能量吸收的因素 916

三、微波的生物学作用 918

四、实验动物的生物效应 920

五、卫生标准 921

六、防护措施 923

一、粒子与粒子束武器 926

第四节 粒子束武器伤 926

二、武器的分类 927

三、武器的特点 930

一、次声与共振 933

第五节 次声武器伤 933

三、次声武器的历史 935

二、声学武器的分类 935

四、杀伤作用机制及特点 936

五、生物效应与致伤作用 938

六、防护措施 942

一、战时疾病发生情况 943

第39章 概论 943

第六篇 军队平战时重要疾病的预防与监控 943

三、疾病减员对战斗力的影响 944

二、战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944

四、战时疾病高发因素分析 946

一、基本条件 948

第40章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分布特征 948

二、疾病的分布 950

四、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954

三、军队为主,军民结合 954

第41章 疾病防制策略与措施 954

第一节 预防策略 954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954

二、平时为主,平战结合 954

一、三级预防 955

第二节 预防措施 955

五、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955

二、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措施 959

三、保护易患者的措施 963

五、保护易患者的应急处理措施 965

四、疫区处理 965

二、相关名词术语 967

一、疾病监测的形成和发展 967

第42章 军队疾病监测 96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967

四、监测机构及其功能 969

三、疾病监测的意义 969

五、疾病监测质量 970

一、我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971

第二节 传染病监测 971

三、人与动物疫情监测的紧密联系 973

二、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973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974

