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百题论争》 1
第三册 1
五十九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对象和课题——关于第三卷同第一、二卷的关系—— 1
1 《资本论》全三卷的结构形式和第三卷的开头说明 1
2 第三卷中的二重观点 3
3 宇野弘藏的《经济原理》一书所提出的问题 6
4 资本一般说 8
5 宇野说的展开 10
六十 成本价格和利润——个别资本的竞争和产品的成本费用以及利润—— 16
1 《资本论》中的“成本价格和利润” 16
2 宇野弘藏的见解及其展开 18
3 《成本价格和利润》一章的意义 24
六十一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质的和量的关系—— 26
1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质的关系 26
2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量的关系 30
3 围绕“转化”论所展开的争论 32
4 “转化”论的量的关系 36
六十二 价值和生产价格(1)——问题的所在和战前的争论—— 39
1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9
2 柏姆和希法亭 44
3 在日本展开的争论 50
1 宇野理论及其发展 56
六十三 价值和生产价格(2)——战后的研究和争论—— 56
2 历史的即逻辑的发展 60
3 最近欧美学者所展开的争论 64
六十四 转形问题(1)——五十年代以前国外的研究—— 71
1 “转形问题”的意义 71
2 鲍尔茨凯维奇所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73
3 战后的争论 76
4 鲍尔茨凯维奇的解法的意义 83
六十五 转形问题(2)——日本的研究—— 86
1 转形问题的展开 86
2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意义(1) 90
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意义(2) 93
六十六 转形问题(3)——近代经济学的研究—— 99
1 价值体系和生产价格体系 99
2 利润率的决定 102
3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06
4 马克思转形理论的复活 109
六十七 市场价值理论(1)——以“社会必要劳动”为中心—— 115
1 第十章的梗概 115
2 市场价值理论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8
3 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展开的争论的要点 119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争论的展开 121
5 为了展开市场价值理论 125
六十八 市场价值理论(2)——所谓“不明确的地方”—— 128
1 关于第十章的“不明确的地方” 128
2 围绕“不明确的地方”所产生的论点 132
3 对“笔误说”的批判及其争论 133
六十九 平均利润率规律和垄断——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平均利润规律的意义—— 140
1 问题在哪里 140
2 平均利润规律的内容改变说 143
3 平均利润规律失效说 146
4 《资本论》体系和平均利润规律 148
七十 竞争理论和结构计划问题——是怎样构想危机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 152
1 竞争理论的意义 152
2 结构计划问题和经济危机理论 156
3 竞争理论的具体化 162
七十一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论证——围绕资本构成提高和剩余价值率提高之间的对立所展开的争论—— 173
1 《资本论》中的论证 173
2 围绕规律所提出的一些论点 176
3 利润率下降理论的形成过程 178
4 关于论证利润率下降的争论 179
所展开的争论—— 188
1 第十五章的核心和概要 188
七十二 剥削的条件和实现的条件一围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和图冈-巴拉诺夫斯基提出的问题 188
2 问题的提出 191
3 这一问题在日本的展开 194
七十三 资本的绝对的生产过剩——围绕同生产过剩危机的关系和“极端的前提”所展开的争论—— 200
1 李嘉图和马克思 200
2 马克思的资本过剩理论 202
3 围绕同经济危机的关系 205
4 以宇野的危机理论为中心 207
七十四 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212
1 《资本论》的内容 212
2 商业资本理论的地位问题 214
3 围绕商业资本的本质所展开的争论 218
4 独立化的根据问题 220
七十五 商业利润和流通费用——流通过程的资本的独立性—— 226
1 《资本论》的内容 226
2 围绕流通费用资本化的困难所展开的争论 229
3 流通过程的特殊性 232
4 流通费用的资本化的现实过程 235
5 商业劳动和商业利润 238
七十六 货币经营资本——同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关系—— 245
1 什么是货币经营资本 245
2 商业资本同货币经营资本的关系 247
3 货币经营资本同银行资本的关系 249
1 商人资本的历史性质 256
