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底三阶段 1
第一节 西周官学时代及其官学 1
第二节 官学到私学底转变 8
第三节 子学思辩的时代及其前途 16
第二章 殷代的主要意识生产 21
第一节 殷代历法意识生产的起源 21
第二节 殷代“卜”的意识生产 25
第三章 周人“国有思想”及其前途 30
第一节 周人“国有思想”的原因 30
第二节 周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32
(一)周人维新思想的来源 33
(二)周代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政治与宗教) 34
(三)周人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政治与道德) 40
第四章 周人思想第一次的变迁 49
第一节 第一次思想变迁的历史原因 49
第二节 周代悲剧思想的先趋之路 57
(一)暴露现实的悲剧要素 58
(二)悲剧诗歌之命运否定的特质 63
第五章 孔墨显学主潮论上——方法论之异同 68
第一节 春秋思想文物的具文化及其显学批判 68
(一)孔子与“文”化 75
第二节 孔子知识论的特点 75
(二)孔子的“能思”与“所思”论 76
(三)孔子论“知” 79
(四)孔子的智者论 82
第三节 墨子知识论的特点 83
(一)墨子知识论的素材 84
(二)墨子知识论的“取实予名”论 87
(三)墨子知识论的“立仪” 91
第六章 孔墨显学主潮论下——学说体系之异同 97
第一节 孔墨显学的优良传统 97
(一)孔子的社会批判及其理想 100
第二节 孔子学说的体系 100
(二)孔子的人类认识及其道德观 108
(三)孔子的天道观 111
第三节 墨子的学说体系 115
(一)墨子的国民自觉及其人类思想 115
(二)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121
(三)墨子的天道与天命观 128
第七章 老庄学派反“显学”的智者学说 134
第一节 老庄学派的历史路线 134
(一)老子的社会论 138
第二节 老子学说的体系 138
(二)老子的形而上学 143
第三节 庄子的概念游戏论 148
(一)庄子对于“先王”的游戏及其天道观的产生 148
(二)庄子的宇宙游戏 153
(三)庄子的物质、存在、运动诸范畴之否定 156
(四)庄子的知识论游戏 159
第八章 儒家思孟学派及其放大了的儒学 162
第一节 子思孟轲的学派研究 162
第二节 中庸思想的形而上学 170
第三节 孟子的社会人类观 174
第四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 179
第五节 孟子的天论与性善论 183
第九章 后期墨家及其通约了的墨学 187
第一节 辩者墨学的学派性 187
第二节 辩者墨学对于墨子学说的修正 191
第三节 辩者墨学对于墨子道德学说之发展 196
第四节 后期墨学的科学论 198
第五节 后期墨学的认识过程论与论理学 203
(一)墨学论认识过程的前半截(认识论) 203
(二)墨学论认识过程的后半截(论理学) 206
第十章 诡辩学者的论理学 213
第一节 诡辩学者的学派性 213
第二节 惠施及其论理学 215
第三节 公孙龙及其论理学 218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底综合者荀学 223
第一节 荀子的时代与荀学 223
第二节 荀子在古代学说中的批判与发展 229
第三节 荀子唯物论的要素及其无神论 231
第四节 荀子的认识论与论理学 234
第五节 荀子“性恶”论中的两条战线之斗争 237
第六节 荀子学说的局限及其批判 239
第七节 荀子关于儒家传统的朴素修正 241
第十二章 法家的悲剧历史与韩非子 245
第一节 法家的历史及其历史觉醒 245
第二节 韩非子历史的与思想的传统 252
第三节 韩非子的学说概论 260
第四节 韩非子的理想与历史的现实 264
第十三章 附论屈原思想 267
(一)屈原思想底秘密 267
(二)屈原思想底评量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