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上册 2
第一篇 常用技术资料 2
第一章 常用数学公式、力学公式 2
第一节 常用数学公式 2
一、代数 2
二、平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双曲函数 15
三、微分 20
四、积分 26
五、几何 38
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8
七、线性规划及网络技术 92
第二节 常用力学公式 121
一、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121
二、工程力学 127
三、强度校核理论 150
四、各种形状截面的几何特性 152
第二章 常用符号、计量单位及换算 157
第一节 字母表 157
第二节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15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名词解释 16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163
四、计量单位换算 167
第一节 制图一般规定 171
一、图纸幅面尺寸 171
第三章 采矿制图与图纸编号 171
二、图框格式 172
三、标题栏 173
第二节 比例 174
第三节 字母代号 175
一、图线 176
二、图线的画法 176
第四节 图线及画法 176
第五节 剖面(断面)符号及画法 178
一、基本规则 179
二、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179
第六节 尺寸标注方法 179
三、标注尺寸的符号 183
四、简化注法 184
第七节 平面直角坐标、提升方位角及标高的标注 186
一、平面直角坐标的标注 186
二、井口方位角的标注 188
三、井口标高的标注 190
四、井口坐标、提升方位角及标高的联合标注 192
第八节 编号、代号及文字说明标注 192
第九节 采矿图形符号 193
一、对采矿图形符号的几点要求 193
二、采矿图形符号规定 194
三、常用地质图例 209
第十节 设计图纸分类及符号 217
一、设计图纸的分类 217
二、各类图纸的符号及代号 218
三、图号组成 218
第十一节 固定图号 221
一、矿井设计固定图号 221
二、矿井设计采矿专业固定图号 222
第一节 岩石和岩体的性质 224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224
第四章 岩石性质与围岩分类 224
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28
三、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232
四、几种岩石力学强度的经验数据 232
五、松软岩石的某些力学特性 233
六、松碎岩石、松软岩石同松软膨胀岩石的关系 234
七、岩体的工程性质 234
第二节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41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41
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应用 242
三、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经验数据 244
四、边坡稳定性指标 249
第三节 围岩分类 251
一、锚喷围岩分类 251
二、普氏岩石分类 254
三、铁路、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255
四、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分类 257
五、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258
六、国外巷道围岩分类 262
第四节 煤层及其顶、底板分类 264
一、煤层分类 264
二、煤层构造分类 265
三、煤层结构分类 265
四、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 265
第五章 煤的性质、分类及用途 271
第一节 煤的性质 271
一、煤的物理性质 271
二、煤的化学性质 271
三、煤的工艺性质 274
四、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276
五、中国不同牌号煤的主要指标 288
第二节 煤的分类及用途 289
一、中国煤炭分类 289
二、国际煤炭分类 291
三、主要煤质指标的分级及可选性、可浮性等级 294
四、煤的特性及用途 301
第三节 各种工业用煤的技术要求 306
一、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 306
二、动力用煤的质量要求 308
三、气化用煤的质量要求 309
四、高炉喷吹用煤的质量要求 312
五、其他工业用煤的质量要求 312
第一节 概述 314
一、地震烈度 314
第六章 矿井开采抗震设计资料 314
二、震级与震中烈度之间的关系 315
四、水文地质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316
五、地震时砂土液化的地质特征 316
三、岩石性质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316
六、地形地质条件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317
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标准 317
八、建筑地震破坏等级 318
九、我国煤矿区地震烈度划分 318
十、煤炭生产建筑设防等级 319
十一、名词术语含义 319
第二节 井巷工程震害与采矿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 320
一、地震对井巷工程的影响 320
二、采矿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 321
第三节 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有关规定 322
第七章 保护煤柱留设 324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24
第二节 保护煤柱的留设方法 330
一、保护煤柱的设计原则 330
二、保护煤柱的设计方法 333
第三节 保护煤柱设计实例 340
一、立井井筒保护煤柱的设计 340
二、急倾斜煤层群立井井筒保护煤柱设计 341
三、斜井井筒保护煤柱设计 342
四、反斜井井筒及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设计 343
五、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设计 344
六、长方形工业场地保护煤柱设计 345
七、铁路保护煤柱设计 346
八、铁路立交桥保护煤柱设计 347
九、水体安全保护煤柱设计 350
第一节 钢铁材料 352
一、各种型钢的型号、规格尺寸、重量及有关参数 352
第八章 常用工程材料 352
二、常用钢板规格尺寸、重量及有关参数 378
三、钢管 386
四、矿用钢 406
五、钢轨及附件 415
六、钢丝绳及绳具 420
第二节 石、砂材料 430
一、石料 430
二、石子 431
三、砂 433
第三节 水泥及水泥砂浆 435
一、水泥 435
二、水泥砂浆 437
第四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441
一、混凝土 441
二、钢筋化学成分 442
三、钢筋力学性能 443
四、混凝土与钢筋应用要求 447
五、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448
六、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449
七、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449
八、常用混凝土外掺剂及其配方 451
九、矿用菱镁混凝土制品 453
十、铁钢砂混凝土 456
十一、喷射混凝土 457
十二、冻结井壁低温早强高强硅粉混凝土 458
