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之旅 从远古到清末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文忠著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5419968
  • 页数:581 页
图书介绍:

美在旅途 1

第一程:远古至春秋前期 3

一 从“美”字开步 3

1.“美”字初文是雉尾作头饰的舞人形象 3

2.彩陶盆上的舞蹈纹和举重劝力之歌 5

3.羊人为美和图腾崇拜 8

4.羊大为美 10

二 源于五行说的“和为美” 12

1.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和乐以节百事说 13

2.声—无听和相成、相济说 16

3.无害曰美 20

4.季札评乐 21

5.乐从和 23

第二程:春秋末至战国末期 31

三 孔子为儒家美学奠基 31

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32

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3

3.思无邪 36

4.尽善尽美 37

5.文质彬彬 39

6.游于艺 40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2

8.兴、观、群、怨 43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46

四 孟子以充实为美 48

1.充实之谓美 48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1

3.耳之于声有同听,目之于色有同美 53

4.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55

五 老子把玩美与丑的辩证法 58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9

2.美恶(丑)相依 60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61

六 庄子以“心斋”求“至美” 63

1.至美 64

2.至乐无乐 67

3.自闻、自见 68

4.惧—怠—惑 70

5.心斋、坐忘 72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5

七 荀子以“全”、“粹”为美 78

1.“全”、“粹”之为美 78

2.人不能无乐 80

3.重已役物,可以养乐 83

4.心有徵和 85

5.君子贵玉 87

八 “非乐”和“恶饰” 89

1.墨子“非乐” 89

2.韩非“恶饰” 91

九 《乐记》集儒家音乐美学之大成 94

1.音以心生 95

2.唯乐不可以为伪 98

3.乐与政通,乐者为同 100

4.知声、知音、知乐 102

十 《吕氏春秋》主张“乐之务在于和心” 105

1.音乐本于“太一” 105

2.以适听适则和 107

3.养性 109

4.遇合 110

1.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 112

十一 音乐故事中含蕴的“美” 112

2.伯牙移情 113

3.听声类形 114

4.孟尝君听琴生悲 117

第三程:汉魏六朝时期 121

十二 《淮南子》美学儒、道并存 121

1.至道无为,群美萌生 121

2.美不能贱,恶(丑)不能贵 123

3.中有本主 125

4.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 126

5.放意相物和君形论 128

十三 司马迁的舒愤美学观 130

1.发愤著书 131

2.怨生《离骚》 132

十四 同类相动及其他 135

1.天人感应 135

2.弸中而彪外 138

3.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140

4.真美 141

1.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144

十五 《诗大序》提倡心志为诗 144

2.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145

3.赋、比、兴 147

十六 曹氏兄弟以文章为盛事 150

1.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150

2.文以气为主 152

3.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断割 153

十七 阮籍、嵇康的不同音乐观 155

1.乐为天地之体,万物之性 155

2.声无哀乐论 157

十八 陆机主张诗缘情而绮靡 162

1.诗缘情而绮靡 162

2.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163

3.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165

4.应感之会与通塞之纪 167

十九 博大精深的刘勰美学 169

1.文本乎道 169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72

3.神与物游 175

4.文附质,质待文 177

5.体性 179

6.风骨 181

7.知音 183

二十 诗的性情和滋味 188

1.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188

2.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189

3.滋味说 191

二十一 魏晋时人的玄、道之美 193

1.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193

2.美玉出乎丑璞 196

3.眼不见则美不入神 198

4.两目不相为视,两耳不相为听 199

5.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202

二十二 郭璞、萧统和颜之推的散文美学观 205

1.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 205

2.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07

3.既有寒木,又发春华 209

二十三 人物画的传神论 212

1.以形写神 212

2.迁想妙得 217

3.谢赫六法 218

二十四 山水画的畅神论 221

1.澄怀味像 224

2.卧游畅神 226

3.万趣融其神思 228

4.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229

二十五 书法意笔论及其他 231

1.书肇于自然 231

2.欲书,先散怀抱 233

3.意在笔前 234

1.风骨、兴寄 239

第四程:唐五代时期 239

二十六 听韩愈“载道”的不平之鸣 239

2.文以载道 241

3.不平则鸣 242

4.气盛言宜 246

5.为世珍爱者必非常文 247

二十七 柳宗元“明道”说美 249

1.文以明道 249

2.感激愤悱,形于文章 250

3.心凝神释,神旺志盛 251

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253

二十八 主张为时为事而著诗文的白居易 255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55

2.粹灵之气,散为文章 257

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59

4.情畅堪销疾,怡和好养蒙 261

二十九 唐代诗歌意境论 262

1.境 263

2.兴象 264

3.诗情缘境发 266

4.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 268

5.意静神王 269

6.感兴 270

7.境生于象外 272

三十 司空图说诗境与韵味 274

1.思与境偕 275

2.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276

3.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78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80

