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发凡》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坚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5350
  • 页数:7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它既将教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相互结合,又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相互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中国教育的实际状况,阐述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全书试图以教育经济这门新兴学科作为振教强国的独到视野,力求改变传统教育发展的套路,改变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径,改变传统资源发展的配置。

目录 1

自序 1

导论 教育与经济的相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抉择 1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地位 1

一 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 2

二 魅力无穷的公认学科 5

三 前景看好的基础学科 9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一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13

二 教育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18

三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21

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24

一 教育经济学的题旨线索 24

二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7

三 教育经济学的独特视野 30

一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32

第四节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2

二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37

上篇 教育经济学原理 45

第一章 教育战略 45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 45

一 优先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45

二 优先发展教育的整体思路 48

三 优先发展教育的社会联系 51

一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使命 55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振兴经济的战略纲领 55

二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需要 58

三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功能 61

第三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跻身强国的战略决策 63

一 教育落后的被动 64

二 教育强弱的划分 68

三 教育进取的态势 75

第四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提高素质的战略任务 77

一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目标相吻合 78

二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内容相融会 81

三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改革相联系 83

第二章 教育资源 88

第一节 教育资源的界定 88

一 教育资源的本质 88

二 教育资源的概念 92

三 教育资源的特点 96

第二节 教育资源的配置 100

一 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101

二 教育资源配置的难点 103

三 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路 109

第三节 教育资源的利用 116

一 教育资源的利用特征 117

二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120

三 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 123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 128