十三、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换算表以及钢筋常用数据表 460
第五节 注浆材料 464
一、一般概念 464
二、无机系浆液 465
三、有机化学浆液材料 471
四、注浆材料的选择 474
第六节 其他材料 475
一、铸石 475
二、树脂 477
三、树脂锚杆锚固剂 478
四、胶管 480
五、塑料制品 482
六、保温隔热材料 484
七、煤矿假顶用菱形金属网 485
八、煤矿用风筒 487
九、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 488
十、玻璃钢及其复合材料 489
十一、液压支架用乳化油 492
第一节 采煤机械 495
一、滚筒式采煤机 495
第九章 采掘设备及部分煤矿专用设备 495
二、刨煤机 525
三、连续采煤机 526
第二节 煤矿支护设备 532
一、液压支架 532
二、单体支柱 551
三、其他支护设备 563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配套设备 567
一、破碎机 567
二、乳化液泵站 569
三、喷雾泵站 572
第四节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配套设备实例 574
第五节 掘进、装载机械 577
一、掘进机 577
三、全液压钻车 580
二、全液压双臂履带掘进钻车 580
四、全液压钻装锚机 581
五、双臂液压钻装机 582
六、凿岩机组 582
七、矿用隔爆支腿式电动凿岩机 584
八、气腿式凿岩机 584
九、旋转式岩石电钻 585
十、煤电钻 585
十一、风镐 587
十二、耙斗装岩机 587
十三、铲斗装岩机 591
十四、立爪装岩机 593
十五、蟹爪式装煤机 594
十六、煤巷装运机 594
十七、水仓清理机 595
第六节 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配套实例 596
第七节 煤矿井巷工程设备 597
一、单体锚杆钻机 597
二、台车式锚杆打眼安装机 598
三、MFC系列风动单体锚杆钻机 599
四、锚杆拉力计 599
五、干式混凝土喷射机 600
六、潮(湿)式混凝土喷射机 601
七、螺旋式混凝土搅拌机 602
八、蜗浆式混凝土搅拌机 603
九、喷射混凝土液压机械手 603
十、矿用滑片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604
十一、发爆器 604
十二、激光指向仪 605
第八节 矿井小绞车 606
一、滚筒式提升绞车 606
二、调度绞车 610
三、回柱绞车 611
四、风动回柱绞车 612
五、慢速绞车 612
六、双速多用绞车 613
七、无极绳绞车 614
八、乘人器运输绞车 614
第九节 工业泵 615
一、采掘工作面小水泵 615
九、液压安全绞车 615
二、污水泵 616
三、风动潜水泵 618
四、煤水泵 619
五、煤层注水泵 619
六、清仓泵 620
七、YD系列煤矿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 620
第十节 通风、除尘设备 621
一、矿用隔爆型局部通风机 621
三、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 622
四、矿用建井风机 622
二、斜流式通风机 622
五、湿式除尘风机 624
一、TXU钻机 625
二、MYZ钻机 625
第十一节 钻机 625
三、MAZ-200钻机 626
四、反井钻机 627
第十章 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628
第一节 有关法律、法规目录 628
第二节 有关规程规范目录 629
第三节 有关采矿专业设计标准目录 630
主要参考资料 632
第一节 矿区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 636
第一章 矿区、矿井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 636
一、矿区设计程序 636
第二篇 矿区开发和井田开拓 636
二、矿区综合开发规划 637
一、矿井设计程序 640
二、矿井设计依据及内容 640
第二节 矿井设计程序、依据及内容 640
第一节 矿区、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评价 650
一、地质报告的重要性及设计与地质的配合 650
第二章 矿区、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评价与现场调查研究 650
二、地质报告分析评价内容及方法 651
(露天矿)情况 660
一、矿区内现有生产、在建矿井 660
二、邻近矿区生产建设的基本情况 660
第二节 现场调查研究 660
第一节 矿区开发设计原则 661
第二节 井田划分 661
第三章 矿区开发 661
一、井田划分考虑的主要因素 662
二、井田划分方法 667
三、井田尺寸 676
四、井田划分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较方法 678
五、井田划分实例 679
第三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695
一、矿井井型分类 695
二、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696
第四节 矿区建设规模与均衡生产年限 700
一、矿区建设规模 700
二、矿区均衡生产年限 701
第五节 矿区建设顺序 703
一、编制矿区、矿井建设顺序的原则 703
第六节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 704
一、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的原则 704
二、编制矿井建设顺序的依据 704
二、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705
三、矿区环境治理 706
四、环境监测 707
第一节 开拓方式 709
一、开拓方式分类 709
第四章 井田开拓 709
二、主要开拓方式的选择 713
第二节 井口位置和数量 762
一、井口位置 762
二、井筒数量 763
三、井口坐标计算、提升方位角及井筒方位角 767
四、井口标高及洪水位标高 775
第三节 开拓水平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777
一、上、下山开采 777
二、水平(或阶段)垂高 778
三、水平的设置 781
第四节 主要巷道布置 784
一、主要运输大巷布置 784
二、总回风巷道布置 786
第五节 采区划分与接替计划 788
一、采区划分的原则 788
二、开采顺序和接替计划 789
三、实例 790
第六节 改扩建矿井开拓 792
一、改扩建的条件和要求 792
二、改扩建矿井井田开拓系统的主要类型 794
三、矿井改扩建开拓实例 805
一、方案编制步骤 814
第一节 方案编制步骤及技术分析 814
二、技术分析 814
第五章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 814
一、方案比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817
二、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方法 817
第二节 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 817
三、参数的选取计算 824
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内容 826
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方案比较内容 826
二、井筒(平硐)形式和井口位置方案比较内容 827
三、水平划分方案比较内容 830
四、运输大巷布置方案比较内容 830
第四节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实例 831
一、概况 831
五、总回风道布置方案比较内容 831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832
三、井田开拓方案比较 833
附录一 煤田地质 848
附录二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887
附录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926
