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多元化的尝试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3
第一节 漫长的孕育 3
第二节 多向度的史学追求 6
第二章 萌芽及雏形 14
第一节 最初的尝试 14
第二节 一种初级叙史形式:史论 20
第三节 略具规模的新文学史——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28
第三章 旧理论与新成果 38
第一节 新与旧的交错 38
第二节 新文学的全面检阅——《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导言 51
第三节 战火中的收获 62
第四章 唯物史观的早期实践 74
第一节 从伍启元到吴文祺——对唯物史观的多重理解 74
第二节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82
第二编 文学历史的政治批判第五章 从政治看文学——一种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95
第一节 一个革命家的文学视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95
第二节 从理论到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初实践 102
第六章 新文学史编写的第一次高潮 114
第一节 复杂的背景 114
第二节 新批评理论的奠基之作——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131
第三节 文学史的政治化倾向——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143
第四节 繁荣与单一——其他几部史著 155
第七章 剧变前的预兆 171
第一节 从“反右”到“文革”——文艺领域的动荡与反复 171
第二节 “大跃进”的产物——高校师生编写的现代文学史 176
第八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停滞与枯萎 190
第九章 拨乱反正的硕果 195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文学研究的复苏 195
第二节 文学史的“巨子”—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204
第三节 丰硕的成果——其他几部史著综论 217
第三编 走出困境的自觉第十章 突破与徘徊 231
第一节 回顾与展望 231
第二节 继往开来——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236
第三节 简史浪潮 250
第十一章 探索与创新 257
第一节 活跃的理论探求 257
第二节 可贵的史识——《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263
第三节 新的收获——《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274
第十二章 解构与重建 286
第一节 重写文学史 286
第二节 教材史的新格局——冯光廉、刘增人著《中国新文学发展史》 305
第四编 历史的多维呈现第十三章 流派史与思潮史 317
第一节 小说史的现状与理论构想 330
第十四章 体裁分类与历史的构建 330
第二节 其他分体史研究概述 344
第十五章 现代文学的时空分割 359
第一节 大系统与小系统——地域史与阶段史 359
第二节 从此岸看彼岸——对台湾新文学的审视 380
第十六章 台港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览 393
第一节 台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93
第二节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403
第五编 历史的反思与重构第十七章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419
第十八章 共时性与历时性——文学史的纵横关系及其把握 427
附录1、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出版系年 442
附录2、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大型综合性史料丛书出版系年 452
附录3、部分地方现代文学史和阶段史著作目录 454
后记 458