一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128

第三章 教育体制 128

二 教育管理体制的学校系统 134

三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向 140

第二节 教育组织功能 143

一 教育组织功能的调整 144

二 教育组织功能的分解 146

三 教育组织功能的发挥 149

一 构建权责结合体制 152

第三节 教育职权划分 152

二 构建共同办学体制 155

三 构建自我约束体制 157

第四节 教育机构设置 159

一 锁定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159

二 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 162

三 确定教育经费管理的模式 166

第四章 教育产业 171

第一节 教育产业思维 171

一 教育本质研究的深化 171

二 思维方式发生的变革 175

三 教育实力比照的标志 177

第二节 教育产业概念 181

一 教育是知识性产业 182

二 教育是高科技产业 185

三 教育是优资本产业 190

第三节 教育产业布局 192

一 教育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 193

二 教育产业布局的研究内容 196

三 教育产业布局的调整重点 200

第四节 教育产业竞争 204

一 教育产业竞争的内容 205

二 教育产业竞争的观念 208

三 教育产业竞争的举措 210

第五章 教育环境 214

第一节 重教的社会风尚 214

一 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 215

二 重视教育的学校环境 218

三 重视教育的尊师环境 223

第二节 配套的教学设施 226

一 教室场地管理 227

二 教学技术基础 229

三 教育图书资料 233

第三节 科学的职位评定 235

一 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制度 236

二 教师资格制度 241

三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245

第四节 优厚的工资待遇 246

一 教师工资待遇的依据 247

二 教师工资待遇的确定 250

三 教师工资待遇的执行 252

中篇 教育经济学策略 259

第六章 教育信息 259

第一节 教育信息的概念 259

一 教育信息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产物 260

二 教育信息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客观反映 263

三 教育信息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战略资源 265

第二节 教育信息的特性 268

一 信息生产的基本特性 268

二 教育信息的主要特征 271

三 教育信息的简单分类 274

第三节 教育信息的环节 280

一 教育信息的收集 280

二 教育信息的加工 283

三 教育信息的储存 285

四 教育信息的传输 287

第四节 教育信息的运用 289

一 运用教育信息的基本要求 289

二 运用教育信息的一般原则 291

三 运用教育信息的有效途径 295

第七章 教育决策 301

第一节 教育决策的基础 301

一 教育决策的地位 302

二 教育决策的特点 306

三 教育决策的种类 310

第二节 教育决策的原则 316

一 教育决策的可行性原则 316

二 教育决策的信息性原则 318

三 教育决策的系统性原则 321

四 教育决策的集团性原则 322

五 教育决策的经济性原则 324

一 教育决策的要点 327

第三节 教育决策的运用 327

二 教育决策的流程 330

三 教育决策的教训 333

第四节 教育决策的技术 337

一 教育决策技术的重要性 337

二 教育决策技术的系统性 339

三 教育决策技术的实用性 342

一 教育模式的概念 348

第八章 教育模式 348

第一节 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348

二 教育模式的特性 350

三 教育模式的要素 354

第二节 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 359

一 学历教育 359

二 职业教育 366

三 成人教育 371

第三节 教育模式的基本走向 377

一 继续教育的趋势 378

二 继续教育的要求 383

三 继续教育的推进 386

第九章 教育统计 391

第一节 教育统计的兴起 391

一 教育统计的描述统计阶段 392

二 教育统计的推断统计阶段 393

三 教育统计的多元统计阶段 395

一 教育统计的初步概念 400

第二节 教育统计的手段 400

二 教育统计的基本指标 403

三 教育统计的常用方法 407

第三节 教育统计的调查 412

一 教育统计调查的基本内容 412

二 教育统计调查的一般做法 414

三 教育统计调查的简单分类 420

第四节 教育统计的分析 422

一 教育统计分析的思路 422

二 教育统计分析的方式 426

三 教育统计分析的步骤 429

第十章 教育立法 434

第一节 教育立法的实质 434

一 教育立法的涵义 435

二 教育立法的体现 437

三 教育立法的作用 440

第二节 教育立法的范畴 443

一 教育立法的内容 444

二 教育立法的程序 448

三 教育立法的特点 452

第三节 教育立法的趋势 453

一 世界教育立法的趋势 454

二 外国教育立法的效果 460

三 中国教育立法的进步 462

第四节 教育立法的完善 464

一 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464

二 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466

三 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470

下篇 教育经济学运用 475

第十一章 教育供求 475

第一节 教育市场的依据 475

一 创有价值的教育服务实践得到重视 475

二 趋向定论的教育产业理论提供支撑 479

三 世界通行的教育市场规则可以借鉴 481

一 现代化经济对当代教育的新要求 484

第二节 教育市场的发育 484

二 现代化经济对当代教育的新机制 487

三 现代化经济对当代教育的新拉动 489

第三节 教育市场的拓展 493

一 教育市场的潜能 493

二 教育市场的开辟 495

三 教育市场的发展 499

第四节 教育市场的预测 502

一 教育供求调节机制 502

二 教育供求调节比率 506

三 教育供求调节预测 509

第十二章 教育成本 515

第一节 教育成本的依据 515

一 研究教育成本的前提 515

二 计算教育成本的需要 523

三 界定教育成本的内涵 529

一 教育的个别成本 533

第二节 教育成本的内容 533

二 教育的社会成本 536

三 教育的分类成本 538

第三节 教育成本的管理 541

一 教育成本的指标 541

二 教育成本的计划 546

三 教育成本的管理 548

第十三章 教育投入 554

第一节 智力性投入 554

一 智力性投入的依据 554

二 智力性投入的要素 560

三 智力性投入的比例 562

第二节 财政性投入 566

一 财政性投入的理论研究 566

二 财政性投入的参照指标 569

三 财政性投入的实施规划 574

第三节 集资性投入 576

一 投资主体多元化 577

二 投资形式多样化 580

三 投资办法多层化 581

四 投资制度规范化 584

第四节 永久性投入 586

一 坚定永久性投入的理念 587

二 扩大永久性投入的效果 589

三 坚持永久性投入的要求 592

第十四章 教育产出 596

第一节 教育产出的取向 596

一 教育产出的价值观念 596

二 教育产出的价值核定 602

三 教育产出的价值导向 607

第二节 教育产出的指标 611

一 教育产出的推算指标 611

二 教育产出的参照指标 614

三 教育产出的亟待提高 619

第三节 教育产出的回报 623

一 教育产出的分层 624

二 教育产出的效应 628

三 教育产出的趋势 631

第十五章 教育评价 637

第一节 教育评价目标 637

一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 637

二 教育评价的实践活动 640

三 教育评价的指数标准 643

一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 647

第二节 教育评价内容 647

二 教育评价的长短效益 651

三 教育评价的具体内容 655

第三节 教育评价方法 660

一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660

二 教育评价的一般技术 662

三 教育评价的有益做法 664

一 教育评价效益的系数 670

第四节 教育评价效益 670

二 教育评价效益的测算 673

三 教育评价效益的利用 676

结论 创新教育才能体现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681

第一节 教育经济的转换 681

一 顺应知识的迅猛发展 681

二 顺应科技的日新月异 685

三 顺应才财的良性循环 689

第二节 教育经济的依托 693

一 教育经济要立足实际 694

二 教育经济要力求创新 696

三 教育经济要放眼未来 699

第三节 教育经济的互动 704

一 教育经济的重要责任 704

二 教育经济的希望工程 708

三 教育经济的全面推进 713

主要参考文献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