附录四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煤矿、选煤厂) 939
主要参考资料 958
一、采区布置设计依据 960
第一节 采区布置设计依据及要求 960
二、采区布置要求 960
第一章 采区布置及主要参数 960
第三篇 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960
一、采煤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962
二、影响采煤工作面长度的因素 962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长度 962
三、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参考资料 963
四、区段长度 964
五、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 964
六、同时回采工作面错距 967
七、上行开采层间距 968
第三节 采区尺寸 969
一、采区尺寸范围 969
二、影响采区尺寸的因素 970
三、采区走向长度的优化 971
四、采区尺寸设计参考资料 971
一、影响采区生产能力的因素 972
二、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 972
第四节 采区生产能力 972
三、确定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参考资料 975
第五节 采区煤柱及回采率 990
一、采区煤柱 990
二、工作面回采率 991
三、采区储量损失 992
四、采区回采率(采出率) 992
一、采煤方法分类及其选择 993
第一节 采煤方法、工艺及设备选择 993
二、长壁采煤工艺特征及适用条件 993
第二章 采煤方法 993
三、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选型 994
四、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的选型 1015
五、爆破落煤采煤设备的选型 1017
第二节 缓及倾斜煤层长壁垮落采煤法 1018
一、薄及中厚煤层采煤法 1018
二、厚煤层采煤法 1038
第三节 放顶煤采煤法 1058
一、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1059
二、普采放顶煤采煤法 1105
三、炮采放顶煤采煤法 1110
四、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 1111
五、放顶煤开采中顶煤冒放性评价方法及步骤 1113
第四节 急倾斜煤层采煤法 1115
一、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1115
二、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 1116
三、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1117
四、急倾斜煤层其他采煤法 1120
第五节 充填采煤法 1129
一、水力充填采煤法 1129
二、风力充填采煤法 1132
第六节 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法 1135
二、巷道布置及盘区准备 1136
三、连续采煤机配套设备 1136
一、适用条件 1136
四、采煤工艺 1137
五、劳动组织及技术指标 1140
六、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应用实例 1140
七、连续采煤机高效短壁柱式采煤法——旺格维利采煤法在神东矿区的应用实践 1148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与采区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应用 1156
一、采煤工作面采动后压力显现的状况 1156
第三章 采(盘)区巷道布置 1156
二、采区巷道受压后的一般状态 1158
三、采区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巷道维护措施 1160
四、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 1165
第二节 煤层群分组开采和采区巷道联合布置 1169
一、煤层群分组的主要依据 1170
二、采区巷道联合布置的适用范围 1171
三、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实例 1176
第三节 倾斜、缓倾斜及近水平煤层采(盘)区巷道布置 1183
一、采区(盘区)巷道布置 1183
二、倾斜长壁开采巷道布置 1193
三、综采采区巷道布置 1200
第四节 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1208
一、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 1208
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1209
第五节 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煤层的采区巷道布置 1218
一、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开采的有关规定 1218
二、开采保护层 1219
三、井下瓦斯抽放巷道布置方式 1223
四、采区巷道布置 1228
一、配采计划 1229
第一节 配采 1229
二、编制配采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1229
第四章 采掘关系 1229
第二节 巷道掘进工程排队 1230
一、接替时间要求和巷道掘进速度 1230
三、编制配采计划时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1230
二、巷道掘进工程排队和进度图表编制 1234
一、采掘面比 1235
二、掘进率 1235
第三节 采掘关系的有关指标 1235
三、采掘面比和掘进率的参考资料 1236
第四节 采掘机械配备 1237
第一节 岩层与地表移动的一般特征 1239
一、上覆岩层移动的一般特征 1239
第五章 建(构)筑物、铁路和水体压煤开采 1239
二、地表移动的一般特征 1241
第二节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1242
一、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基本概念 1242
二、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 1244
三、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方法 1250
第三节 建(构)筑物压煤开采 1259
一、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1259
二、建(构)筑物的保护 1260
三、建筑物下安全开采条件的确定 1263
四、建(构)筑物下采煤设计 1264
五、减少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开采 1265
措施 1265
六、建(构)筑物的地面加固保护措施 1270
七、建(构)筑物下采煤实例 1270
一、铁路压煤开采的特点和要求 1276
二、地表移动对线路的影响 1276
第四节 铁路压煤开采 1276
三、铁路压煤安全开采条件的确定 1277
四、铁路压煤开采设计 1278
五、开采技术措施 1279
六、铁路压煤开采的线路维修措施 1280
七、铁路压煤开采实例 1280
第五节 水体压煤开采 1285
一、影响水体下采煤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因素 1285
二、水体压煤开采的一般途径 1287
三、覆岩破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形态 1287
四、水体压煤安全开采条件的确定 1288
五、水体压煤开采设计 1290
六、水体下采煤的开采技术措施 1295
七、水体下采煤实例 1297
第六节 堤(坝)压煤开采 1298
一、采动地表变形引起地表及堤(坝)开裂的规律 1299
