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余秋雨 1
说“钱” 1
不可“以钱划线” 4
穷得只剩下钱 10
存同求异 17
在感于“反常思维” 20
“羊上树” 23
烦恼即菩提 27
草簇的遥看 29
慎用“一切” 32
也要“做减法” 36
自己的脑袋 39
文化——“人化” 42
“人死观” 45
人生真味 48
欲望的舞蹈 51
执著与超脱 55
成功的秘诀 58
痴思长绳系日 62
灵魂校正灵魂 65
发财与发“才” 68
重视闲暇消费 71
书迷 74
读几本书 77
憧憬“淘书乐” 80
“食文化”与“文化食” 84
请喝茶! 87
不要空“等” 90
“君子之教,喻也” 93
把娱乐还给孩子! 96
看电视不宜成“迷” 99
勿让孩子“先富起来” 103
莫扎特与《伤仲永》 106
忘年人 109
老人的“空茫” 112
厄洛斯的“乱箭” 115
让“喇叭交响乐”轻些 118
安得清新空气留人间 122
“城市的肺” 125
想到“天人合一” 129
让“方便”方便 133
“吃不了,兜着走” 137
花篮与花圈 141
多点“举手之劳”“动口之劳” 144
“礼轻情意重”的异化 147
厚养薄葬 150
赌徒的逻辑 153
狐狸的名片 157
各人应扫门前“雪” 160
礼让 163
要以科学说荒唐 166
苦恼的笑 169
认价不认货 172
假冒中的“大巫” 175
“一次性买卖” 178
“登龙术”的新变种 181
不护短 184
话说“下海” 188
关于“股票热” 191
双鸡吉兆 194
也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6
堵“后门”,开“前门” 200
短视不宜 203
哀悼中的沉思 206
丈夫何故娘娘腔 210
美国反对美国 213
把“华文”与“世界”连起来 216
“晋军”的“集束手榴弹” 219
诚则灵 222
多点“内功”,少点“外功” 225
不打印象分 228
从《都市风流》谈起 231
氛围 234
文章要由奢入俭 237
一句话讲演 240
作家的癖好 243
有感于“吃古人,吃洋人” 245
性爱≠性本能 250
在梵高、伦勃朗的画前 254
演出精品屋 260
悲剧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 263
跳舞使人变美 266
“朝拜贝多芬” 269
呼唤新名家 272
戚雅仙的“三多” 275
“三言”“二拍”+“一型” 278
敦煌民俗学 281
敏感 284
当代——英雄 287
出版是一种选择 291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94
呼拉圈与扑克的随想 297
三方齐把关 300
新书 303
编选不宜滥 306
人才到位 309
出版的“质量意识” 314
“天下图书一大抄” 317
且说“发烧书” 321
纸上反响终觉空 324
“巧妙的圈套” 327
打铁需要自身硬 330
书店应有书卷气 333
写情书似的复读者来信 336
报刊的出众“眼睛” 340
话说言论出新 343
审美的鼻子 346
亦雅亦俗,非雅非俗——《阿花》、《阿贞》、《阿惠》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355
美学的与历史的追求——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评选记感 367
“留学生文学”方兴未艾 377
《父老兄弟》的震撼力 390
且说创作心态 394
“意味”与“形式” 408
巴老的书桌 414
文化老人话老年——沪上文学前辈小聚记 419
背书 425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429
“助产士”的乐与苦 436
跋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