作用 974

第三节 军队疾病监测体系及其 974

三、军队疾病监测系统的作用 975

二、监测点监测系统 975

二、预警功能提升,推动症状监测和实验室网络系统发展 976

一、疾病监测将更加完善,效能将进一步提高 976

第四节 疾病监测的展望 976

五、国家间的协同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977

四、重要的基础建设 977

三、高新技术的应用 977

六、相关法规、标准将进一步完善 978

一、流行过程三环节 979

第一节 基本理论 979

第43章 传染性疾病 979

二、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984

三、流行过程的特征 985

四、流行过程的内在联系和疫情分析 987

一、流行概况 990

第二节 我国传染病流行概况和防制策略 990

二、防制策略 992

一、概述 993

第三节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993

二、流行性感冒 995

三、结核病 999

一、概述 1001

第四节 常见肠道传染病 1001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 1005

三、细菌性痢疾 1009

一、新传染病的特点 1013

第五节 新传染病 1013

二、病种及其分类 1014

三、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 1017

四、确认原则 1018

五、发现途径与方法 1019

六、研究新传染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 1020

七、应对措施 1021

第一节 概述 1024

一、自然疫源性学说的创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024

第44章 自然疫源性疾病 1024

三、某些概念的局限性 1025

二、自然疫源性学说的发展 1025

一、传染源 1026

第二节 流行过程及特点 1026

五、流行特点 1027

四、影响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027

二、传播途径 1027

三、人群易患性 1027

一、自然疫源地与地理景观 1028

第三节 生态系统——自然疫源地 1028

二、形成自然疫源地的基本要素 1030

三、自然疫源地的分型 1031

一、作为宿主动物的条件 1033

第四节 动物源性疾病 1033

三、单动物宿主和多动物宿主 1034

二、动物源性的特征 1034

二、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条件 1035

一、媒介种类 1035

第五节 吸血节肢动物疾病 1035

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 1037

三、人与家畜间传播 1038

二、互相衔接地带的传播 1038

第六节 传播方式 1038

一、昆虫传播 1038

四、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1039

五、由疫水传播 1040

一、病毒性疾病 1041

第七节 我国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其疫源地分布 1041

二、立克次体病 1043

三、螺旋体病 1045

五、细菌病 1047

四、衣原体病 1047

六、寄生虫病 1049

一、流行病学调查 1050

第八节 流行病学调查与防制策略 1050

二、预防控制策略 1053

二、应激障碍 1055

一、应激 1055

第45章 应激障碍性疾病 1055

第一节 概述 1055

三、应激障碍的军事意义 1056

一、应激源及其影响因素 1058

第二节 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 1058

二、应激发生的中介机制 1059

一、生理反应 1060

第三节 心理应激的反应形式 1060

二、心理和行为反应 1061

一、生物学基础 1063

第四节 军事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1063

二、生理学和心理学因素 1064

三、军事环境因素 1065

二、延迟性应激障碍 1067

一、急性应激障碍 1067

第五节 平时应激障碍 1067

三、适应障碍 1068

二、慢性战斗反应 1069

一、急性战斗反应 1069

第六节 战时应激障碍 1069

三、战争神经症与战争精神病 1070

一、一级预防 1071

第七节 军事应激障碍的预防措施 1071

二、二级预防 1073

三、三级预防 1074

一、流行概况 1076

第一节 概述 1076

第46章 精神疾病 1076

二、对人类健康与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1077

三、精神障碍的分类 1078

四、战时精神疾病的种类 1079

二、病种分布 1080

一、发病强度指标 1080

第二节 发病特征 1080

三、时间特征与长期趋势 1081

四、地区分布特征 1082

五、人群分布特征 1083

一、遗传因素 1085

第三节 相关病因 1085

二、环境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 1086

一、一级预防 1088

第四节 三级预防 1088

二、二级预防 1091

三、三级预防 1092

第一节 高血压 1095

第47章 其他常见重要疾病 1095

第二节 冠心病 1099

第三节 恶性肿瘤 1106

第四节 溃疡病 1114

第五节 皮肤病 1118

一、严重伤害事件分类 1123

第48章 概论 1123

第七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对策 1123

二、伤害事件的特点与危害 1125

三、伤害事件的发生现况 1126

四、应对策略 1127

五、预警 1128

六、综合卫生处理措施 1129

一、常见卫生学问题 1133

第一节 概述 1133

第49章 严重自然灾害 1133

二、卫生处置基本方案 1135

二、地震灾害 1137

一、洪涝灾害 1137

第二节 常见严重自然灾害的卫生处置重点 1137

三、热浪灾害 1138

一、监测预警系统 1139

第三节 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系统 1139

四、寒冷损伤 1139

五、雷电灾害 1139

二、应急系统 1140

第一节 概述 1142

第50章 恐怖爆炸性伤害 1142

一、创伤救治 1143

第二节 创伤 1143

二、现场自救对策 1145

一、主要伤害 1145

二、创伤护理 1145

第三节 火灾 1145

第四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46

四、入院后救治 1146

三、现场急救 1146

第五节 环境破坏 1147

二、心理干预 1147

一、预防 1147

二、对军队非战斗减员的影响 1150

一、已控制疫病复燃的原因 1150

第51章 突发疫情与严重生物恐怖事件的卫生处置 1150

第一节 概述 1150

五、疫后恢复 1151

四、法律问题 1151

三、心理创伤问题 1151

一、疫情发生的条件 1152

第二节 突发疫情 1152

二、疫情控制 1153

三、事件发生前的工作 1156

二、应对措施和计划的假设 1156

第三节 生物恐怖事件 1156

一、生物恐怖袭击的特点 1156

四、事件发现 1157

六、卫生处置 1158

五、诊断 1158

一、常见有毒化合物 1163

第一节 概述 1163

第52章 突发化学事件的卫生处置 1163

三、卫生处置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1164

二、直接后果 1164

四、卫生处置预案及演练 1165

二、处理伤员 1167

一、控制污染源、评估危害区及疏散人员 1167

第二节 卫生处置措施 1167

三、化学毒物中毒及其救治原则 1168

四、救治通用原则 1169

二、侦检方法 1170

一、侦检分类 1170

五、预防措施 1170

第三节 化学毒物侦检 1170

一、基本方法 1171

第四节 化学毒物污染的消除方法 1171

三、侦检程序 1171

二、医学救援器材 1172

一、药品与抗毒剂 1172

二、染毒人员的消毒 1172

三、染毒服装消毒 1172

第五节 防化基本装备与器材 1172

四、其他 1173

三、侦检器材 1173

一、放射源 1174

第一节 核与辐射来源 1174

第53章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卫生处置 1174

三、核武器和粗糙核武器 1175

二、核电站与其他核设施 1175

三、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段性 1176

二、可能造成的危害差异很大 1176

第二节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特点 1176

一、地点难以预计 1176

六、应急处理难度大,时间长 1177

五、心理、社会影响与后果严重 1177

四、照射途径、源项多,伤情复杂 1177

一、预防性措施 1178

第三节 应急处理措施 1178

三、应急防护措施 1179

二、干预与干预水平 1179

一、现场处理 1182

第四节 救治措施 1182

四、对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 1182

三、在医院的处理 1183

二、接收区处理 1183

一、人员受辐射情况监测 1184

第五节 个人剂量监测和估算 1184

二、照射剂量估算 1186

二、局部辐射损伤 1187

一、急性放射病 1187

第六节 医学处理 1187

二、加强科普宣传,做好信息服务 1188

一、制定工作规划,落实救援预案 1188

三、促进放射性核素自体内排出 1188

第七节 公众心理影响的对策 1188

四、促进心理康复,消减事件影响 1189

三、完善技术准备,认真实施干预 1189

二、卫生监督的目的 1191

一、基本概念 1191

第八篇 重要军事活动中的综合卫生保障 1191

第54章 军队卫生监督 1191

第一节 概述 1191

四、卫生监督机构 1192

三、主要监督内容 1192

二、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 1193

一、基本原则 1193

第二节 卫生监督程序 1193

三、经常性卫生监督程序 1194

五、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1195

四、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1195

六、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1196

一、军队执行的食品卫生法暂行管理办法 1197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 1197