二、解决堤(坝)压煤开采的一般途径 1299
三、堤(坝)压煤开采措施 1300
四、堤(坝)压煤开采实例 1301
第七节 井筒及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的开采 1301
一、立井保护煤柱开采对立井井筒的影响 1302
二、井筒变形预计 1302
三、井筒保护煤柱回收设计 1303
四、立井煤柱回收的技术措施 1304
五、斜井井筒保护煤柱的回收 1306
第八节 石灰岩承压含水层上带压开采 1307
一、石灰岩承压含水层上采煤防治水途径及技术应用特点 1307
六、回收井筒煤柱的观测工作 1307
二、石灰岩承压含水层上带压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影响因素 1308
三、石灰岩承压含水层上带压开采的适用条件及技术措施 1309
四、石灰岩承压含水层上带压开采实例 1310
第一节 水采适用条件与生产工艺 1311
一、中国现有水采矿井、采区概况 1311
第六章 水力采煤 1311
二、水力采煤的适用条件 1313
三、水力采煤生产工艺 1317
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 1321
一、水力落煤及短壁无支护采煤法 1321
二、采掘工作面供水工艺、设备及管道 1334
三、水力采煤巷道布置 1341
第三节 大巷运输与提升 1351
一、大巷运输与提升方式 1351
二、煤水管道运输 1357
第四节 煤水制备储运硐室 1370
一、工艺分类及硐室组成 1370
二、筛机硐室 1373
三、块煤破碎工艺及硐室 1381
四、煤水仓 1383
五、污水储集与浓缩硐室 1396
六、煤水泵房 1402
主要参考资料 1407
第一节 概述 1410
第一章 立井井筒平面布置 1410
一、井筒断面形状 1410
二、井筒名称 1410
第四篇 井筒及相关硐室 1410
中册 1410
一、井筒平面布置设计依据和要求 1412
二、井筒平面布置形式 1412
第二节 井筒平面布置 1412
三、立井提升容器布置形式 1414
第三节 井筒断面的确定 1427
一、井筒断面确定步骤 1428
二、刚性罐道的井筒断面确定 1428
三、钢丝绳罐道的井筒断面确定 1433
四、风井井筒断面确定 1433
五、井筒断面积计算 1434
六、井筒断面布置实例 1434
第一节 钢丝绳罐道 1440
一、概述 1440
第二章 立井井筒装备 1440
二、钢丝绳罐道布置原则及形式 1441
三、钢丝绳罐道安全间隙的确定 1442
四、钢丝绳罐道使用实例 1443
一、概述 1448
二、罐道梁 1448
第二节 刚性罐道 1448
三、罐道 1452
四、罐道布置形式 1460
五、罐道梁固定方式 1460
六、树脂锚杆 1465
七、托架 1466
第三节 刚性罐道的计算 1473
一、荷载分析 1473
二、罐道、罐道梁上的荷载计算 1474
三、断绳制动荷载为主时罐道、罐道梁的计算 1478
四、水平运行荷载为主时罐道、罐道梁的计算 1482
五、悬臂式罐道梁计算 1483
六、罐道梁层间距的确定 1484
七、计算实例 1485
第四节 罐道与罐道、罐道与罐道梁的连接 1496
一、罐道接头 1496
二、钢罐道梁接头 1501
三、罐道与罐道梁的连接 1502
第五节 管路敷设及梯子间 1508
一、管路布置及管子梁的选择 1508
二、电缆布置与敷设 1511
三、梯子间 1511
第六节 井筒装备的防腐 1519
一、井筒中钢材构件的防腐 1520
二、井筒中木质构件的处理 1525
三、老矿井井筒装备防腐 1525
第七节 井筒装备材料消耗 1526
第八节 立井垂直胶带提升系统 1531
一、井壁支护设计依据及要求 1533
第一节 支护类型、材料及施工方法 1533
二、支护类型及支护材料 1533
第三章 立井井筒支护 1533
三、立井施工方法 1538
第二节 井筒支护设计参数和常用资料 1539
一、立井地压计算 1539
二、井壁厚度及圆环内力计算 1543
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构件及计算 1549
四、砖石构件(砂浆砌体)的强度计算 1554
第三节 基岩井筒支护 1558
一、一般基岩井壁厚度的确定 1558
二、井筒过煤层措施 1558
三、深井(千米立井)井筒支护 1559
第四节 井筒锚喷临时支护 1560
一、支护参数的选择 1560
二、立井锚喷支护计算 1564
第五节 井筒注浆 1570
一、注浆法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570
二、浆液注入量的计算 1572
三、常用的注浆材料 1572
四、地面预注浆 1573
五、工作面注浆 1573
六、设计计算实例 1577
第六节 壁座设计和梁窝计算 1578
一、壁座设计 1578
二、梁窝尺寸计算 1581
第四章 冻结法凿井井壁设计 1586
第一节 概述 1586
第三节 设计荷载 1592
二、壁座(或内外壁整体浇筑段)位置的选择 1592
一、冻结井壁受力的一般规律 1592
一、冻结深度的确定 1592
第二节 冻结深度及壁座位置的选择 1592
二、地压 1593
三、不均匀地压 1594
四、冻结压力 1594
五、纵向力和负摩擦力 1599
六、冻结井壁的温度应力 1600
七、基岩交界面剪力及纵向弯矩 1604
第四节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井壁设计 1605
一、井壁安全度的确定 1605
二、混凝土井壁的设计计算 1606
三、钢筋混凝土井壁的设计计算 1610
四、冻结井筒混凝土井壁强度增长特点及对策 1617
五、混凝土外加剂 1620
第五节 复合井壁 1624
一、复合井壁的类型 1624
二、复合井壁的材料及使用条件 1626
三、复合井壁的组成和作用 1644
四、复合井壁的设计计算 1651
五、壁座设计 1673
第六节 井塔荷载作用下的井壁结构计算 1676
一、概述 1676
二、井塔基础不与井筒相联时井壁圆环受力计算 1677
三、井塔直接支承在井筒上时井壁结构设计计算 1678
第七节 冻结法井壁设计计算实例 1695
一、计算原则 1696
二、确定井壁厚度 1696
三、井壁环向稳定性验算 1697
四、按冻胀力对外层井壁环向配筋的计算 1699
五、内层井壁按承受静水压力的环向配筋计算 1700
六、把内外层井壁看作整体结构,按共同承受水土压力校核 1701
七、按吊挂力计算外层井壁坚向钢筋及抗裂验算 1704
八、井壁竖向荷载计算 1706
九、壁座设计计算 1707
十、基岩与表土交界面处井壁设计计算 1709
第一节 概述 1712
一、钻井法凿井特点 1712
第五章 立井钻井法井壁结构设计 1712
二、井壁结构的一般形式和要求 1713
三、煤炭系统钻井法凿井施工情况 1714
四、国内外立井钻机主要技术特征 1714
第二节 钻井井壁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1717
一、钻井法施工井筒直径的确定 1717
二、井壁厚度的确定及限量 1718
三、荷载计算 1719
第三节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壁的设计计算 1722
一、井壁内力及配筋计算 1722
四、结构安全度的确定 1722
二、井壁稳定性验算 1725
三、施工过程井壁强度验算 1728
四、壁后补注浆井壁强度校核 1730
五、井壁接头设计 1731
第四节 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的设计计算 1736
一、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设计一般要求 1736
二、井壁内力计算 1737
三、井壁内层钢板锚卡设计 1739
四、井壁接头设计 1740
五、节间注浆孔的留设 1741
第五节 井壁底的设计 1743
一、浅碟式井壁底 1743
六、钢板防腐 1743
二、截锥式井壁底 1747
三、半球和削球式井壁底 1748
四、半椭圆回转扁球壳井壁底 1750
五、回转椭圆扁球壳井壁底的计算实例 1757
第六节 使用小型钻机时的井壁结构形式 1767
一、钻井机类型 1767
二、井壁结构形式 1768
第六章 立井沉井法结构设计 1769
第一节 概述 1769
一、沉井法分类 1770
二、沉井法的适用条件 1770
三、国内煤矿沉井技术特征 1771
二、设计步骤 1779
一、设计依据及所需资料 1779
三、沉井井筒设计 1779
第二节 沉井井壁结构设计 1779
第三节 沉井刃脚设计 1790
一、刃脚的作用及形状 1790
二、刃脚受力计算 1792
三、刃脚的配筋计算 1794
四、刃脚钢靴钢板厚度的计算 1795
第四节 沉井构造要求 1796
五、刃脚基座的设置 1796
一、套井尺寸的确定 1797
第五节 套井结构设计 1797
二、套井结构型式及特点 1799