5.直致所得,以格自奇 281

1.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283

三十一 造化、心源及其他 283

2.审象于净心 285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86

4.画者,与六籍同功 287

5.以气韵求其画,形似在其间 289

6.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290

7.画以似为工和离形得似 292

8.度物象而取其真和画有六要说 294

三十二 书法情性论及其他 297

1.求其骨力,形势自生 297

2.收视反听,绝虑凝神 299

3.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300

4.含情万里,标拔志气 303

5.因象—立形—终彰 304

6.书以自然为师,备万物之情状 305

7.观物寓书 307

第五程:宋金元时期 311

三十三 欧阳修醉翁之意原在美 311

1.游心物外 312

2.诗穷而后工 314

3.重道以充文 315

三十四 苏轼在文艺美学众多领域驰骋 319

1.寓意于物 320

2.文以达心,画以适意 322

3.身与竹化和胸有成竹 325

4.神似、意思所在 327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0

6.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331

三十五 严羽以禅喻诗 333

1.妙悟说 334

2.兴趣说 337

三十六 理学家板着面孔说“美” 340

1.反观 340

2.静观 342

3.学诗妨事,作文害道 343

4.道本文末 344

5.有欲有思,诗之所以作 347

三十七 真和诚,心和境 349

1.文章唯求真是 349

2.诗以诚为本 351

3.内游说 352

4.心即境说 355

三十八 林泉之心及其他 357

1.林泉之心 357

2.身即山川而取之 360

3.画之景外意,画之意外妙 362

4.制作楷模 363

5.必周气韵,方号世珍 364

6.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366

7.一牛百形,形不重出 367

8.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 368

第六程:明代 373

三十九 诗之情景与格调 373

1.非养无以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374

2.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376

3.调即诗之境,格即调之界 377

四十 听李贽说童心之美 380

1.童心说 380

2.不愤不作 383

3.声色之来,发于情性,出乎自然 384

四十一 公安派标举性灵大旗 387

1.独抒性灵 388

2.文真言质 389

3.代有升降,法不相沿 394

4.作始与末流 395

5.神静泉喧,泉喧神静 396

四十二 汤显祖的唯情美学 398

1.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398

2.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402

3.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404

四十三 戏曲的本色和神品 406

1.本色说 408

2.神品,法与词两擅其极 411

3.不在快人,而在动人 412

四十四 画以天地为师 415

1.师心、师目、师华山 415

2.得其形者,意溢乎形 417

3.以古人为师,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419

4.画有南北宗说 421

四十五 琴音清雅和世俗滋味 423

1.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 423

2.心无尘翳,指有余闲 425

3.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 427

4.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430

四十六 园林中的自然美趣 432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33

2.兴适清偏,贻情丘壑 434

3.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436

第七程:清代 441

四十七 评点派的小说美学观 441

1.先有是事,乃有其书 441

2.据实指陈 443

3.奇、绝人物 445

4.唯猜测不及,所以为妙 446

5.形容一事,一事毕真 448

6.世上未见之人,古今未有之文字 449

7.领略过乃事,迷陷过乃情,才知其神妙 450

8.转与蓄 452

四十八 金圣叹妙笔评《水浒传》之美 454

1.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455

2.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457

3.避与犯及其他 458

4.十年格物,一朝物格 460

5.世间妙文,天下万世人心之共宝 461

四十九 李渔集古典戏曲美学之大成 464

1.情事不奇不传 465

2.结构第一 468

3.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 471

4.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472

五十 面对“坐集千古之智”的王夫之 475

1.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 476

2.物—形—象 478

3.情与理 479

4.情皆可景,景总含情 481

5.势者,意中之神理 484

6.摇荡性情而檠括于兴观群怨 486

五十一 叶燮“原诗”谈诗美 489

1.美本乎天,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490

2.以在我之四,衡之物之三 493

3.才、识、胆、力 495

4.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498

5.春桃华美,丛菊晚香 500

6.时有变而诗因之 502

五十二 元气鼓荡,与诗文之血痕 505

1.元气鼓荡,至文生焉 505

2.诗以道性情 508

3.血痕与墨痕 510

4.天地愤气而生怪奇文章 511

5.孤愤之书 512

6.哀愤哭泣著文 514

1.神韵说 516

五十三 神韵与性灵 516

2.标举性灵,发舒怀抱 518

五十四 阳刚阴柔及其他 521

1.义理、考证、文章 521

2.阳刚阴柔说 524

3.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 527

4.文以载理,文亦自有其理 529

五十五 刘熙载熠熠闪光的艺术辩证法 532

1.肇于自然与造乎自然 533

2.诗善醉,乃天机之发 534

3.诗品出于人品 536

4.怪石以丑为美 537

5.“一”与“不一”及其他 538

五十六 王国维集境界说之大成 542

1.境界(意境) 542

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544

3.隔与不隔 546

4.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547

五十七 石涛从“一画”走向“至法” 549

1.一画说 550

2.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 552

3.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553

4.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555

五十八 画论中的审美意象、意境论 557

1.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 558

2.情景者,境界也 560

3.谛视斯境,为灵想之所独辟 561

4.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563

5.计白以当黑 567

附录(一) 中国美学命题分类索引 569

附录(二) 中国美学史参读书目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