一、营区给水站卫生管理 1198

第四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1198

二、食品卫生标准 1198

第五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1199

二、饮用水卫生标准 1199

二、公共场所卫生基本要求 1200

一、公共场所的种类 1200

四、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1201

三、卫生监测的目的 1201

六、卫生标准 1202

五、卫生监测指标 1202

一、一般卫生保障 1207

第55章 大批人员进驻特殊环境的综合卫生保障 1207

二、进驻寒冷环境的卫生保障 1208

四、进驻高原环境的卫生保障 1209

三、进驻炎热环境的卫生保障措施 1209

五、进驻戈壁沙漠环境的卫生保障 1210

六、进驻海域环境的卫生保障 1211

一、抢险救灾的卫生保障 1212

第56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综合卫生保障 1212

二、制乱平暴的卫生保障 1214

三、反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卫生保障 1215

四、军事演习的卫生保障 1216

五、维和部队的卫生保障 1217

一、接收新兵的卫生保障 1220

第一节 新兵集中的卫生保障 1220

第57章 军事人员聚集的卫生保障 1220

二、到达部队后的卫生保障 1221

三、新兵训练期间的卫生保障 1222

一、卫生保障特点 1223

第二节 阅兵部队的卫生保障 1223

三、保障措施的组织实施 1224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224

三、组织实施 1227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227

第三节 大型会议的卫生保障 1227

一、卫生保障特点 1227

一、卫生保障特点 1230

第58章 国防施工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卫生保障 1230

二、基本要求与措施 1232

三、组织与实施 1234

一、卫生保障的特点 1236

第59章 战区和战场的卫生保障 1236

二、基本要求 1237

三、组织指挥 1238

四、主要措施 1239

一、健康 1242

第一节 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 1242

第九篇 军队健康教育 1242

第60章 概论 1242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243

一、健康教育 1244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244

二、健康促进 1246

二、军事健康教育 1247

一、军队健康教育 1247

第三节 军队健康教育与军事健康教育 1247

一、基础教育 1249

第一节 部队健康教育 1249

第61章 军队健康教育的内容 1249

二、继续教育 1252

三、专题教育 1253

一、非医学院校健康教育 1257

第二节 军队院校健康教育 1257

二、医学院校健康教育 1258

二、住院教育 1259

一、门诊教育 1259

第三节 军队医院健康教育 1259

三、出院后教育 1260

二、国内健康教育组织 1261

一、国际健康教育组织 1261

第62章 军队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61

四、组织实施 1262

三、组织机构 1262

五、常用方法及应用 1263

一、教育计划设计 1266

第63章 军队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与评价 1266

二、教育计划的评价 1269

一、标准 1272

第一节 军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方法 1272

第64章 军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1272

二、评估方法 1273

一、常见心理问题 1274

第二节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 1274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275