二、沉井井筒尺寸确定 1800
一、地质情况 1800
第六节 沉井结构计算实例 1800
三、按下沉条件验算井壁厚度 1802
四、井壁环向配筋计算 1803
五、竖向钢筋计算 1804
七、沉井的刃脚计算 1805
六、联系钢筋 1805
一、帷幕法的工艺流程和特点 1809
第一节 概述 1809
第七章 立井混凝土帷幕 1809
三、常用的造孔设备 1811
二、帷幕法适用条件和一般要求 1811
四、国内帷幕法施工简况 1813
二、帷幕厚度的确定 1816
一、帷幕深度的确定 1816
第二节 混凝土帷幕设计 1816
五、立井混凝土帷幕内套砌井壁厚度的确定 1817
四、混凝土帷幕槽孔段数的划分 1817
三、钻孔容许最大偏斜率 1817
一、护井 1818
第三节 混凝土帷幕的结构及建造要求 1818
六、壁座设计 1818
二、混凝土帷幕 1819
三、帷幕内表面与套壁结合面的处理 1825
二、帷幕底部壁座的施工 1825
第四节 井筒掘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825
一、井筒掘砌 1825
二、连接处形式 1826
一、设计依据 1826
第八章 立井井筒相关硐室设计 1826
第一节 罐笼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 1826
三、连接处尺寸的确定 1827
五、连接处附属硐室及行人通道 1831
四、连接处断面形状及支护 1831
七、部分矿井副井连接处设计索引 1833
六、其他要求 1833
三、井底水窝深度的确定 1842
二、井底水窝分类 1842
第二节 罐笼立井井底水窝 1842
一、设计依据 1842
六、井底水窝清理及排水方式 1847
五、井底水窝梯子间及平台梁 1847
四、井底水窝结构及支护 1847
七、副井井底清理斜巷及排水硐室通用设计索引 1850
二、休息硐室的布置 1851
一、设计依据 1851
第三节 休息硐室 1851
一、设计依据 1852
第四节 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硐室 1852
三、断面及支护 1852
二、井底煤仓与装载硐室布置 1853
三、井底煤仓 1855
四、箕斗装载硐室 1879
五、装载带式输送机巷及机头、给煤机、贮气罐硐室 1885
七、井底煤仓、箕斗装载硐室设计索引 1890
六、配煤带式输送机巷 1890
三、井底受煤漏斗、挡煤器及撒煤溜道 1899
二、箕斗立井井底清理撒煤系统布置方式 1899
第五节 箕斗立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及水窝泵房 1899
一、设计依据 1899
四、沉淀池硐室及水仓、水窝泵房 1906
五、清理斜巷及绞车房 1910
六、索引及实例 1914
一、设计依据 1918
第六节 立风井井口及井底车场 1918
二、井口布置 1919
三、立风井井底车场 1926
四、风井井底连接处通用设计索引 1930
二、按提升方式分类 1935
一、按用途分类 1935
第九章 斜井井筒分类、断面形状 1935
及主要设计原则 1935
第一节 斜井井筒分类 1935
一、断面形状及适用范围 1937
第二节 斜井井筒断面形状 1937
二、国内斜井井筒断面形状及支护实例 1938
一、简易施工方法 1939
第三节 斜井穿过松软土层和流砂层的施工方法 1939
二、特殊施工方法 1941
第四节 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原则 1943
第一节 斜井井筒浅部地压估算 1944
第十章 斜井井筒浅部地压和支护计算 1944
一、支护要求 1945
第二节 斜井井筒浅部支护计算 1945
二、支护厚度的确定 1946
三、轨道防滑 1947
二、轨道固定形式 1947
第十一章 斜井井筒装备、设施及斜风井 1947
第一节 轨道 1947
一、轨型选择 1947
四、铺轨及轨道布置 1955
一、水沟设置原则 1956
第二节 水沟及排水斜井 1956
二、水沟布置形式 1957
一、设置原则 1958
第三节 人行台阶与扶手 1958
三、排水斜井 1958
四、台阶材料消耗 1959
三、台阶踏步尺寸的确定 1959
二、布置形式 1959
五、扶手 1962
一、敷设要求 1963
第四节 管线敷设 1963
二、管路敷设形式 1964
三、电缆敷设形式 1966
一、斜风井井筒布置一般规定 1968
第五节 斜风井 1968
二、回风斜井 1969
三、进风斜井 1974
一、井筒断面布置 1975
第一节 普通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 1975
第十二章 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 1975
二、普通带式输送机系统 1977
三、硐室 1978
二、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系统 1983
一、井筒断面布置 1983
第二节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 1983
三、硐室 1986
二、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系统 2004
一、井筒断面 2004
第三节 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 2004
三、硐室 2009
一、井筒断面的布置 2042
第四节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及硐室 2042
二、大倾角带式输送机 2043
三、硐室 2049
一、井筒断面布置 2051
第一节 井筒断面及线路布置 2051
第十三章 串车斜井井筒及硐室 2051
一、乘人车场 2060
第三节 硐室 2060
二、线路布置 2060
第二节 斜井井筒内人员运送 2060
一、人员运送的要求 2060
二、斜井人车类型 2060
四、信号硐室 2061
三、等候室 2061
二、人车存车场 2061
一、绳压式跑车防护装置 2062
第四节 斜井井筒跑车防护装置 2062
五、躲避硐室 2062
二、主提升机控制式跑车防护装置 2063
一、井筒断面布置 2065
第一节 井筒断面及线路布置 2065
第十四章 箕斗斜井井筒及硐室 2065
二、线路布置 2068
一、装载硐室及煤仓 2069
第二节 硐室 2069
二、信号硐室 2076
四、清理撒煤硐室 2082
三、躲避硐室 2082
主要参考资料 2086
一、窄轨铁路道岔的类型和系列 2090
第一节 窄轨铁路道岔 2090
第五篇 井底车场及硐室 2090
第一章 窄轨铁路道岔与线路联接 2090
二、窄轨铁路道岔选用说明 2108
三、1996年以来新增标准设计道岔系列品种及主要参数 2110
五、低合金钢整体铸造式辙叉 2112
四、警冲标 2112
六、异型鱼尾板 2113
七、扳道器的布置 2114
二、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2122
一、单开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 2122
第二节 窄轨铁路道岔线路联接 2122
五、三角道岔线路联接 2123
四、渡线道岔线路联接 2123
三、对称道岔线路联接 2123
六、对称组合道岔线路联接 2127
八、道岔与曲线间插入直线段的长度 2128
七、四轨套线道岔线路联接 2128
九、双轨线路的分岔 2129
三、曲线道岔的类型和系列 2132
二、曲线道岔的特点 2132
第三节 窄轨曲线道岔及线路联接 2132
一、概况 2132
四、主要部件结构概述 2134
五、曲线道岔经济效益分析 2135
八、同侧双边曲线道岔线路联接 2138
七、单开曲线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 2138
六、使用范围及应用前景 2138
九、对称三开曲线道岔线路联接 2140
一、设计依据 2141
第一节 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 2141
第二章 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分类 2141
二、设计要求 2142
一、井底车场类型 2143
第二节 井底车场类型及形式选择 2143
二、井底车场形式选择 2144
一、井底车场线路布置 2147
第二节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2147
第三章 井底车场的平面布置 2147
第一节 线路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 2147