七十七 商人资本的历史作用——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两条途径”—— 256
2 提出“两条途径”理论的前前后后 260
3 战前的研究史 262
4 战后的研究史 265
七十八 “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和信用理论——从再生产看信用理论的方法—— 273
1 信用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273
2 《大纲》中的信用理论 275
3 从《大纲》到《资本论》 281
4 信用理论体系化的方向和各种论点 284
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90
七十九 关于生息资本理论的方法——应当怎样论述资本关系物化的逻辑?—— 290
2 生息资本理论的问题所在 295
3 围绕“资本”的商品化所展开的争论 300
4 围绕利息理论和信用理论的关系所展开的争论 307
八十 企业主收入——关于剩余价值的实体及其本质的“形式独立化”的完成—— 314
1 《资本论》中的企业主收入理论 314
2 围绕《资本论》所论述的企业主收入所展开的争论要点 319
3 利润的“质的分割”理论的研究动向 324
八十一 商业信用——参与再生产的资本家的相互之间的信用关系—— 326
1 《资本论》中的论述 326
2 马克思的论述所包含的问题 330
3 重新组织理论的尝试 333
4 某些争论问题 337
八十二 银行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的中心机构—— 342
1 《资本论》中的论述 342
2 《资本论》中的论述所包含的问题 346
3 宇野弘藏《经济原理》一书所论述的银行信用理论 350
4 几个争论问题 352
八十三 中央银行——对信用制度的枢纽的论述—— 359
1 《资本论》中有关中央银行的论述 359
2 关于对集中发行问题的研究 363
1 马克思对通货争论的批判 373
八十四 关于通货的争论——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展开—— 373
2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展开和通货争论 378
3 研究通货争论的动向 381
八十五 虚拟资本——资本积累和信用制度—— 388
1 信用理论体系和虚拟资本 388
2 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 393
3 围绕虚拟资本理论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395
八十六 信用和危机——围绕信用危机的原理的必然性所展开的争论—— 404
1 《资本论》中的信用危机理论 404
2 信用危机理论的原理结构 412
1 序论 426
八十七 金准备的意义——围绕它同信用危机理论的关系所展开的争论—— 426
2 关于贵金属流出和流入应当注意的几点 427
3 从金、利息率和汇票之间的关系看金向国外流出同危机的关系 431
4 兑换准备和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435
八十八 关于不兑换银行券的争论——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观点—— 444
1 争论的来龙去脉和《资本论》中的论述 444
2 不兑换银行券的本质 446
3 不兑换银行券的运动 449
4 不兑换银行券争论的展开 451
1 马克思的视野 459
八十九 股份公司和金融资本——马克思逝世以后的发展和问题所在—— 459
2 马克思逝世以后的发展 460
3 问题在哪里(1) 466
4 问题在哪里(2) 468
九十 级差地租Ⅰ(1)——“平均原理”和“界限原理”之间的矛盾说的克服和争论的深入—— 474
1 问题在哪里 474
2 战前争论的问题要点 481
3 战前具有代表性的见解 483
九十一 级差地租Ⅰ(2)——围绕级差地租的本质及其价值来源所展开的争论—— 488
1 问题在哪里 488
2 对“流通说”的解释 489
3 对“生产说”的解释 493
4 “整个社会的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说 494
5 小结 496
九十二 级差地租Ⅱ——关于农业中的资本积累和地租—— 502
1 级差地租Ⅱ的内容 502
2 级差地租Ⅱ的问题在哪里 506
3 级差地租Ⅱ的意义 509
九十三 绝对地租——价值规律和土地所有权—— 516
1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 516
2 围绕绝对地租理论所展开的争论 520
1 地租理论的课题 528
九十四 资本和土地所有权——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根据—— 528
2 地租理论的方法 532
3 地租理论的意义 537
九十五 三位一体的公式和拜物教——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资本主义的历史性—— 542
1 “三位一体的公式”的地位和内容 542
2 “三位一体的公式”的问题所在 548
3 对“三位一体的公式”的讨论和研究 551
九十六 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及其动态结构—— 562
1 《资本论》的时间理论 562
2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时间理论 565
3 研究史和问题所在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