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程序性违法的发生学解释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2
三、程序性违法的性质 8
四、作为人权法的刑事诉讼法 14
五、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缺陷 18
六、“重实体、轻程序”的奖惩机制 41
七、刑事司法中的潜规则 52
八、对程序性制裁制度的观念抵触 62
九、结论 67
第二章 程序性违法的运动式治理 70
一、引言 70
二、中国治理超期羁押问题的基本思路 73
三、作为制度性问题的“超期羁押” 80
四、“责任追究制度”的局限性 91
五、检察监督与程序性违法的治理 97
六、运动式治理的局限性 109
七、从运动式治理走向程序内治理 113
第三章 程序性违法的实体制裁问题 121
一、问题的提出 121
二、对杜培武案件的综合分析 124
三、行政纪律处分的效果 130
四、刑事追诉的可行性 134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140
六、国家赔偿制度的局限性 144
七、对实体性制裁制度的若干评论 154
第四章 程序性制裁的法理学分析 159
一、问题的提出 159
二、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161
三、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 187
四、为什么要制裁程序性违法行为 193
五、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 201
六、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210
七、程序性制裁的未来 228
第五章 程序性制裁的实证考察 235
一、引言 235
二、现行的程序性制裁制度 239
三、排除规则的个案分析 249
四、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个案考察 259
五、准许撤诉:一种新的程序性制裁方式? 266
六、从轻量刑:一种可行的程序性制裁方式? 271
七、重构程序性制裁的理论思路 275
一、问题的提出 295
第六章 程序性裁判的基本问题 295
二、什么是程序性裁判 298
三、程序性裁判的实践形态 301
四、是否存在“审判之中的审判” 312
五、检察官、律师和法官的主要分歧 318
六、“刑讯逼供”的双重法律意义 330
七、庭外供述笔录的非自愿性推定原则 336
八、构建程序性裁判的几个基本问题 345
九、司法体制视野下的程序性裁判 353
一、问题的提出 360
第七章 诉权视角下的程序性辩护 360
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368
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382
四、程序性辩护的经验分析(1) 393
五、程序性辩护的经验分析(2) 409
六、程序性辩护的现实困境 422
第八章 程序性上诉之初步研究 432
一、问题的提出 432
二、程序性上诉的比较分析 435
三、对中国程序性上诉制度的反思 443
四、程序性上诉的基本理由 453
五、审判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460
六、程序性上诉与审级制度 467
第九章 宪法性权利的司法救济 475
一、引言 475
二、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中国现状的考察 479
三、作为宪法适用法的刑事诉讼法 496
四、作为宪法性权利的被告人权利 503
五、被告人权利的宪法救济 507
六、被告人权利宪法化的基本课题 525
第十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 533
一、程序性违法 534
二、程序性制裁 535
三、程序性裁判 537
四、程序性辩护 539
五、程序性上诉 540
六、宪法性救济 542
七、程序性制裁理论的开放性 543
附录1 英美法中的诉讼终止制度 545
附录2 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570
附录3 程序性上诉制度的三种模式 613
相关文献 638
索引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