二、井底车场硐室布置 2152
一、固定式矿车的列车调车方式 2153
第三节 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2153
二、底纵(侧)卸式矿车的列车调车方式 2156
二、主要线路断面的选择 2158
一、断面设计的要求 2158
第四节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 2158
一、概述 2159
第五节 带式输送机立井井底车场的布置 2159
四、车场的布置方式 2160
三、车场及硐室的组成 2160
二、车场及硐室设计依据和一般要求 2160
五、带式输送机车场与辅助井底车场联络方式 2161
六、实例 2162
第一节 设计要求 2167
第四章 井底车场线路坡度设计 2167
第二节 线路坡度的确定 2168
一、矿车运行阻力系数 2169
二、坡度计算的基本公式 2171
三、不设摇台双罐笼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矿车自动滑行计算 2172
二、双钩串车提升时的游车操车方法 2174
一、斜井井底单、双钩甩车场坡度计算 2174
四、线路坡度闭合计算 2174
第三节 斜井井底甩车场坡度及双钩串车提升时的游车操车方法 2174
三、斜井双钩提升地面车场 2175
一、车场线路布置型式及坡度选择 2176
第四节 双钩提升暗斜井上部平车场 2176
二、车场平面尺寸设计计算 2182
三、暗斜井上部平车场设计示例 2185
一、机车在井底车场内运行图表的编制 2188
第一节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的确定方法 2188
第五章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2188
二、井底车场调度图表的编制 2193
一、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2195
第二节 通过能力计算 2195
二、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的措施 2197
第一节 设计实例简图 2199
第六章 井底车场设计实例 2199
一、例一 2231
第二节 设计示例 2231
二、例二 2238
三、例三 2244
四、例四 2248
一、采用矿车运煤的井底车场布置 2253
第三节 国外部分煤矿矿井井底车场布置 2253
二、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布置 2257
一、一般规定和要求 2259
第一节 吸入式主排水泵硐室 2259
第七章 主排水系统硐室 2259
二、主排水泵硐室布置 2260
四、水泵基础尺寸 2262
三、主排水泵硐室尺寸 2262
五、D型、MD型和PJ型水泵特征 2264
六、不同规格硐室断面特征 2273
七、吸入式主排水泵硐室设计实例 2275
四、压入式水泵硐室布置实例 2279
三、水泵硐室有关的安全措施 2279
第二节 压入式主排水泵硐室 2279
一、水泵硐室布置特点 2279
二、一般规定和要求 2279
第三节 潜水泵主排水泵硐室 2283
二、管子道布置 2284
一、一般规定和要求 2284
第四节 管子道 2284
三、不同规格管子道断面特征 2285
四、管子道的设计实例 2286
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287
第五节 排水钻孔 2287
一、一般规定和要求 2289
第六节 水仓 2289
二、排水钻孔平面布置实例 2289
二、水仓及清仓绞车房布置 2290
三、水仓设计 2291
四、提高水仓利用率的措施 2292
五、水仓清理 2294
六、沉淀池的布置、计算和清理 2296
第二节 水仓清理 2299
二、静水沉淀及水仓数量 2299
第八章 水砂充填矿井水仓的沉淀和清理 2299
第一节 水仓的沉淀方式 2299
一、流水沉淀及计算 2299
二、压气罐清理、密闭泥仓排泥 2300
一、射流泵清理、泥浆泵排泥 2300
三、两种清理方式的优缺点 2305
第三节 排水系统巷道布置 2305
一、巷道布置特点 2305
二、排水系统巷道布置实例 2306
第九章 主变电所 2309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309
二、设计依据 2309
三、主变电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310
四、主变电所布置 2310
五、动力变压器技术特征 2311
六、不同规格硐室断面特征 2312
七、设计实例 2312
第十章 运输硐室 2315
第一节 井下机车修理间、变流室及其他硐室 2315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315
二、井下架线式电机车修理间及变流室 2317
三、井下蓄电池式电机车修理间、变流室及充电室 2321
四、井下防爆柴油机机车修理间、加油站及加水站 2336
五、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337
一、概述 2341
二、一般规定及要求 2341
第二节 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 2341
三、设计基础资料 2342
四、硐室的布置形式 2342
五、硐室尺寸的确定 2351
一、概述 2363
第三节 自卸式矿车卸载站硐室 2363
二、一般规定及要求 2363
七、实例 2363
六、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363
三、设计的基础资料 2364
四、底卸式矿车的类型、特征及卸载站硐室的布置形式 2364
五、卸载站硐室与煤仓上口的联接布置 2383
六、边梁 2388
七、硐室尺寸的确定 2397
八、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398
九、实例 2398
三、设计的基础资料 2400
二、一般规定及要求 2400
四、机头硐室的组成及布置形式 2400
五、硐室尺寸的确定 2400
一、概述 2400
第四节 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2400
六、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402
七、实例 2402
二、一般规定及要求 2406
一、概述 2406
三、设计基础资料 2406
第五节 暗井提升系统硐室 2406
四、绞车硐室布置 2408
五、绳道及天轮硐室布置 2423
六、绞车硐室尺寸确定 2434
七、绞车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437
八、绞车硐室支护计算 2438
九、绞车基础验算 2460
第六节 井下调度室 2462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462
十、实例 2462
三、硐室尺寸的确定 2463
四、实例 2463
二、硐室的布置形式 2463
第一节 井下爆炸材料库 2468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468
第十一章 井下爆炸材料库及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2468
二、设计依据 2469
三、井下爆炸材料库布置形式和殉爆安全距离 2469
四、库容量及库房布置 2475
第二节 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2481
六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481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481
五、硐室的断面形状及支护方式 2481
二、硐室的布置形式 2483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484
第一节 井下消防材料库 2484
二、设计依据 2484
第十二章 安全设施硐室 2484
三、井下消防材料库材料种类、数量 2485
四、井下消防列车的装备 2485
五、硐室的布置形式及尺寸确定 2486
六、井下消防材料库设计实例 2486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493
二、设计依据 2493
第二节 防水闸门硐室 2493
三、结构形式 2494
四、设计参数的确定 2494