三、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 1276

一、外军军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研究 1277

第三节 国内外军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研究的几个要点 1277

二、我国军人心理健康的研究 1278

第一节 高海拔环境对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1287

一、高原缺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287

第65章 几种特殊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及其防护 1287

四、高原缺氧环境下心理功能的防护 1289

三、高原缺氧对心理运动的影响 1289

二、高原缺氧对情绪的影响 1289

三、冷热环境下军人心理功能的防护 1291

二、低温环境对军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1291

第二节 冷热环境对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1291

一、热环境对军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1291

二、噪声对军事作业的影响 1292

一、噪声对听觉、视觉的影响 1292

第三节 噪声环境对军人心理功能的影响 1292

三、噪声环境下军人心理功能的防护 1293

一、基本目标——积极适应、持续发展、主动创造 1295

第一节 军人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1295

第66章 军人心理素质的教育与训练 1295

三、维护、保持、促进军人的心理健康 1296

二、保证军人军事作业技能的正常发挥 1296

二、专项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内容 1297

一、基础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内容 1297

第二节 军人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内容 1297

一、创设情境 1298

第三节 军人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环节 1298

三、作战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内容 1298

第四节 军人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299

四、反思内化 1299

二、激励参与 1299

三、策略训练 1299

一、侦察目的和意义 1301

第一节 概述 1301

第十篇 军事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 1301

第67章 卫生流行病学侦察 1301

二、侦察种类 1302

三、侦察内容 1303

三、实验室检测技术 1306

二、现场侦察 1306

第二节 侦察的组织实施 1306

一、侦察前准备 1306

四、侦察资料的总结分析 1308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 1309

二、放射性侦测的方法 1311

一、情报收集 1311

第68章 核武器伤害防护的基本技能 1311

第一节 放射性沾染的侦察、监测 1311

三、放射性监测 1315

二、体表和伤口的沾染消除 1316

一、常用除沾染方法 1316

第二节 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1316

四、设备、环境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1317

三、体内放射性污染的排除 1317

三、落下灰防护 1318

二、放射危险程度 1318

第三节 防护放射性损伤的基本方法 1318

一、制定防护标准 1318

一、生物侦察 1320

第一节 侦察技术 1320

第69章 化学战剂防护的基本技能 1320

五、车载核化生侦察系统 1321

四、探测器 1321

二、侦毒纸(片) 1321

三、报警器 1321

一、检验方法分类 1322

第二节 化学战剂的检验技术 1322

二、采样的技术要求 1323

第三节 化学战剂消除技术 1324

三、检水、检毒装备 1324

二、消除方法 1325

一、消除原理 1325

三、人员染毒的消除 1328

六、其他物品染毒的消除 1329

五、医疗器械及有关物品染毒的消除 1329

四、服装染毒的消除 1329

二、医学防护 1330

一、防护器材 1330

第四节 化学战剂中毒的防护 1330

一、微生物气溶胶侦察预警报警系统 1331

第一节 侦察技能 1331

第70章 生物武器伤害防护的基本技能 1331

二、生物气溶胶实时侦察报警系统 1332

一、总体检验与鉴定程序 1333

第二节 生物战剂的检验技能 1333

二、标本的处理 1334

三、动物接种技术 1335

四、鸡胚接种法 1337

五、细胞培养技术 1338

六、防生物战病理检验 1339

一、人员的洗消 1341

第三节 生物战剂污染的洗消技能 1341

四、食物和餐具的洗消 1342

三、服装与装具的洗消 1342

二、军马军犬等的洗消 1342

六、房屋消毒 1343

五、饮水消毒 1343

七、室外地面消毒 1344

十、生物弹与弹坑的消毒 1345

九、敌投昆虫与其他媒介物的消毒 1345

八、武器与技术装备的洗消 1345

一、物理防护装备的种类 1346

第四节 生物战剂防护技能 1346

二、防护装备的使用时机 1347

一、光辐射损伤实验模拟 1349

第一节 核武器伤害的实验模拟 1349

第71章 核、化、生特殊伤害的实验模拟 1349

二、核辐射损伤实验模拟 1351

三、冲击伤实验模拟 1352

四、核爆炸复合伤实验模拟 1354

一、经呼吸道染毒 1355

第二节 化学武器伤害的实验模拟 1355

二、经消化道染毒 1360

三、经皮肤染毒 1361

一、可用作生物战剂的病原体 1363

第三节 生物武器伤害的实验模拟 1363

三、生物武器损伤实验模拟 1364

二、生物战剂人类感染剂量 1364

一、人工高温舱及其用途 1366

第一节 高温环境的实验模拟 1366

第72章 特殊军事环境的实验模拟 1366

二、湿热气候环境的模拟 1368

四、评价热强度的主要仪器与指标 1369

三、干热气候环境的模拟 1369

一、人工低温舱及其用途 1371

第二节 高寒环境的实验模拟 1371

三、湿冷气候环境的模拟 1372

二、干寒气候环境的模拟 1372

第三节 高原低氧环境的实验模拟 1373

四、评价冷强度的主要仪器与指标 1373

一、人工低压舱及其用途 1374

二、高原低氧环境的模拟 1375

第四节 高原气候环境的模拟 1376

二、生理学方面 1377

一、气象学方面 1377

三、生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 1378

二、失重实验的模拟 1379

一、高过载(加速度)实验模拟 1379

第73章 特殊军事作业的实验模拟 1379

第一节 超重与失重的实验模拟 1379

三、G耐力的评价方法 1380

四、G耐力评价水平及标准 1382

一、人-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1383

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模拟 1383

五、侧向加速度(士Gy)耐力 1383

一、概述 1384

第三节 载人航天的系统仿真 1384

二、工作负荷 1384

二、系统仿真的应用 1385

第四节 潜水作业的模拟 1387

二、潜水模拟舱 1388

一、饱和潜水 1388

一、噪声 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