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自序:一本由余秋雨惹出来的书我和余秋雨打官司 1
一份并非当事人开的“黑名单” 3
余秋雨:从文化名人走向“拳击大师” 8
我为什么会成为余秋雨首选的靶子? 13
略施小计 15
成了新闻人物 20
将法院一军:请姚文元出庭作证 25
余秋雨把自己诉成被告 27
成了全球华文媒体关注的焦点 29
庭外“审判”余秋雨 35
致“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的一封公开信 45
上书江泽民总书记 50
余秋雨:“拿出证据来!” 53
“脱光衣服显丑” 57
“政治历史大搜身” 60
余秋雨的文革“忏悔书” 70
预备庭上的初步交锋 77
打官司是“文化娱乐” 81
笔墨官司从海内打到海外 83
“密谋”起诉余秋雨 86
严肃而又宽容的孙光萱 89
被谎言所激怒的夏其言 93
挺身而出的周培松 98
疾恶如仇的郑雪来 101
胡锡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03
“现在开庭!” 108
美丽的文字陷阱 118
双方开始妥协 123
咬文嚼字的“调解方案” 126
数字游戏:十六万元等于一百元 133
海内外来信选登 138
原告在撕毁和解协议 145
《借我一生》再掀风波 148
“大快人心事,秋雨输官司” 150
拿什么拯救你——文化商人余秋雨 153
都是文章惹的祸 157
论余秋雨现在还不能“忏悔”(古远清) 159
打开历史的黑箱——文革“写作组”探秘(古远清) 163
附:读古远清《打开历史的黑箱》(于光远) 172
余秋雨与“石一歌”(古远清) 174
文化名人传记也要打假——评“花城”版《余秋雨的背影》(古远清) 179
附:孙传钊先生的来信 184
撰写《“文革”鲁迅研究史》之难——兼答余秋雨的辩护士杨长勋(古远清) 185
弄巧反拙 欲盖弥彰——评《新民周刊》等媒体联合调查余秋雨“文革问题”(古远清) 192
附:余秋雨的逻辑(直夫) 199
看余秋雨告状 203
读了余秋雨的两篇自白之后(于光远) 205
又读了余秋雨的两篇自白(于光远) 208
正版中的盗版(左柏生) 210
我看“余秋雨状告古远清”事件(郑雪来) 215
余秋雨的“法律秀” (余杰) 220
五问余秋雨(郑雪来) 222
“狡猾”值多少钱?(陈鲁民) 225
余秋雨打官司:知识分子品格的严重弱化(郝雨) 227
余秋雨打官司的悲剧性解读(修仰峰) 230
略论余秋雨“告状”(谭大珩) 232
鲁迅为何不状告郭沫若?(袁良骏) 235
余秋雨涉嫌剽窃一例(金文明) 237
余秋雨事件分析(李美皆) 240
余秋雨的“苦旅”远没到头(慕毅飞) 250
朱健国出示“余秋雨以自杀威胁传媒”证据(刘伟) 252
无罪辩护 255
研究“文革”文学,何罪之有?——驳余秋雨对我莫须有的控告(古远清) 257
答《羊城晚报》记者问(黄咏梅、古远清) 265
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徐虹、古远清) 268
八问余秋雨(古远清) 270
答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记者问(何雪玲、古远清) 274
“文革”已转化为余秋雨的精神潜流——答《青年思想家》杂志记者问(古远清) 276
我和余秋雨的论战背景——答《南方周末》记者张英问(古远清) 279
打开历史黑箱 281
正视历史 轻装前进——读《余秋雨的一封公开信》(孙光萱) 283
附:一篇讲真话的重要文章(董桥) 291
余秋雨要不要忏悔?——“文革”中余秋雨及上海写作组真相揭秘(胡锡涛) 293
附:林彪、江青论批判“斯坦尼” 304
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反动言论选编》说明 305
写“文革”回忆录不应为贤者讳——评胡锡涛《“文革”中余秋雨及上海写作小组真相揭秘》(古远清) 307
也谈“为文和做人的规矩”——余秋雨现象的一个核心问题(孙光萱) 309
和胡锡涛先生商榷“战绩”(孙光萱) 318
《借我一生》的两种记忆(张英) 320
余秋雨,你应当受到良心的责备——一位胡适亲属致余秋雨的公开信(胡子暄) 325
《借我一生》的“硬伤”及其他(古远清) 333
颇堪玩味的“闲笔”——余秋雨《借我一生》读后(魏邦良) 341
余秋雨论余秋雨(古远清)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