五、防水闸门硐室墙体长度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2496
六、防水闸门硐室泄水方式的选择 2496
七、防水闸门设计的其他技术问题 2500
八、实例 2507
九、计算实例 2507
第三节 井下密闭门硐室 2514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14
三、硐室尺寸参数 2515
四、实例 2515
二、密闭门硐室设计所需资料 2515
第四节 井下防火门、防火栅栏两用门硐室 2521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21
二、实例 2522
第五节 抗冲击波活门、抗冲击波密闭门硐室 2528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28
二、结构与功能 2529
三、硐室尺寸参数 2531
四、实例 2532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40
第一节 井下急救站 2540
二、井下急救站平面布置形式 2540
第十三章 其他硐室 2540
二、井下等候室平面布置形式 2541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41
三、硐室尺寸确定 2541
第二节 井下等候室 2541
三、井下急救站主要技术特征 2541
四、设计实例 2543
第三节 井下工具备品保管室 2545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545
二、实例 2546
主要参考资料 2547
第一节 巷道断面设计的依据及要求 2550
第一章 巷道断面设计 2550
一、巷道断面设计所需资料 2550
二、有关规定 2550
第六篇 巷道及采区车场 2550
下册 2550
第二节 巷道断面 2552
一、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2552
二、拱形、梯形及矩形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2553
三、封闭拱形巷道断面的计算 2564
四、曲线巷道 2565
五、水沟 2568
六、巷道管线布置 2578
七、轨道铺设 2579
第三节 巷道矿山压力计算、测试和控制 2589
一、巷道矿山压力计算 2589
二、巷道矿山压力的测试 2596
三、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2608
第四节 巷道支护 2611
一、巷道支护的分类及选型要求 2611
二、刚性支护 2616
三、巷道锚杆及锚喷支护 2662
四、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 2692
五、煤柱护巷 2724
六、沿空巷道的护巷 2728
七、软岩巷道支护 2742
第一节 交岔点分类及计算 2758
一、交岔点分类 2758
第二章 平巷交岔点 2758
二、交岔点平面尺寸的确定 2759
三、交岔点柱墙、墙高及斜率 2766
一、交岔点支护的一般原则 2767
二、交岔点矿压计算特点 2767
第二节 交岔点支护 2767
三、交岔点混凝土(料石)砌碹支护 2768
四、交岔点金属支架 2774
五、交岔点锚杆及其组合支架 2779
第三节 交岔点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2784
第一节 采区车场设计依据与要求 2787
一、有关规定 2787
第三章 采区车场 2787
二、设计依据 2788
第二节 采区上部车场 2789
一、上部车场形式 2789
三、设计要求 2789
二、上部车场线路布置和上部车场线路坡度 2790
三、上部车场有关尺寸的确定 2791
四、采区上部车场实例 2794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 2797
一、中部车场形式 2797
二、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 2799
三、甩车场线路设计 2803
四、甩车场交岔点设计 2819
五、采区中部甩车场实例 2823
六、接力车场设计 2831
七、吊桥式车场 2833
八、甩车道吊桥式车场设计 2844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2845
一、下部车场基本形式 2845
二、采区装车站设计 2847
三、下部车场设计 2852
四、采区下部车场实例 2859
第五节 乘人车场、人车存车场 2869
一、一般规定 2869
二、乘人车场设计 2869
一、无极绳运输车场形式 2870
三、人车存车场设计 2870
第六节 无极绳运输车场 2870
二、无极绳运输车场设计 2871
三、下绳式无极绳运输车场的曲线 2876
设计 2876
二、煤仓布置形式 2877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877
三、煤仓容量 2877
第一节 采区煤仓 2877
第四章 采区硐室 2877
四、煤仓的尺寸及仓口布置 2880
五、采区煤仓实例 2885
第二节 采区绞车房 2891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891
二、绞车房布置形式 2892
三、绞车房尺寸的确定 2892
五、设备基础 2896
六、采区绞车房实例 2896
四、绞车房断面形状及支护 2896
第三节 采区变电所 2898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898
二、变电所布置形式 2899
三、变电所尺寸的确定 2899
四、变电所断面形状及支护 2900
第四节 井下空气压缩机硐室 2902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2902
五、采区变电所实例 2902
二、空气压缩机硐室布置形式 2903
三、空气压缩机硐室尺寸的确定 2903
四、空气压缩机硐室断面形状及支护 2904
五、水池、地沟及基础 2906
六、空气压缩机硐室实例 2906
主要参考资料 2907
一、设计技术原则 2910
第一章 井下运输设计技术原则 2910
二、选择矿井运输方式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2910
第七篇 井下运输 2910
第一节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 2913
一、输送机运输 2913
第二章 大巷煤炭运输 2913
二、轨道运输 2914
三、水力运输 2914
一、概述 2915
二、选择原则 2915
第二节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2915
三、大巷煤炭运输方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2916
四、各类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 2921
第三节 大巷运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内容和实例 2926
第四节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设计 2929
一、带式输送机运输 2929
二、架线式电机车运输 2934
三、蓄电池电机车运输 2943
四、柴油机车运输 2946
五、无极绳运输 2949
第五节 矿井车辆配备及井巷铺轨 2955
一、矿车配备 2955
二、井巷铺轨 2968
附录 运输辅助设备 2969
一、井下放料闸门 2969
二、振动放煤机 2971
三、板式给料机 2971
四、给料机 2972
五、料仓振动装置 2991
六、破碎机 2991
七、翻车机 2995
八、推车机 2996
九、阻车器 2996
十一、高度补偿器 3001
十二、矿车清理设备 3001
十、限速器 3001
十三、窄轨转盘 3004
十四、矿车卸载站 3005
十五、脱轨复位器 3005
十七、除铁器 3006
十八、胶带秤 3006
十六、轨道衡 3006
二十、输送带捕捉器 3009
二十一、斜井防跑车装置 3009
十九、胶带硫化器 3009
第一节 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 3012
一、设计技术原则 3012
第三章 采区煤炭运输 3012
二、采区上、下山煤炭运输方式 3013
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型 3014
一、工作面输送机能力的确定 3014
二、工作面运输巷设备选型 3015
第三节 采区上、下山煤炭运输设备选型 3023
一、普通带式输送机选型 3023
二、上链式输送机选型 3024
三、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选型 3040
四、铸石溜槽和搪瓷溜槽选型 3054
五、提升绞车选型 3058
一、一般处理方式 3077
二、混入回采煤流处理方式 3077
第四节 采区掘进煤的处理 3077
一、概述 3080
第一节 辅助运输方式 3080
第四章 井下辅助运输 3080
二、辅助运输现状 3082
一、辅助运输的要求和规定 3084
第二节 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3084
二、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3085
三、辅助运输系统设计 3087
四、改扩建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设计 3089
五、辅助运输系统设计举例 3090
一、概述 3094
第三节 单轨吊 3094
二、防爆柴油机单轨吊 3095
三、防爆蓄电池单轨吊 3101
五、风动单轨吊 3102
四、绳牵引单轨吊 3102
六、单轨吊配套设备 3104
七、单轨吊轨道系统 3105
八、单轨吊运输能力计算 3108
九、单轨吊巷道断面 3115
十、单轨吊硐室 3116
十一、单轨吊应用举例 3119
一、概述 3124
第四节 卡轨车 3124
三、绳牵引卡轨车 3125
二、防爆柴油机卡轨车 3125
五、卡轨车轨道系统 3129
四、卡轨车配套设备 3129
六、卡轨车运输能力计算 3133
七、卡轨车硐室 3137
八、卡轨车应用举例 3138
一、概述 3140
第五节 齿轨车、齿轨卡轨车 3140
二、柴油机齿轨卡轨车 3141
三、齿轨车轨道系统 3144
四、齿轨机车运输能力计算 3147
五、齿轨车硐室设计 3150
六、齿轨车应用举例 3151
二、柴油机无轨胶轮车 3153
一、概述 3153
第六节 无轨胶轮车 3153
四、无轨胶轮车巷道断面设计 3162
三、蓄电池无轨胶轮车 3162
五、无轨胶轮车道路设计 3166
六、无轨胶轮车硐室 3167
七、无轨胶轮车运输能力计算 3168
八、无轨胶轮车应用举例 3170
二、柴油机胶套轮机车 3175
一、概述 3175
第七节 胶套轮机车 3175
四、胶套轮机车运输能力计算 3178
三、蓄电池胶套轮机车 3178
一、概述 3179
第八节 井下索道架空人车 3179
四、架空人车托梁及驱动装置的布置 3180
三、索道架空人车的有关规定 3180
二、结构特点 3180
五、架空人车运输能力计算 3181
主要参考资料 3184
二、井下空气 3186
一、地面空气 3186
第八篇 通风与安全 3186
第一章 井下空气 3186
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特征与安全浓度 3186
三、井下空气的安全浓度 3187
二、瓦斯参数 3190
一、瓦斯成分 3190
第二节 矿井瓦斯 3190
三、瓦斯的爆炸性 3192
五、瓦斯气体常数计算 3196
四、矿井瓦斯等级 3196
一、粉尘及其危害 3198
第三节 矿井粉尘 3198
二、煤尘的爆炸性 3200
一、井下气候条件的规定及评价 3202
第四节 井下气候条件 3202
三、井下空气的湿度 3204
二、井下空气的温度 3204
二、矿井通风设计的主要步骤及内容 3206
一、矿井通风设计依据 3206
第二章 矿井通风 3206
第一节 矿井通风设计依据及主要内容 3206
二、通风系统 3207
一、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原则 3207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3207
三、通风方式 3211
四、采区通风系统 3212
五、掘进通风 3217
第三节 井下通风构筑物 3223
六、矿井通风系统图 3223
二、矿井风量计算 3226
一、风量计算的标准及原则 3226
第三章 矿井风量计算及分配 3226
第一节 风量计算 3226
二、风量分配后的风速校核 3236
一、风量分配方法及原则 3236
第二节 矿井总风量分配 3236
二、摩擦阻力系数α及其与空气容重γ和达西系数λ的关系 3238
一、摩擦阻力计算 3238
第四章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3238
第一节 摩擦阻力 3238
二、局部阻力系数ε 3242
一、局部阻力计算 3242
第二节 局部阻力 3242
二、影响自然风压的因素 3245
一、自然风压的产生 3245
第三节 自然风压 3245
三、自然风压的计算 3246
一、并巷通风总阻力计算 3249
第四节 井巷通风总阻力 3249
二、井巷通风总阻力计算注意事项 3251
三、矿井等积孔 3252
二、通风网络中风流的特殊规律 3254
一、通风网络中风流的基本规律 3254
第五章 通风网络解算及通风系统图绘制 3254
第一节 通风网络中风流的一般规律 3254
三、通讯网络中角联巷道的风向变化规律 3255
一、复杂通风网络的人工解算 3260
第二节 复杂通风网络的解算 3260
二、复杂通风网络的电子计算机解算 3265
第三节 矿井通风系统图绘制 3271
二、突出矿井特点 3274
一、突出矿井设计有关规定 3274
第六章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防突措施 3274
第一节 突出矿井设计要点 3274
三、突出矿井防突设计要点 3275
一、开采保护层 3276
第二节 防突措施 3276
二、其他防突措施 3284
四、避灾硐室设计 3311
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仪器 3311
一、煤层冲击地压倾向性 3318
第三节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群的防治措施 3318
二、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 3319
三、防治措施 3320
五、煤体注水工程设计 3321
四、开采技术措施 3321
六、煤层钻孔爆破卸压工程设计 3324
七、冲击地压预测仪器 3326
第二节 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的条件和指标 3327
二、设计内容 3327
第七章 矿井抽放瓦斯 3327
第一节 矿井抽放瓦斯设计依据及内容 3327
一、设计依据 3327
一、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参考指标 3328
二、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参考指标 3330
三、矿井抽放瓦斯参考指标 3331
四、本煤层瓦斯抽放参考指标(WoB) 3331
五、抽放瓦斯难易程度参考指标 3331
第三节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算 3332
一、瓦斯风化带 3332
二、瓦斯压力计算及测定 3334
三、煤层瓦斯含量计算 3339
四、瓦斯储量计算 3350
五、瓦斯涌出量计算 3350
六、煤层透气性系数 3359
七、百米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 3362
八、瓦斯抽放率和可抽量计算 3362
一、选择抽放瓦斯系统的一般原则 3364
二、井下临时抽放系统 3364
第四节 抽放瓦斯系统 3364
三、矿井集中抽放系统 3373
四、地面钻孔抽放系统 3373
第五节 抽放瓦斯方法及钻场布置 3387
一、抽放方法分类 3387
二、抽放方法选择 3389
三、抽放钻场布置 3407
第六节 瓦斯管路布置及选择 3415
一、瓦斯管路的布置及敷设 3415
四、抽放钻孔封孔方法 3415
二、管路选择 3416
第七节 瓦斯泵及附属装置选择 3422
一、瓦斯泵选择 3422
二、瓦斯抽放泵房设备布置 3426
三、瓦斯管路系统附属装置的选择 3437
四、瓦斯抽放监测系统 3449
第八节 地面钻孔生产设备及设施 3450
一、产出水的收集、计量及处理 3450
二、瓦斯的收集及计量 3451
三、气体压缩机 3451
四、气体脱水设备 3452
五、地面其他生产设施选择 3452
第一节 煤层自燃及其预防措施 3453
一、煤层自燃的因素与特征 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